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升降出入谈《汤液经法图》
升降出入是气机运动之基本形式,天地之气、人身之气的运动莫不如此。升降出入,万物之橐龠,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以气之运行解释升降出入,直行以升降,横行以出入。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言直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言横也。
人体气机之升降出入运动,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人身、肌肉、筋骨各有横直,腠理为气所出入升降之道。
五脏六腑的气机升降出入:肝气升,心气浮,肺气降,肾气藏,或左升右降,脾胃中气为之枢纽。止论升降,不论出入,是已得一而遗一,况必以升降分属左右,则尤难通之义,左右俱有阴阳,俱有升降。
脏腑的生理功能无非是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入所需,排出所弃,故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的特性。人与天地相参相应,人体之气必须应四时之气的升降出入,以调神气。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流通,郁结不畅为气机郁滞,气应下而反上或气应上而反下之升降。内伤之病,多病于升降,以升降主里;外感之病,多病于出入,以出入主外。伤寒分六经,以表里言;温病分三焦,以高下言。温病从里发,升降之病极,则亦累及出入;出入之病极,则亦累及升降。故饮食之伤,亦发寒热,风寒之感,亦形喘渴。
调理气机升降出入之法:
“气之亢于上,抑而降之;陷于下者,升而举之;散于外,敛而固之;结于内,疏而散之。又应辨别病情浅深轻重,气机失调深重,则不可以径行。若直升、直降、直敛、直散、多致败事,当曲而治之,为治疗之妙。升降出入之治法,用之不可太过,升发太过,不但下气虚,而里气亦不同,气喘者将有汗脱之虞;降逆太过,不但上气陷,而表气亦不充,下剩者每有恶寒之症;收敛太过,不但里气郁,而下气亦不能上朝;疏散太过,不但表气疏,而上气亦不能下济。”
升降出入以协调平衡为要,矫枉过正则变生它病。先救邪气之来路,后开邪气之去路。病在升降,举之抑之;病在出入,疏之固之;病在升降而斡旋于出入,或病在出入而斡旋于升降。在上禁过汗,在内慎攻下,此为阴阳盈亏消长之理。
中医的理论很简单。人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各脏腑在气机所引导下处于动态中的。
肾在最下面,属水的脏器。中医讲肾是水中有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性向上,火能生土,肾火向上走,使脾土温暖,脾把胃吸收的营养研磨,去粗取精,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各处。脾的特性,也是向上的,有一部分营养要送到上面的肺脏,与吸入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由肺向全身输布。脾气从左边向上升。
肾中的水,水生木,木气在水的滋养下得到营养,生发了,方向向上,肝之气也从左边往上升。随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的说法。所以,身体左边上升的腑脏有病,则应考虑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里有肺和心。木生火,火,五脏属心,火的特性是上炎,但,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属金,主肃降,气机就开始往下降。心火本是要上升,但因肺金在其上,肺降,心就跟着降,一直降到肾中去,温暖肾水,使得肾水不至于寒。而肾水随着肝木上上升而上升,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就叫着“水火既济”。
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就会上面热,不能交于下,下面就是寒的局面。心是恶热的,热,心就会有病,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而下寒就会腹冷,下肢凉等。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食入胃,物向下行,所以胃气就下降。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胆汁下入十二指肠随胃物下行,顺应“胆随胃降”之说。胃有病了,就是因胃气不下行,不下行就会上逆,胆汁会反流,这是气机逆行的结果。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人体的属右边下行的腑脏有病,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气机下行遇到了问题。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肺气,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气机运转模式。脾胃一阴一阳在中,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轴来转的。
再依据五行生、克、乘、侮原理,及五脏呈五色的的“诊疗观”,以有诸内必行诸外为导向,就能用观望形体,五官面色,嗅、闻、问、听、切按体脉,经络辨病,再加上此气机运转理论,很容易找着原因。
把一切病都归到运转失常,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运转失灵。这时就可砭、可针、可灸、可药来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就能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