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发现文明》57

规律与影响要素总结

总体,我们认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因素复杂,甚至难以穷尽所有的因素,而且不同国家地区所受影响也完全不同,所以,这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的国家。但是,宏观文明学通过从古至今的板块分析,已经大致解释了不同国家地区为何发展速度不一的问题,较好地解释了《钢铁、大炮与细菌》以及《西方凭什么?》中不能解答的问题,尤其是解答了“中国为何如此”的问题。我们还画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发展的环球主线,在这条线路上区分了先进与落后的必然。

(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主要方向,还是先后顺序)

就诸多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因素之中,我们或许可以进行一个排序。气候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气候甚至影响地理与地缘等人类基础条件,所以我们首推气候是影响文明发展的第一大因素。之所以如此的深层原因,可能是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地球之外的宇宙现象,它基本上不具有可改造性与可控性。

地缘与地理,包括纵深尺度,可能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个宏观因素。他们尤其在早期曾经以制约的方式深刻影响了人类的发展。在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大量地缘案例,这是我们研究得较多的一个规律。地理地缘与气候在一起被合并为一个因素:环境。由于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所以,宏观文明学很可能被人看作为“环境决定论”。但,其实,决定人类文明发展的因素除了环境还有很多。无论如何,这种更重视环境制约的体系话语很接近地缘政治学,所以通常忽略对错,降低制度重要性,从客观环境制约变量模型来探讨未来可能。宏观文明学与地缘政治学倒是可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地缘政治学一定意义上相当于微观的文明学。

除环境之外,文明学认为其他一些次要规律也很重要,比如传播。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有交流传播,没有交流没有传播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文明。交流和传播本不是一回事,但是他们却紧密相连。交流可以在本地发生,但传播却是远距离达成的交流行为。澳洲土著在漫长的几万年里,由于与世隔绝,所以当工业时代的欧洲人看到他们时他们依然处于异常落后的野人境地,和当初在亚洲离开现代人时没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任何地区的开放交流才是文明发展的王道,并且有规模的大交流才是发展的根本,封闭就是死路一条。就交流与封闭,在地缘角度可能还有一些细微的尺度问题需要以后讨论,可能过度交流与交流不足问题需要一些研究界定。

有人常问,中国假如没有西方会不会发展出工业化,我的答案是:可能,但时间或许是5000年之后。交流的规模才能产生效应。一般而言越大规模越高频的交流文明会越兴盛。当欧洲人发生现代人与尼人交流时,当西亚文明通过地中海与欧洲文明碰撞时,高级别的文明就产生了,当然有些交流本身会产生碰撞,碰撞就要死人,就看死的是谁了,尼人就死绝了。东亚地区没有类似的大规模大交流,更加地缘不利,所以不可能产生欧洲文明,印第安与澳洲土著都同样。所以,交流传播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传播的前提是积累,积累需要时间。人类今天的文明成就是之前每一步积累的结果,并且是从低级到高级的逐级积累,大约200万年就是人类从动物成为一种文明人的时间。

文明积累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引起文明的加速度效应。从人类逐级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突变的时间间隙越来越短,而最初刚开始的间隙却异常漫长,所以,我们称呼这种效应为加速度。著名的未来学家KK也注意到过这种文明发展现象。

文明传播时有一个落差效应或规律:文明从高处向低处更容易传播。比如在农业时代里西亚文明明显向四周临近地区扩散传播。临近地区可能发生交互的文化交流,但总体文明是从高处或源头向低处流动。所以,东亚文明与西部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总体与局部,文明与文化的交流方向是很清晰的。

另外,文明还有一种扎堆效应,这也是传播的结果,为何发达国家都积聚在欧洲或印欧人地区,而非洲地区普遍又比较落后,就是这种结果。

文明还有一种能量分布上的虹吸现象,或曰一山不容二虎效应,同地域会出现强烈的排他现象。作为对虹吸现象的支持,微观上还会出现马太效应,一定时期内强者恒强。所以,作为动物的本能,不同国家在可以制约他人的情况之下会自觉地保持自我的霸权地位,排斥同等或接近的对手。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国家消亡之前,地球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人类文明传播还有失真度问题,即传播只在一定距离或区间内成立,超出范围传播即告失败。这方面的案例可以观察美洲的土著文化发展与旧大陆之间的文明发展对比。

历史文明会对之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为斜拉桥效应。比如旧石器时代的莫氏线效应就可能对之后的人类文明产生了长期的压制效应,每一个阶段的人类发展多少对于之后的社会都是有影响的,但由于地球上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规律并不完全同步,所以不同阶段的影响被显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以上这些规律或现象实际上也是一套文明动力学规律总结, 他们既可以交叉解释人类文明发展,也可以一定程度指导未来,包括一些国家与地区的兴衰,个别情况下单个因素就可以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状况,比如极端一些的,如南极洲地区,就是个气候影响的典型。

这些规律和影响制约元素很明显不属于一个类型,但似乎也很难进行分类,每一个话题都够写一本书进行专题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分类分层,这些与人类文明发展相关的大致规律或因素应该是:1,鹦鹉螺曲线;2,气候影响;3,地缘地理影响;4,文明积累效应;5,长线莫氏线效应;6,扎堆积聚效应;7,传播加速度效应;8;高等文明向低级文明传播;9,斜拉桥效应; 10,一山不容二虎效应。

(0)

相关推荐

  • 挖空沙子之后是什么?神秘的撒哈拉沙漠,埋葬着远古的文明

    非洲大陆的卫星影像图,北部和中南部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颜色,黄色和绿色,就像是被拦腰隔断一样,由长度超过3800公里的萨赫勒地带分开,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北部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撒哈拉沙漠.在如今的 ...

  • 黄平委员: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就是要实现美美与共

    黄平委员: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就是要实现美美与共

  • 苏三:人类文明发展位移规律

    俺的专题片<文明学纲领>(气候.地缘和中国)估计一周内杀青,其中主要总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几项规律.但今天发现还有一项没有阐明,所以在这里絮叨几句,将来成书时补上. 文明学总体实际上是讲述文 ...

  • 苏三:文明如何定义?

    由于我研究的是"文明学",所以,如何定义"文明"是许多人长期关心的.不过我从来不太担心.我们在专家中间也讨论过几次,这个问题会继续讨论下面.难道我们讨论定义时不 ...

  • 苏三:文明从分餐开始

    中国人现在开始已经进入到吃饱阶段,下一步就是吃好阶段了. 吃好,就是吃健康! 中国的吃非常有特色,是世界一绝.香辣酸臭,味狠色鲜.但是有欠健康,高油过咸很多人已经批评过了,我说一个新的话题吧:分餐. ...

  • 苏三:文明学角度看智商

    一, 智商这个概念首先不是文明学研究的概念,基本上它被排除在文明学研究之外,因为它基本上提供是一个伪概念.伪指数.又因为纳粹与类似种族主义的直接关联,所以就更避免招惹嫌疑,没有必要.关键它是一门没有意 ...

  • 说说《苏三:发现文明》的反馈

    元月25号发布了我的专题片<发现文明--地缘文明.气候与中国>,接着在我的各个平台上有一些反馈. 片子是在多个不同平台发布的,主要有腾讯.哔哩哔哩.优酷与youtube等,汉语.英语和日语 ...

  • 苏三《发现文明》分段

    <发现文明:1,万物有源> 开头-至5:57 简短陈述宇宙与地球起源的时间轴,解释人类为何必须在非洲起源,还有"现代人出非洲"的路径与地缘影响,以及中国人如何形成,从而 ...

  • 苏三《发现文明》连载50

    大历史书写与宏观文明学 我们发现分子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者集中在美国,尤其是"大历史"的提出者也是在美国. <大历史>的三位作者都是美国人: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

  • 苏三《发现文明》51

    美国继续引领探索未来学 随着近代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于人类未来的研究也开始出现."未来学"一词是德国学者O·弗莱希泰姆1943年首先提出来的.如前所述,按照以史为鉴的逻辑 ...

  • 苏三《发现文明》连载53(17+)

    (后面还有二章就连载完了,过了个年我突然有些晕,第一次发生回头插播: 第五章,一之5,相当于连载17之后.看来过年吃肉出恶活儿) 海盗与民主 海盗是一个普通而特殊的群体.说海盗普通,是因为他们是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