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闪耀、高手对决:刘备、曹操汉中之战详析

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历来备受三国迷们关注。

可是,对此战中的许多细节,值得思考。

1、曹操为何一夺取汉中,就立刻迁徙汉中居民?

2、汉中之战前,刘备为何要派张飞、马超发起下辨之战?

3、曹洪、徐晃分别击败了张飞、陈式,为何相关通道还是被刘备控制?

4、夏侯渊、张郃已经挫败刘备进攻,为何要出关来攻定军山?

5、曹操准备良久后入汉中,为何很快就主动退军?

本文将结合史料,抛砖引玉,试着与各位朋友一起探讨。不足之处,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刘备进行汉中之战的总体思路

汉中之战前,法正的一席话,指明了刘备集团进行汉中之战的总体思路。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三国志.法正传》。

218、219年,发生在曹操统治中心的事变此起彼伏,曹操确实“内有忧逼”

法正的这段话,既道出了攻取汉中的必要性,也道出了攻取汉中的步骤。

1、“断”。

曹操并非实力、智力不足,只是因为“内有忧逼”而暂时离开。一旦我军发起对汉中的进攻,曹操必然会来救。

因此,要想办法增加曹操来援的困难。

2、“攻”。

夏侯渊、张郃兵力不足,且他们的才具并不胜过蜀军将帅。刘备如果“举众往讨”,可以形成局部优势,“则必可克之”。

3、“守”。

一旦前面“断”与“攻”收到效果,曹操即使来攻,刘备也可凭险死守,挫败曹军。

曹操听说是法正献策取汉中后说:我就知道刘备没这么厉害,一定有高人指点!

刘备取汉中,正是按照这3个步骤依次展开的。

断绝内外的计划

汉中之战的第一步,就是断。

只有断绝汉中与外界联系,刘备才可能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局部优势,获得充分时间攻取汉中。

刘备把“断”的目光,放在了武都方向。

这是一个大杀招。

1、堵塞曹军救援最重要的通道。

尽管关中、中原进入汉中的路不只一条,但陇右、武都方向是当时最重要的通道。

刘秀攻公孙述时,北路军就是从陇右进武都发起进攻的。

曹操攻张鲁时,更是绕了一个大圈:从关中出发,取道陈仓、散关、河池、武都氐,进攻阳平关。

秦岭难行,因此,刘秀、曹操倾向于绕道武都进入汉中。

这是因为:关中入汉中的其他道路,道路狭窄,险阻难行,而从武都出发,虽然也是“山行千里”,但运输条件要好得多。

诸葛亮北伐时,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说“不如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也是考虑到粮草运输问题。

直到“木牛流马”发明后,他才开始试图依托几条山路组织主攻。

2、打中曹操的忧虑,威胁陇右、关中,削弱曹操坚守汉中的决心。

武都、陇右地区,当时是氐、羌聚居区,氐、羌的势力十分强大。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西和诸戎”,周瑜在规划天下时提到“好与马超结援”,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也忧虑袁绍“侵扰关中,乱羌胡”。

看来,当时最杰出的人物,“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把氐、羌当成足以影响天下格局的战略力量!

马超,素得羌氐人心。

此时,刘备手中握有大杀器——马超。

马超在羌胡素有人望,他在投张鲁时期,就曾多此请求张鲁派兵支援,只要少量兵力支持,他就可以以自己的影响力在陇右策动反曹。

而武都氐,更是与马超关系紧密。

当初,马超离开张鲁时,就是先跑到武都氐,才前去投奔刘备的!

更关键的是:武都氐和曹操有仇!曹操在攻张鲁时,武都氐不欢迎曹操,被曹操杀了一轮!

而且,一旦马超控制武都氐,将可能直接威胁陇右、关中!

陇右、关中对曹操的重要性显然远远大于汉中!一旦马超成势,曹操甚至可能不战而退出汉中,以保陇右、关中。

下辨之战:成功了一半

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辨,太祖遣曹洪征之···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三国志.曹休传》。

张飞在武都方向的行动被曹休识破,被迫撤军。

有两个细节,很有代表意义。

1、马超联合氐族的计划未能实现。

曹休击破吴兰,斩杀吴兰者,正是阴平氐强端!

看来,经过曹操的争取,此战中,马超联结氐族的计划未能实现!

2、张飞、马超断绝武都到汉中道路的计划实现。

封锁沮道得任务已完成,此后,曹操只能小心翼翼地走粮运困难的褒斜道入汉中。

马鸣阁道之战:徐晃进退有据的有限阻击战

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矣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三国志.徐晃传》

刘备的第二个封锁点,是马鸣阁道。此路,从汉中通阴平。

徐晃扼守此道,并以其出色的将才重创了陈式。

可是,马鸣阁道却依然被刘备控制了。

因为:此地利于进行相对防御(迟滞作战),却不利于绝对防御(死守不退)。

马鸣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徐晃不可能在此实施绝对防御。

由于葭萌和白水都在刘备掌握中,刘备有条件再次从侧后方断绝此道,切断徐晃的后路。

而此处又远离阳平等汉中重地,夏侯渊也不可能以大军来此救援(而不是在阳平关加强防御)。

一旦刘备再次断道,徐晃形势将十分危险,很可能像宕渠之战中的张郃一样,损失惨重。

因此,徐晃在有限阻击,为夏侯渊、张郃争取了部署时间后,退出了马鸣阁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徐晃不愧良将!

至此,尽管战术上有瑕疵,但刘备依然基本完成了“断”的计划,为以后作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攻”,不如人意

在“断”取得进展后,刘备立刻进军,开始了猛烈的进攻。

可是,夏侯渊、张郃表现出了卓越的将才,使刘备进展困难。

刘备囤阳平,张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看来:刘备、法正低估了夏侯渊、张郃。

汉中之战中,张郃善处营势的特长已经开始显现。

刘备万余兵分为十部,小队多路夜袭张郃,这招很得兵要!一般二般的将领根本扛不住!

一方面,小部队利于迂回,许多大军难以通行的山地险阻,小部队可以涉险,破坏敌军防御体系;

另一方面,夜袭+山地,虚实难分,容易虚张声势,破坏敌军士气!

但是,张郃率领亲兵亲自出战,鼓舞士气,挫败了刘备的进攻。

看来,张郃虽然早年为河北宿将,平原战高手,但此时已经“善处营势”,成为山地战专家了。

“诱”:反客为主

如果一直没有进展,但所谓“必可克之”将成为一句空话!

刘备选择了“诱”——反客为主。

可是,“诱”是需要条件的。

如果往后方撤退,夏侯渊、张郃不会上钩。

如果往侧面运动,拉长的补给线将暴露在敌军面前,十分危险。

刘备的选择是:加大实力!以绝对优势创造机动条件。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或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三国志》

看来,这次动员的力度应当非常大,以至于诸葛亮都有些犹豫了。但刘备集团夺取汉中的决心坚决,还是充分动员,支持战争!

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后,刘备具备了更明显的优势。

219年正月,刘备移军,南渡汉水,驻军定军山。

定军山武侯祠。定军山,留下了蜀汉军事的巅峰时刻。

环境上,定军山可以屯兵、屯粮;位置上,出定军山,刘备就可进入汉中盆地,直接威胁南郑!

一旦刘备在定军山从容部署,使之成为汉中之战的支撑点,夏侯渊即使守住阳平也保不住汉中!

没奈何,夏侯渊、张郃迅速出关,前来争山!

“诱”敌成功,刘备反客为主,迎来了取胜之机!

斩将

刘备好不容易把夏侯渊、张郃调动出来,哪里会错过战机?

老套路:小队多路,继续调动敌人!

刘备令军攻入曹军营地15里外的地方,焚烧其鹿角。夏侯渊自守南围,命张郃死守东围,并分兵支援张郃。随后,已经被削弱的夏侯渊发现:南围的鹿角也烧了起来!

夏侯渊立刻亲率士卒前去救火!

其实,夏侯渊的做法与广石之战中的张郃一样。面对小队多路的进攻,敌人很容易虚张声势,削弱我军士气。

因此,与张郃”率亲兵搏战“的反应一样——夏侯渊亲自出马,稳定军心!

夏侯渊身边兵马甚精,在狭窄山地,他本不需为人少担心。

同时,山谷作战,道路狭窄,兵在精而不在多。而夏侯渊身边带着精兵,即或遭到刘备进攻,也未必不能且战且退!

不过,夏侯渊似乎忘记了:刘备已经在山上了,他对战场形势一目了然!

刘备下令黄忠出击,目标:夏侯渊!

夏侯渊今月贼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使士补之。贼山上王建,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贼遂绕其后,兵退而渊未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者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魏武军策令》。

看来,刘备、黄忠对进攻路线的把控是取胜的关键!

先是在正面与夏侯渊交战,又从谷中绕至夏侯渊阵后,两面夹击。

夏侯渊兵再是精锐,也是无法承受两面夹击的!

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三国志.黄忠传》。

定军山一战,成就了黄忠的千古威名。

刘备趁乱猛攻,黄忠”一日之中,手刃百数”,曹军大败!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夏侯渊被杀后,郭淮等人推举张郃为主将,退到阳平,稳住形势,坚守待援。

曹操亲率大军来了!

可是,刘备此时已经成竹在胸:“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刘备的信心,来自之前“断”与“攻”的成功。

由于刘备断绝了沮道,曹操此次只能改走褒斜道。

褒斜道

由于褒斜道沿途是悬空的木制栈道,极易遭到伏击,因此,曹操只能派兵扼守险要,再徐徐通过。

此道的运输效率低下,沿途消耗大!

这就注定了:曹操不可能持久。

由于刘备前期交战中的成功,他已经控制了部分险要。

因此,刘备只需据险避战,就能掌握主动!

浑身是胆赵子龙

汉水之战,更能说明刘备的底气从何而来!

曹军运米到北山下,黄忠前去夺米(是夺,不是烧),过期未归,赵云率数十骑出营寨侦察,路遇曹军大队,赵云先是立刻发起冲击,然后且战且退。赵云回营后,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摆出了空营计。曹军疑有埋伏,退兵而去,赵云军发戎弩射击,曹军大乱,自相践踏!

汉水之战,赵云迎来了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

这则事迹,透露出以下细节。

1、刘备据险不出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攻击曹军的粮草储备,削弱曹军。

2、曹军在山地中不是刘备对手。

(1)、粮草重地,黄忠敢直接带少量兵马去夺米(是夺,不是烧)。赵云更是敢带数十骑就前去侦察!说明蜀军此时对战斗力优势的自信!

(2)、赵云数十骑遭遇曹军大队,竟然能全身而退!这可不是小说!

(3)、曹军大队面对空营,既不敢侦察,也不敢攻击,直接撤退!遭到赵云戎弩射击时居然自相践踏、损失惨重!

横扫北方的曹军,显然非常不适应在汉中作战。

假如不是因为对山地战的不适应,真不知道曹公那大半个天下是怎么打下来的!

知难而退:曹操的稳妥撤退。

战事反复说明:曹操在汉中作战,占不到便宜。

曹操后方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由于连续征讨汉中,宛、中原等地居民已不堪重负。

以孙狼为代表的起义军,遥与关羽联系,开始扰乱中原!

不能再待下去了,撤退!

不得不说的是:曹操是一个高瞻远瞩、居安思危的人物。

或许是早已认识到汉中地难守,而关中、三辅地区因常年战乱人口稀少。

因此,曹操自平定张鲁后,就安排了两次人口迁徙,汉中民数万户被迁走了!

随后,曹操又担心武都氐为刘备、马超所用,也将他们迁到了天水等地。

如此,刘备对汉中“得其地不得其民”。

尽管曹操是失败方,但他的未雨绸缪,使他获得了当时最总要的资源——人口。

坦率地说,汉中之战,尽管曹操是失败方,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未雨绸缪的安排,使他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总结

汉中之战中,是顶尖高手之间的对决。

此战中,曹休、张郃、徐晃、黄忠、赵云将星闪耀!

可是,更值得称道的,是刘备、法正在此战中的战略。

刘备、法正思路清晰,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步骤:先封锁汉中对外联系,增加曹操救援的难度,在相持时果断增兵,执行诱敌方略,取得汉中作战的主动权。然后,抓住曹操粮运困难,采取“避”的策略,逼退曹操,全有汉中!

坦率地说,此战中,刘备军在战术上不无瑕疵,可是,由于他们方向正确,因此牢牢把握住了战局。

下辨之战失败,但刘备依然断了沮道;马鸣阁被徐晃击败,但刘备依然控制此道;阳平关下受挫,他们依然得以从容转移,调动敌军;斩杀夏侯渊后,受制于张郃、郭淮的阻击,刘备没有扩大战果,但他们在曹操亲自来攻时,依然可以从容凭险避敌,逼退敌军!

汉中之战表明:当方向正确时,即使战术上有瑕疵、有挫折,但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能够取得胜利!

与君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