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教授在治疗月经过少

陈艳教授在治疗月经过少疾病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和体会,月经过少的调治是个漫长的过程,来就诊的大部分患者都能有中医证候群的改善,短期内虽很难达到正常经量,但月经量确有明显增加。为此,笔者将陈艳教授治疗肾虚证型月经过少的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希望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很好的应用并且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研究目的:陈艳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妇科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对中医药治疗肾虚证型的月经过少具有独到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本研究通过对陈艳教授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病例进行整理总结,统计分析临床症状的改善、中医证候的改善等,初步探讨陈艳教授用药规律,总结陈艳教授辨证论治的经验。研究方法:本研究系统的分析所收集224则经前及经后用药处方,重点探讨陈艳教授辨治肾虚型月经过少的整体用药配伍规律,并对2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服药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分析,分析用药治疗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1.150则经后用药处方共2746味中药,其中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补肾阳药、补肾阴药、补血药、补气健脾药、养血活血药。

陈艳教授使用频率大于50%的药物有

菟丝子、女贞子、沙苑子、白芍、当归、山萸肉、川断、丹参、鹿角霜、生地黄、太子参、覆盆子、炒白术、黄精、山药;

频率大于40%的药物有桑寄生、炙香附;频率大于30%的药物有炙黄芪、生杜仲、夏枯草、枸杞子;

频率大于20%的药物有桑葚、茯苓、黄芩、补骨脂、紫石英、合欢皮;频率大于10%的药物有砂仁、熟地黄、党参、地骨皮、陈皮、紫河车、赤芍、生黄芪。药物药味频次最多的是甘味药(76次),其次是苦味药(55次),再其次是辛味药(44次);药味药性频次最多的是温性药(50次),其次是寒性药(37次)。

药物归经频次最多的是肝经(78次),其次是肾经(61次),再其次是脾经(48次)。150则处方中药对频次,最多使用为“菟丝子、女贞子”,频次141,其次为“女贞子、沙苑子”,频次136,再其次为“当归、丹参”,频次99。2.在74则经前、经期用方药物频次比例大于50%的有菟丝子、炙香附、丹参、桃仁、莪术、红花、当归、益母草、路路通、赤芍、枸杞子、川牛膝、泽兰、生地黄、沙苑子、黄芩;大于40%的有鹿角霜;大于30%的有鸡内金、刘寄奴;大于20%的有川芎、夏枯草、茯苓;大于10%的有荔枝核、川楝子、蒲公英、白蒺藜。经前用药药物药味频次,比重最大的是甘味药和苦味药,频次36次,其次是辛味药,频次28;在药物药性所占频次比例中温性药所占比例最大,频次31,其次为平性药,频次18。经前用药药物归经频次最大的是肝经(56次),其次是肾经(24次),再次是脾经(21次)。

74则经前用方中药对使用频次,最大的是“桃仁、红花”,频次68;其次是“红花、赤芍”,和“赤芍、丹参”,频次61;再其次是“泽兰、益母草”,频次43。3.26例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改善的有效率76.93%,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有效率100%。4.26例患者症状出现频率排在前十位的症状依次是腰骶酸痛(100%)、小腹冷(100%)、疲乏(88%)、眠差(81%)、性欲减退(81%)、手足冰冷(77%)、经前乳胀(50%)、怕冷(35%)、脾气急(35%)、手脚心热(23%)。结论和意义:月经过少病程较长,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陈艳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经验丰富,尤其是肾虚证型的月经过少,提倡“补肾活血序贯治疗”,用药灵活独特,疗效确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