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波斯、奥斯曼:中央干燥区历史上的群雄争霸

得土地易,得人心难……南宋·杨简

艾诗女士香水沐浴露,新享5折,散发你的魅力

广告

文明更迭,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强权崛起于欧亚北非大地,彼此启发,彼此竞争,也彼此传承。回顾历史寻求线索,关注历史上人类社会扩张的共同模式与承受的限制,可作为理解部族演化的本质与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指引。

全球的7个地缘版块和6种演变模式

展开剩余91%

从全球地理环境来看,人们所称的欧洲、亚洲、与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是实质相连接的超大陆地,在这片涵盖欧、亚、北非的广大腹地上,依照气候与地形地势条件,可以区分出7个范围明确的人类居住区域,分别是东亚温暖区、亚欧大草原、中央干燥区、欧洲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日本列岛,另外,再加上大航海时代开始所构筑的远洋航路控制区,共可视为8个地缘版块的演化舞台,孵育生存其中的众多部族长期演化。

下面,脱离传统历史,以古代四大文明起源、或是东西方文明竞争的切入角度,也避免从现在去追溯的思考方式,而重点放在部族群体、地缘条件、与历史进程的交互影响。

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自古以来就上演着各古代部族逐鹿中原的兴衰故事,华夏、东夷、西戎、北狄、百越、百濮等部族,分别从四面八方来争夺肥沃富庶的黄河中游平原。

回顾历史,可以进一步发现,并不止是华夏文明所在的东亚温暖区,包括两河流域文明所在的中央干燥区,以及亚欧大草原、欧洲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区、日本列岛等,争霸与统合的整体模式皆非常接近,这7个地缘版块区域内的历史进程都依循相似的更迭演变模式:

原本在各区域内,各有许多自古以来的部族生养其间,

>1.在地缘条件形成的核心地区持续争霸;

>2.发生的历史事实逐渐沉淀出人文屏障;

>3.地缘条件与人文屏障逐渐形成半封闭的生养区域;

>4.历史印记回过头来进一步形塑各部族的凝聚核心与社会基盘;

>5.在半封闭区域的核心地区逐渐产生部族联合体(或融合体);

>6.逐渐统合整个半封闭的生养区域,可以是结盟、帝国、或联邦,历史上存在多种可能形态。

历史上的群雄争霸

半封闭生养区域的核心地区,大多是肥沃土地或交通辐辏之地,很早就形成繁荣的财富聚集中心,就像巨大的磁场不断吸引更多更远的部族陆续自然前来。

中原、蒙古高原、肥沃月弯、地中海沿岸、印度河恒河平原、东南亚湄公河下游平原、日本关西平原、印度洋沿岸航线据点等,分别是东亚温暖带、欧亚大草原、中央干燥带、欧洲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日本列岛、以及全球远洋航路控制区的起源孕育区域。

中央干燥区:

以肥沃月弯为核心,如图所示,

自定居南方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下游的苏美人(Sumer)开始形成农耕文明,在乌尔(Ur)附近地区建立城邦体制,在天文观测与农畜驯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并发明人类最古老的楔形文字。后来城邦之一的阿卡德(Akkad)统一苏美各城邦,并沿着幼发拉底河向上游征服,建立起第一个控制肥沃月弯大部分地区的王国。

其后,来自西方约旦河流域的亚摩利人(Amorite)向东争霸,选择在幼发拉底河中游的巴比伦城(Babylon)建都,并取而代之,统治整个肥沃月弯地区,巴比伦王国在权利法典与水利建设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后来,来自北方底格里斯河(Tigris)上游的亚述帝国继之而起,将领土扩张至小亚细亚东南部与阿拉伯沙漠北部,并把邻近的、辉煌悠久的埃及文明也纳入亚述帝国的势力范围。

公元前626年,来自南方邻近波斯湾地区的迦勒底人起兵反抗,联合来自东方高原的米底亚人,攻灭亚述帝国,建立起新巴比伦帝国,重建巴比伦城。新巴比伦帝国在建筑、法治、科技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但最终被来自东方高原的波斯帝国所取代。波斯帝国继承新巴比伦帝国的疆域,并进一步扩张,向西南攻占埃及,将其划归为帝国的总督区,向西北发动侵略希腊诸城邦的波希战争,向东将疆界扩张到阿富汗与印度河畔。

其后亚历山大帝国作为泛希腊文明的代表,建立起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大帝国。不过,从历史的演进来看,本质上,亚历山大帝国是由马其顿统一希腊全境,加上武力征服而继承的波斯帝国全境的叠加,是中央干燥区历史演进的一段过程,帝国建立后实际上只维持了1年,随着亚历山大猝死而迅速分裂,其后此区域陆续兴起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安息)、萨珊王朝等帝国。

阿拉伯半岛分分合合:阿拉伯帝国

632年,阿拉伯半岛统一,崛起的阿拉伯部族在此后三十年间,迅速统一整个中央干燥区(除了东罗马帝国仍然保有的小亚细亚),建立阿拉伯帝国,同时带着伊斯兰信仰传播全境。倭马亚王朝进一步向东、西方向扩张,极盛时期东北部疆界到达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同样到达印度河,北部维持在高加索山脉,西部延伸到整个北非,甚至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欧洲半岛最西端的伊比利半岛全境。后来阿拔斯王朝取而代之,基本上继承其领土疆界,不过未统治伊比利半岛。

到了帝国后期,东半部疆域被原本担任雇佣兵团的、起于咸海一带突厥部族的塞尔柱土耳其所控制,西半部包括埃及与黎凡特地区则被库尔德人的阿尤布王朝所控制(后来被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推翻),阿拔斯王朝直辖领地仅限于两河流域。其后,塞尔柱土耳其分裂,在小亚细亚的部分继续繁衍生息;伊朗高原到河中地区(Transoxiana,指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则先后被契丹人建立的西辽、阿富汗的古尔王朝、粟特人的花剌子模(Khwarezmia)所统治。

1258年,西征的蒙古骑兵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阿拔斯王朝长期累积的璀璨文明成果遭受浩劫。蒙古的进一步扩张被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军队阻于叙利亚,蒙古军队遂占有幼发拉底河以东、中央干燥区的右半部,后来成立伊儿汗国进行统治。

自此,中央干燥区开始形成左、右两大部分各自演变,中央干燥区的右半部以伊朗高原为中心,入侵的蒙古势力,与来自乌兹别克、高加索山区、土库曼、阿富汗地区的各方部族,继续上演群雄逐鹿的竞争。陆续兴起帖木儿帝国(Timur Empire)、萨非、阿夫沙尔、杜兰尼、桑德、卡札尔等帝国。

易受外敌入侵的印度与伊朗

此区域长期而连绵的战争,进一步牵动印度半岛区的历史。帖木儿帝国越过开伯尔山口,占领印度河以西地区,其后蒙兀儿帝国更是另一个自阿富汗兴起,而主体在全印度半岛的帝国。

另外,阿富汗杜兰尼帝国的侵略扩张影响深远,1756年,阿富汗军队攻陷德里,此后数年与统治印度大部分地区的马拉地帝国激烈争战,马拉地帝国元气大伤,有实质控制力的地区逐渐退缩,同一时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得以轻易从孟加拉开始向西扩张。

1804年,俄罗斯帝国从北方入侵伊朗,公元183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入侵阿富汗,开启英、俄两国长达近五十年,以波斯为核心、范围含括整个亚洲大陆横贯线的所谓“大博弈“,英国与俄国各自发动多次战争,中央干燥区右半部遂形成伊朗与阿富汗现今的国界格局。英国虽然取得在伊朗的通商与采矿利益,但大量透支国力,且征战过于频繁,可能正是引爆印度佣兵哗变的关键,同时也被迫调整在印度的统治模式。

曾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如何被肢解的?

另一方面,在中央干燥区的左半部,东罗马帝国对于仅剩的领土小亚细亚,控制力亦愈趋衰弱,1299年,突厥部族在小亚细亚北侧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Ottoman Turks)脱离东罗马帝国而独立,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小亚细亚为基地,1516年起开始快速扩张,打败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二十年间向南进占叙利亚、地中海东岸、阿拉伯半岛西侧、埃及、以及北非海岸;向西北入侵巴尔干半岛、进占匈牙利、直抵多瑙河畔;向北进占黑海北岸、并将克里米亚汗国纳为附庸国;向东与萨非帝国交战,进占巴格达与整个幼发拉底河流域,成为统治中央干燥区左半部(除了阿拉伯半岛内陆沙漠以外)、加上欧洲半岛区东南部与半个环地中海区域的霸权。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强盛且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从亚得里亚海东岸、地中海东岸、西奈半岛直到红海东岸一线,横亘在传承久远的东、西方海陆联运路线中央。在客观上,促成了葡萄牙百年来冒险探索所寻得的、新的连通欧洲与印度的好望角航线,成为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1683年,国力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再次围攻哈布斯堡王朝中心的维也纳,不过被波兰王国、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诸邦国的联军击败,自此已无力继续扩张领土。奥斯曼土耳其的巨大威胁引发奥地利与波兰、威尼斯、俄国共组神圣同盟反击,战败后巴尔干领土的前缘地区逐渐脱离控制,1699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失去匈牙利、克罗埃西亚,疆界开始退缩。往后持续与俄罗斯帝国争夺克里米亚地区与黑海主导权,长期的拉锯战逐渐耗尽其国力。

191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整个帝国领土在”洛桑和约”以及国际联盟安排下,被切割成土耳其共和国、英国托管地(实质统治伊拉克与巴勒斯坦)、与法国托管地(实质统治叙利亚与黎巴嫩),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英国与法国无借口也无实力继续控制,左半部遂演变成现今的国界格局。时至今日,整个中央干燥区的生养总人口约5.2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