稻盛和夫:新年,逼自己养成这五个习惯,你将变得更加强大

1、只有战胜安逸心的“克己之心”,才能使人超越平庸,出类拔萃。
2、充满关爱的心灵和行动,不仅能够利于他人,也必定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3、人生也和工作一样,疏忽了最后的1%的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要让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必须始终追求完美。
4、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的”,抱着“无论如何必须成功”的强烈愿望,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
5、成就事业的关键,比才能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当事人的热情、激情和执着。

现在的教育制度只要掌握学习要领、考个60分,不留级就能毕业。然而通过极大努力,门门功课80分以上的学生,同样也是毕业。

但两者之间,成绩虽然只差20分,但实际上却有更重要的本质差别。

后者在取得优秀成绩的过程中,必定存在若干壁障,为了突破一个又一个的障碍,他们一定是呕心沥血,刻苦努力。

“60分及格就行”还是“不甘平庸”、不惧障碍、勇敢迎击困难,这反映了两者精神上的差异,而且可以说这就是人生的分水岭。

如果要让自己更上一层楼,途中就会遭遇多重障碍,所谓障碍,就是自己那颗追求安逸的心。

只有战胜安逸心的“克己之心”,才能使人超越平庸,出类拔萃。

人有好逸恶劳的倾向,鞭策自己,克服困难向前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当战胜自己获得成功时,内心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

人最伟大的能力就是超越自我的能力。大家应该见过下面两种人:

一个学生学习用功,取得了80分的成绩;另一个学生脑筋转得快,懂点要领,不努力也获得了60分。

后者评论前者说:“那家伙拼命死读书,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认真起来,考的分数比他还高。”

毕业之后踏上社会,看见前者获得成功,后者又会说:“那家伙学生时代并不怎么样,我可比他强多了。”后者喜欢贬低同学,炫耀自己。

事情果真如此吗?拼命死读书,意味着不看想看的电影,意味着战胜贪图安逸的自己。

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也一样,他们一定是克服了自己的玩乐之心,全力投入了工作。这就是“克己之心”的体现。

我认为,在评价人能力的时候,应该把这个“克己之心”考虑进去。

换句话说,屈服于自己的欲望,一味贪图安逸,不肯努力的人,他们的能力应归于低劣。

人生之旅并非光靠聪明才智就可成功走一回。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既有“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的利己心,也有“即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的利他心。
仅凭利己之心判断事物,因为只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所以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只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视野狭窄,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相反,以利他之心做判断,因为是“为他人好”,所以能够获得周围人们的帮助。同时,因为视野开阔,所以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了度过仅有一次的人生,在做判断时,就不能光考虑自己,应该顾及他人,满怀体谅他人的“利他之心”。

自己的人生不由其他任何人决定,完全由自己决定。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决定了一切。

不要发牢骚、鸣不平;时时保持谦虚,不骄不躁;感谢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即便做出自我牺牲,也要努力为社会、为世人尽力。

这种“祈愿他人更好”的、充满关爱的、美丽的“利他之心”,实际上也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


积善行、思利他,看上去似乎绕了远路。但实际上,就像“好人有好报”这句老话所表达的那样,充满关爱的心灵和行动,不仅能够利于他人,也必定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用水的流动做比喻的话,简单易懂。

比如说,自己和对方之间有一个水盆,水盆里放足了水。如果将盆中的水推向对方,就会水波漾起,结果水还是回到自己这边。

和这个道理一样,关怀他人,让他人喜悦,好的结果就会回到自己身上。我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这不是说,“因为我为对方做了什么,希望对方有所回报”,而是对方因我的付出而感到喜悦,我也因对方的喜悦而心情愉悦,也感到自豪。

把“让对方高兴”“帮上了对方的忙”这样的事看作自己最高的喜悦。达到这样的精神水准时,人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这种心态不仅能获得天助,自己也能取得成功。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自利利他”的精神。

“只要自己好就行”,以这种赤裸裸的利己心待人处世,必然摩擦冲突不断,同时把自己逼入更坏的方向。努力摒弃这样的利己之心,从自身做起,用关爱之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利他心”,就能构筑起富裕、和平、幸福的社会。每一个人的命运也会朝更好的方向转变。

我从年轻时开始,就将“贯彻完美主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贯彻完美主义”这一条,既是我自身的性格使然,也是我从事研究开发这一创造性工作所得出的经验。

当挑战从来没有人涉足过的研发课题时,由于没有实验数据等可以参考的资料,所以必须从零开始,必须用自己的手去摸,用自己的脚去踩,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靠自己论证,由自己证实推进。

就是说,必须把自己作为指南针,确定前进的方向。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信心。

对自己的品格、对自己本身,必须抱有确信,必须确凿无疑。

如果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可能完美,以半吊子的心态投入工作,那么,对于结果也不会有自信。这样的话,绝对无法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必须时刻保持紧张感,彻底贯彻完美主义,追求完美。

人生也和工作一样,疏忽了最后的1%的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要让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必须始终追求完美。


在工作和人生中能不断成就自我的人,都是那些相信自己可能性的人。
仅以现有的能力判断“行或不行”,就不可能突破自我,也不可能完成困难的工作。人的能力通过持续努力,可以无限扩展。
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的”,抱着“无论如何必须成功”的强烈愿望,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
始终相信自己拥有的无限的可能性,鼓足勇气,发起挑战,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也可以说:“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的。”所以,“追求人类的无限可能性”也意味着“人人都具有无限的能力”。
许多人会觉得自己并不怎么优秀。比如,从上小学起就经常忘带东西,甚至因为考试押题失败而得了零分,因此难以相信自己具有无限的能力。
不少人抱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即便如此,我还是要向大家强调:“请相信自己具有无限的能力。
明明知道自己没什么大能耐,却因为我的激励而突然相信“自己具有无限的能力”,这样的人似乎既不实在,也不靠谱。
但我还是要说,对于“自己是否具有无限的能力”这个问题,不要过于深思,宁可“不靠谱”一点。
“能力”这个概念,并非只限于头脑好坏,还包括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可以把能力定义为“为了在社会上生存而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如果大家对我所说的“能力无限”仍旧将信将疑,那么“能力会提升”的表述方式或许更容易理解。只要每天早晚坚持运动,就能把身体锻炼好;只要努力学习,就能使成绩提高。
可见,不管是健康能力还是学习能力,抑或其他各种能力,都是能够发展进步的。如果能力没有提升,说明你没有去磨炼它。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努力磨炼自己的能力。
我具有无限的能力。它之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提升,是因为自己之前不具备努力提高能力的意识,所以要从现在开始努力。”
这样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要想创造新成绩、取得新成就,就要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并且通过实践来追求人类的无限可能性。
只有在平时脚踏实地积累,不断磨炼自身能力,才能使能力获得提高和进步。换言之,通过每天积累看似平凡的努力,就能使自身能力获得无限的进步。
在努力的同时,还要“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这也是我在前文中讲过的条目之一。
我时常强调 “明天要比今天好,后天要比明天好,要时时保持创新精神”。不管是成就大事业,还是磨炼自身能力,这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总之,首先要坚信“自身蕴藏着无限的能力”,然后每天积累看似平凡的努力,并保持创新精神。

这样的话,便能成功磨炼自身的能力。

成就事业的关键,比才能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当事人的热情、激情和执着。

要如同甲鱼一般,一旦咬住就决不松口。你认为不行了的时候,正是工作的真正开始。


如果拥有强烈的热情和激情,那么,不管是睡着还是醒着,从早到晚,整天都会冥思苦想。这样一来,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朝着实现这个愿望的方向前进,使我们走向成功。

要想成就辉煌的事业,必须有燃烧般的激情和热情,坚韧不拔,奋斗到底,不成功决不罢休。

在京瓷,员工们的思维方式是“认为不行的时候,正是工作的开始”,因此几乎没有“由于气馁而放弃”的先例。一旦开始研究,就要做到成功为止。

做什么事都不成功的人,就是因为缺乏热情和执着的信念。他们总是寻找适当的借口,自我安慰,然后很快放弃。
要想成功,就必须朝着既定的目标,孜孜以求,坚忍不拔,不成功决不罢休。

不仅限于研发,在各种情况下,这种思维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领域都是一样,在竭尽全力后,发现有的实在行不通,于是适时退出。但根本信条从未改变,不管是人生还是事业,都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坚持到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