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性是文学批评的生命线

作者:段崇轩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8日 13版)

  【如何让文学评论更有力量】

  关于文学批评的特性,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先霈教授说:“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这段话明确指出批评主体、批评对象、理论资源、实践过程等,有着严格的学术规则。在文艺学的三个家族“成员”,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中,文学批评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从文学批评的外部作用看,它肩负着规范、引导作家创作,促进文学进步、发展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帮助、引领读者阅读,提升全民族审美鉴赏能力的使命;同时通过作家作品的解读、评判,传达、彰显正面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人生产生积极影响。从文学批评的内部作用看,它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务实的子系统,要为文学理论提供新材料、新观念,要为文学史遴选新的经典作品与新的创作经验。文学批评处在这样一个格局中,意味着从事文学研究与批评是一件复杂而艰难的事业。但当下一些批评家特别是年轻批评家,并没有认识到文学批评的要义。

  当前文学批评生态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背离了自身的学术原则与规律,整体水准不高,学术功底不够深厚。从新时期文学到现在,笔者走过了四十余年的文学批评历程,深感走得辛苦、弯路太多。直到现在才意识到,学术性是文学批评的生命线,而坚守学术性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文学批评家有个性化的自由空间,但前提是遵循基本的学术原则

  文学批评是个人的、主观的,还是公众的、客观的?是感性的、艺术的,还是理性的、科学的?作为一个批评家,这些问题需要弄清楚。

  当一个普通的读者,阅读了一部作家作品,要用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感受、观点,并不想影响或改变他人。此时他的阅读与批评,就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他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言,把批评变成评论或者散文,无须受学术规范的限制。但当一个普通读者,经常阅读作家作品并要把自己的评述发表在报刊上,且渐渐有了名气,他的文学批评就逐渐变为公众的、社会的了。他往往代表着一定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优秀读者的意见”。这样的批评者尤其是那些拥有一定位置和“平台”的文学批评家,此时他的“角色”就由“个人”转向“公众”代言人。他需要按照文学批评的学术原则和规律去写作,需要接受读者、社会的监督与批评。尽管在批评思想、判断、文体、风格等方面,他依然有自由空间,但种种限制与规则是必须顾及的。我们所谓的文学批评家,一般指的就是后一类批评家。

  在所有的文学文体中,文学批评大约是最特殊的。它既是一种理性的学术文体,又是一种感性的文学文体。它可以写成冷静客观的学理论文,也可以写成灵动抒情的艺术随笔。自然也可以取其两端,写成情理交融的散文化或随笔化论文。文学批评天然具有跨文体特征。但文学批评,感性、艺术的成分,不应成为主导,本质上应该是理性、科学的。前者要为后者服务,依附于后者而存在。美国文论家勒内·韦勒克指出:“批评的目的是理智上的认知,它并不像音乐或诗歌那样创造一个虚构的想象世界。批评是概念上的认识,或以这样的认识为目的。它的终极目的,必然是有关文学的系统知识,是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的学术性、理论性,既包括文学批评自身建构的理论体系,又包含作家在实践中所奉行的思想理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於可训说:“文学批评的科学性问题,包含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是指文学批评实践的科学性问题;一是指人们对文学批评实践的认识和思维整合的科学性问题,即文学批评学的科学性问题。”多年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努力汲取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和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理论,逐渐建构起一种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理论与实践,本来应当是相辅相成、互动互为的。但当下的批评理论与实践理性却是分离的甚至矛盾的,犹如“两股道上跑的车”。文学批评领域深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侵蚀,批评家困扰在名利圈、人情圈的泥淖中。应景附会的文章满天飞,表扬评论居多。这些都是违背文学批评的学术性与自律性的。

按照文学批评的学术原则,准确、深入、创造性地解读作家作品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别的文体,具有主体性。文学批评家作为文学的阐释者、创造者,同样具有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就表现在按照文学批评的学术原则、规律、方法,抵抗来自社会、市场、人情方面的“异化”,准确、深入、创造性地解读作家作品,充分发挥文学批评的多重功能与作用。

  坚持文学批评的主体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从学术层面讲,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恪守学术标准,坚持说真话、说实话的基本原则。文学批评,标准唯大。正如李国华所说:“批评标准是批评的中心,它不仅是进行批评的必要条件,而且对批评的科学性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正是在这“决定性”环节上,当下文学批评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批评家在评论作家作品时,抛弃了文学批评的思想艺术标准,而把作家地位、人际关系、人情交往、现实利益等作为重要筹码。个别批评家,则干脆把科学的批评变成一味地“表扬”和“吹捧”,损害了文学批评和批评家的形象。因此,要改变、树立文学批评和批评家的形象,首先要从说真话、说实话开始,让文学批评回归它“揭示作品美和缺点的科学”的定位。

  二是强化思想理论修养,筑实文学批评的学术根基。一个批评家,在专业上能走多远、能有什么样的建树,取决于他思想理论修养的丰富、深厚程度。他既要谙熟自己的本专业文艺学,还要把握当下、历史的文学发展,又要广泛涉猎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美学、哲学等领域。特别是哲学,这是一种更为宏观、超然的学说,对从事文学批评至为重要。这么多学问、思想、理论,对一个批评家是否是一种苛求?但文学批评本身就是一种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其批评对象又是包罗万象的文学艺术。没有一种宽广深厚的学术根基,就难以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现在不少批评家,在学术功底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专业知识有余而社会科学理论欠缺,有的文学感受体验丰富而系统的专业理论匮乏。这些都阻碍了批评家的学术发展。我从事文学批评几十年,过去埋头阅读、写作,总是进步不大,近年来重视对社会人文科学的“补课”,才觉得学术上有点长进。

  三是丰富文学批评的方法方式,建构自己的批评范式与风格。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领域引进大量的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丰富了中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方法的变革,又推动着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但总体上后劲不足,开掘不力。同时文学批评领域努力发掘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资源,倡导感悟、智性、评点式的批评方法。现在通行的批评方法,是长盛不衰的社会历史批评。这种方法自然有强劲的生命力,但也有自身局限。此外是印象主义批评,这是对西方现代批评与中国古典批评的一种融合,本是一种有价值的批评方法,但处于自由生长状态,缺乏理论的引导与实践的整合。一个批评家要多掌握几种批评理论与方法,努力营造自己得心应手的批评范式与批评风格。众多批评家各显神通,当下文学批评才能繁荣、强大起来。

  四是打通文艺学的各种学科,在开放的理论坐标上进行批评。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构成的紧密关系中,文学批评处于中介的连接位置。文学批评家也应该是文学理论家、文学史家。但现代的学科划分,把三者割裂开来,虽然使每一学科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但也因此使每一学科变得狭窄、单薄。现在一些批评家特别是年轻批评家,专门从事当代作家作品批评,使批评的路子越走越窄,这种状况亟待改变。有必要打通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之间的壁垒,在不同的学科间进行探索与研究,才能让批评的天地更加广阔。

  五是培育文学批评的艺术感受,倾注批评主体的生命体验。文学批评是理性、学术的,需要冷静的解读、严谨的论述。文学批评又是感性、艺术的,需要敏锐的感觉、自由的创造。中规中矩的学术论文,多一点批评家的感觉、情感、神思,就会给庄重的学术注入一种气韵。自由散漫的印象批评文章,表面是主观感受、情感抒发,骨子里依然是直觉顿悟、理性判断。感性通达理性,情理相得益彰。当一个批评家把自己的感觉、情感、精神和思想、理性、意志即整个生命体验,融入文学批评中时,他的批评就有了生机和力量。

  (作者:段崇轩,系山西作协文学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0)

相关推荐

  • 古诗鉴赏要在多元解读中寻觅真相

    诗歌批评:在多元解读中寻觅真相 --黄理兵<唐诗的真相>读后 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  谭邦和 摘  要 黄理兵的唐诗解读新著及其书名,促使我们思考诗歌批评的一个理论问题和现实困境:诗歌作品 ...

  • 蒋寅|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序

    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中指出:"清代学术有一特殊的现象,即是没有它自己一代的特点,而能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清代文学也是如此,很难举出什么属于它自己的特点, ...

  • 学术·观点 | 论书法批评的立场

    摘 要:书法批评立场是书法批评的前提,没有好的立场,书法批评不仅难以展开,而且会在导向上偏离.迷失.本文旨在梳理当代书法批评应当持有的书法立场. 关键词:书法批评 立场 时代责任 风骨 书法批评虽然跟 ...

  • 苗怀明:从《历代小说话》出版的意义说起

    依笔者的理解,该书之所以能成为一部高引用率的著作,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历代小说话>,黄霖编著,凤凰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一是质量的精良.既然要引用,则所依据的文献必定是权威 ...

  • 批评文体的偏至与再造

    编者按 中国的文学批评并不止于"文学"的"思想文化"意义,在晚清以来的五四时期和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文学批评都发挥了其对社会转型.主体想象等特有的参与 ...

  • 文学批评:诗性与学术

    出评论集,我时常会把长文和短文分开编选,今年出版的<为思想寻找词语>和<共鸣与回响>也照旧如此.前者所收录的,多为长文:后者则多为短章.除了字数上的差异,其实两者还有更为内在的 ...

  • 【总第262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文学评论《读赵焕亭教授《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有感》

    [郭进拴原创]读赵焕亭教授<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有感  赵焕亭(1967-),女,汉族,河南宝丰人,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 ...

  • 丁帆:把学术文章当作散文随笔来写,何尝不是对文学本身的尊敬?| 新批评

    多年来,关于大量文艺批评文章仅仅依赖学术理论话语.说教式.言不及物的空洞形象受到学界讨论与反思.评论家丁帆在本报最新<新批评>专刊文章中如此回顾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曾几何时 ...

  • 蒋寅|触摸文学理论的生命之本——胡大雷《〈文心雕龙〉批评学》小引

    批评之成为学问,似乎到九十年代才为国内学术界意识到,若干批评学概论著作继踵问世,但较文学原理著作已太晚而且太少了.究其原因,难道是中国缺乏文学批评的传统吗?倒也不然.在中国古代,对文学批评的重视.批评 ...

  • 常江‖关注楹联作家作品,开展对联的文学批评

    常江,本名成其昌,满族,1943年生,吉林市人,吉林历史文化名人成多禄曾孙,抗俄殉国的清寿山将军曾外孙.1966年原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名誉主 ...

  •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的标准》文/陈全喜

    文学批评的标准 文 /陈全喜 文学批评或称文学评论,它是整个文艺科学中一个独立的部门,同文学理论.文学史关系密切而又彼此区別. 文学批评是对一定的文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作出判断和评价的一种科学活动 ...

  • 互换符合时代要求的诗词文学批评

    ·2018年<陕西诗词>2期· 陕西诗词 学会简介 陕西诗词学会成立于1988年4月,是近年来陕西省最为活跃的社会团体之一,现有会员2100多人,在国内诗词界具有广泛影响.陕西诗词学会带领 ...

  • 论建安文学批评的发生

    作者:傅刚(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 内容提要:汉末建安时期的诗文写作将基本合于后世文艺学观念的文学独立于经.史.子以外,这也是一般所说的文学的独立,随着文学写作的普及,对作品的评陟自然而然会 ...

  • 宋代文学批评史中的晚唐诗观

    在中国古代关于唐诗的批评术语中,"晚唐"与"初唐""盛唐""中唐"作为"四唐"说的重要组成,占据着重 ...

  • 张旭东 | 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张旭东老师<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一文,该文以"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两者关系的探讨为核心,既试图通过&qu ...

  • 回到文本 面向读者——关于当下文学批评的几点看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6-09 04:39 [如何让文学评论更有力量] 作者:於可训(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编者按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质量鉴别.价值探究和意义阐 ...

  • 方岩:作为“札记”的文学批评

    一 并非所有写作行为的发生都需要一个目标明确的前提或者说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很多时候,写作的发生充满了偶然,随意翻到的一行字,一个标题或者一个单词,甚至是几本书摞在一起时几个书名并置所产生的效果,比如& ...

  • 批评家的手艺、眼力与教养:詹姆斯·伍德及其文学批评

    作者丨许志强(浙江大学教授 ) 近些年,詹姆斯·伍德的评论集在大陆出版,收获了大批粉丝.在浙大教授许志强看来,他的艺术判断力堪比埃德蒙·威尔逊,直觉敏锐也非一般作家所能及.他能将直觉.视野.素养和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