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216丨减税未必是好事
今天是经典日课第716讲,孟子日课第216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穀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孟子·告子下10》)
白圭,周人,曾为魏惠王相,兴修水利,后游历中山国和齐国,弃政从商,有“商祖”之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对他赞许有加:
白圭,周人也。……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自周代以来,税制为十取其一。而战国之时,税赋加重,白圭见当时百姓不堪重负,于是问孟子:
把税制改为二十税一,怎么样?
孟子说:
为国者当有公平正大之体,立法者当为经常久远之规。你的这种方法,是貉国的做法。在中原很难行得通。
貉,同貊(mò),是古代东北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的国家,喜欢生吃鱼肉。《说文解字》:
鲜,鱼名。出貉国。
孟子接着反问白圭:
譬如有一万户人家的国家,只有一个陶工,可以吗?
白圭说:
当然不行,如此则陶器不够用。
一个人制陶不可以供万家,同理,二十税一也不足以治中国。孟子进一步引申说:
貉国,苦寒之地,五谷不能生长。只有黍米一种,耐寒可以种植,产量很少。而且他们居处无常,制度不健全,没有城郭、宫室、宗庙、祭祀等礼制,没有诸侯交际往来的应酬,也没有百官衙署。习俗朴陋,用度省约,所以二十取一,也就够了。
如今的中国,倘若不要社会间的伦常,不要各种官吏,怎么行呢?这些都是需要纳税人供养。做陶器的太少,尚且不能可以为国,更何况没有官吏。
饔飧(yōngsūn),朝食叫做饔,夕食叫做飧。《集注》言:
以饮食馈客之礼也。
孟子总结说:
中国之地,赋税之法,尧舜时已经定下了章程,十一税一,如此上可以足国,下不至于病民。自古至今,税收最轻的是貉,最重的是桀。因陋就简,收得过少,就是与貉国同道,大貉小貉而已。如果收得过多,横征暴敛,就是与夏桀同事,大桀小桀而已。
税赋比重多少,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国家税率自然有所不同。如吴小如先生所言:
所谓以民为本,正须取予得中。过与不及,皆为害民。
孟子强调民本,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国家以民为本,也要有资本才行。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基础,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需掌握平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论语温故
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