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46年,当医生不能光图钱,从来不做不交钱不看病的事,医德高尚,荣获“道德模范”称号
❀哪儿有好中医 湖北篇❀
他是一名64岁的乡村医生,外表憨厚,为人朴实;他每月门诊超过1000人次,临近县市的众多患者慕名而来;他行医46载,群众有钱没钱,他都看病给药;他收入微薄,每天骑摩托车穿行山涧风雨无阻;他对群众的求助毫不吝啬,帮扶过的贫困患者不计其数……他就是湖北省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的祁万新医生。
祁万新16岁的时候他得了慢性结核性胸膜炎,却因为家里穷,住不起院,一直在家里吃药拖延,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在医院治疗一个多月才捡回一条命。从那时起,祁万新便立志要做一名医生,为家庭贫困,看不起病的村民提供帮助。
40多年前,他成为一名村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杏林春暖,成为一方净土的生命守护神!
40多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在简陋的诊室内,在乡间泥泞或尘土飞扬的小路上,在乡亲们家中,总能看到他为乡亲们看病、拿药的身影。
在十四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祁万新深悟中医之道,特别擅长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三高症、慢性胃炎及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指导患者进行食疗、体质调养。渐渐地,祁万新医术不错的口碑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来,村民们看病几乎不用出村子。(关注公众号 通玄医道 看更多文章)
谈起祁万新的医术,当地村民们赞不绝口,很多在大医院都看不好的疑难杂症经他诊治后,病情往往都有明显好转甚至痊愈。
有位凤阳村的病人,肚脐疼了20多年,晚上睡觉疼的打滚,四处寻医都不见效,后找到祁万新,只吃了三副中药便痊愈。一村民长期腿麻,晚上睡觉时只有保持跪着的姿式才能缓解痛苦,三年来到处寻医问药都不见效,到祁万新尝试中医疗法后痊愈……
“农民最喜欢看中医,觉得中药最安全。现在就医环境好了,前来体验的患者越来越多。”头发已经花白的祁万新一边讲述,一边捶打着因劳累而僵硬疼痛的腰椎。龙凤村卫生室现在平均每天至少接待30位患者,高峰时一天曾为80多名患者诊治。尽管每天的忙碌让他的身体吃不消,但他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关注公众号 通玄医道 看更多文章)
龙凤村一组村民刘老汉去年中风偏瘫,行动不便,祁万新每隔6天上门为其诊治。多年来,祁万新养成了上门为老弱贫困病人看病的习惯,遇到有特殊困难的病人,他还多次免去医药费。
还有来自当阳的小伙子,结婚三年未生育,听人介绍后来到找他,经过治疗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健康的孩子;一个长期腿麻的村民,四处奔走寻医都未有明显好转,直到祁万新为其尝试中医疗法后恢复健康。
我们见到了祁万新一天之内开出的处方。30多张处方中大部分都是10多元钱,没有一张超过30元的。“纯中药和中医药参与治疗的占80%。一般开的处方都不超过25块钱,经过新农合报销后,病人就诊一次差不多十几块钱。”祁万新介绍说,来这里看病的,一般家里条件都不好,所以大都是开的低价药,为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我的儿子和女儿跟着干了一段时间,都因为收入低转行了。”这位老中医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中医事业后继有人。
一个背篓,一把小镰刀,闲不住的祁万新在诊室没有病人的时候,总是穿行在山林间挖草药。这坚持了四十多年的举动,只因为祁万新与生命有约,与百姓有约!
40多年,春华秋实,人们奔走相传,看病的百姓挤满了他破旧的庭院,他将汗水洒在了龙凤的沟沟壑壑、村村寨寨,他用流逝的岁月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关注公众号 通玄医道 看更多文章)
行医40多年来,祁万新还养成了上门为老弱贫困病人看病的习惯,遇到有特殊困难的病人,他还多次免去医药费。
在他的书柜里,有几本已经泛黄的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都记满了患者的欠费数据,最早的还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遇到患者死亡了,便一笔勾销。患者家庭困难的,他便定期探望。患中风偏瘫,行动不便的刘老汉;患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的韩成兰老人;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贫困户刘大姐;患肝癌的张大叔等等……祁万新每隔几天都会上门免费诊治,及时送去药物。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龙凤村有位村民患重病丧失了劳动力,妻儿也离他远去,家里十分困难。男子在家中病得起不了床,祁万新上门为他治疗,亲自照顾他,帮他缓解了病痛的折磨,男子去世时,祁万新已先后为他垫了100多元的治疗费。
村里还有一位孤寡老人患脊柱炎,祁万新已无偿为他垫了20多年的药钱。
据了解,20多年来,祁万新为村民垫付药费无数,到现在仍有2万余元钱没收回。那时,祁万新一年当医生的收入也就200多元,东奔西跑地给人看病,平均一年下来还要替人垫上1000多元的药费。
祁万新和妻子种了十几亩农田,又养猪又喂蚕,起早贪黑地干活,才算是把这个缺口填上了。
手捧医术,就肩负起神圣的使命;遵守信诺,就守住了精神的家园。哪怕一生清贫,从未走出大山;哪怕手中是几十年里病人们欠下的密密麻麻账单。这是心灵高洁的符号啊,是生命高歌的乐章,是万物都歌颂的慈爱,是龙凤为之诉说的大恩!
祁万新常说,虽然苦没少吃、钱没多赚,可却落得了一个心安。他常常自嘲说:“我可能上了一种叫'看病’的瘾,看到别人生病,我就要上前去治疗,否则心里就过意不去;如果放任病人不管,我感觉对不起我的职业。”
和祁万新当年一起共过事的人,有些当了官,有些去外地开了诊所,赚了大钱,可祁万新仍扎根山区,坚守清贫。(关注公众号 通玄医道 看更多文章)对于赚钱的事,祁万新看得很淡,他用明代王肯堂的名言鞭策自己,“欲济世而习医则是,欲谋利而习医则非”,要求自己“利心淡,仁心现”。
“在坚持并热爱了一辈子的医务工作中,村民的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只要活着一天,就争取多看几个病人。”祁万新说。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言忠信,行笃敬。”他用一颗诚挚之心秉承了,医者的所有仁爱,心系病人,小额药方,虽已鹤颜白发,却如龙凤山上永恒升起的太阳,履行着一生不变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