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096丨善于学习,才会少走弯路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96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於众也。(《孟子·离娄上01》中)
徒善,不足以为政,所以先王之法不可不遵。
《诗经》中说: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意思是说,治天下,没有错失,没有遗漏,都是因为遵循了先王的典章。遵循先王法度而犯错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什么道理前人没讲过,什么样的人历史没出现过。先读书学习,必然会少走弯路。为什么这么说?孟子接着说:
圣人既已用尽目力,看清楚方圆曲直,但这是一个人的能力,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无法普及。于是又制作圆规、曲尺、水准器、墨绳,来给后人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如此后人制作就有了范式,这些东西就用不尽了。
圣人既已用尽耳力,察清声音清浊高下的规律,这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于是圣人制作六律来校正五音,使各种音阶运用无穷。
同样,圣人不忍生民之无主,竭尽心思为之规划,无所不用其极。用尽心思之后,又施之以仁政,仁政便覆盖天下了。
孟子在此小结说: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筑高台一定要凭借山陵,挖深池一定要凭借沼泽。同样道理,治理天下,不凭借先王之法度,而想凭一己之力,怎么能算是明智之举?
之所以遵循先王之道,只是因为不忍人之政,足以泽被当时而传万世。只有仁德之人才应居于统治地位。没有仁德之人居于统治地位,就是将罪恶传播天下,天下都受其害了。
天下事有所因而为之,则简而有功;无所据而为之,则可能徒劳无功,事倍功半。人生短暂,前人已经走过的坑,你为什么还要再走一遍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