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限级电影,撕开了女人出轨的终极真相
文/幸知在线特约作者 肖璐
在出轨问题比比皆是的今天,触发了网上很多对婚姻的讨论。男人出轨,很多男人会说:“男人就是这样的啦!下半身决定脑袋,我们只是犯了大多数男人都会犯的那一种错误。”
在今天,女人出轨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颠覆了人们认为只有男人才会出轨的刻板印象。
对于出轨,人们对男性的宽容度往往比对女性高得多。最近看了一部叫《不忠》的电影,探讨的就是女性婚内出轨引发的一系列行动和反思。
这部2002年上映的美国经典电影,也是导演阿德里安·莱恩的“外遇三部曲”之一。
电影《不忠》讲的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家庭主妇,在平淡无聊的婚姻生活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极度擅长调情的浪漫渣男,然后不可自拔不断出轨最后被丈夫发现的故事。
一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少妇,一个放荡不羁浪漫成性的狂野情人,一个蒙在鼓里不知所措的可怜丈夫,最后因为少妇撞见狂野情人又和别人鬼混,打算断绝了关系;而同一时刻,发现真相的丈夫却找到了妻子的出轨情人,并因为克制不住本能的愤怒而失手将他杀害抛尸。
有人评论电影女主角【意志上很坚决,可身体却很诚实】,可见本能的力量之强大。我们常常听到男人因为“下半身”而出轨,而这部电影讲的则是女人因“性”出轨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女性的新角度。
很多人看完电影都骂女主角不懂得珍惜:看似完满的婚姻,有疼爱她、专一尽责的丈夫,并非因为婚姻出了问题才出轨,而是因为贪新鲜刺激才酿成了大祸。
无风不起浪。那么,究竟是什么把貌似幸福的女主角推向了危险游戏的边缘,造成最终一切都无可挽回的局面呢?我们可以从女性的多重身份谈起。
女人的三重身份:女性、妻子、母亲
根据社会学理论,人在社会群体里,除了具备生物学属性,还具备社会学属性,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是由各种各样的身份和角色构成的:
比如我是一个女人,也是某个人的妻子,同时也是另一个人的妈妈;我是一个人的男人,也是某个人的儿子,但同时我也可能是一群人的老师。
那么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一个已婚已育的家庭主妇,会具备哪些属性?
- 生物学属性:女人本身
女人的生物学属性就是女性(female),它是一种生理存在,一种解剖学分类。只要是人,就会有生理需求,女性也一样,拥有生理需求是人类的本能,性只是人类众多需求中的一种。
性本身是中性的,不具备好坏的属性,就像食欲一样,人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水,没有人会谴责肚子饿要吃东西的人是不道德的,生理需求其实也一样。
女人的生物学属性是女人最稳定的属性,无论你是花木兰还是林黛玉,你都无法回避自己的生物学属性。但相比起男性的生理需求,女性的生理需求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一直被压抑着的。
《不忠》里的女主角之所以控制不住要出轨,就是本能所驱,她知道这么做不对,但是她的意志抵抗不了本能的需要,正如她的丈夫以为自己在面对妻子的出轨对象可以很冷静,但最终他还是因为抑制不住的愤怒而失手杀死了妻子的情人。
人类本能上的反应,鲜少能完全压抑和控制在理性之下。换句话说,人不是永远理性的动物。
- 社会学属性:妻子和母亲
如果你进入了婚姻,并且有了孩子,那么你不但是一个女人,你还是某个人的妻子,以及某个人的母亲。妻子和母亲,就是女人的另外两重社会学属性:社会角色。
进入了妻子这个社会角色,说明你要履行妻子的职责,遵守婚姻的契约;而当了母亲,就必须负担起养育后代的责任,以保证他们能够顺利长大成人。
相比起生物学属性,妻子和母亲的社会学属性就不是那么稳定了,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妻子,以及一个什么样的母亲,甚至做不做妻子和母亲,都是有一定的选择余地的。
但针对一个已婚已育的妇女,其实就是一个女人的身份,被捆绑进了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中。
但当这三种身份各自的属性本身就有冲突的时候,问题的暴露就在所难免了。
现代女性的三重身份是如何产生冲突的?
- 生物学属性和社会学属性的冲突
随着一个女人在一段婚姻中所处的时间变长,她对伴侣的激情会逐渐消退,一段关系不可能永远像初见和恋情刚开始那样充满激情,生理上的冲动也一定会日益消减,再加上伴侣对待她的方式,比如冷落或者忽视,可能就会加快这种激情的消退。对伴侣的生理需求随着时间递减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女性本身的欲望并没有消退,只是这种生理需求所针对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但是,这个女人同时也是另一个人的妻子,在妻子这个角色中,女性就必须遵守婚姻的契约。在婚姻中的基础上,婚姻的主流价值观是保持忠诚,所以如果这个时候这个女人去找其他对象释放她的生理需求,那么她就是有违道德的,就是不忠。
与此同时,电影里的女主角因为情欲的爆发和不可控,作为一个母亲,需要对孩子负责的她却把饭烧糊、忘记了接孩子的时间......为了满足欲望而将一切世俗的制约和限制弃之而不顾,在母亲这个社会角色层面,她是失职的。
在这些互相冲突的情境下,性不再是中立的,而是一种带有道德色彩的事,这正是人类本能与道德文明的冲突。正如一个人因为肚子饿了吃土豆不会被说不道德,但如果饿了去吃国家保护动物,那就是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
- 社会学属性中“妻子”和“母亲”的冲突
在电影《不忠》里,也常常可以看到女主角作为妻子和母亲角色之间的冲突:每当夫妻俩想要亲密的时刻,一定会有一个孩子跑出来打断,而只要是当过父母的人就会知道,那个时刻一定是以孩子的需求为主的,母亲的职责凌驾于妻子和自身的需求之上。
当父母将孩子的需求置于夫妻亲密的需求之上,夫妻间亲密的需求就一定会受到干扰,免不了会造成激情和欲望的消退。这大概也是女主角在婚姻中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生活中需要顾及的需求太多了,以致于她必须压抑自己的需要。
但是人类本能永恒存在,压抑久了终归爆发,于是正是这种压抑,把女主角一步步推向了出轨的危险境地。
不可调和的冲突
按照社会学家的观点,性、爱情和婚姻,是三种互相独立的存在。
性的满足是生物性的,爱情则是激情的产物,而婚姻的本质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契约形式。能满足三个条件的婚姻是完美的,但也是稀有的。
要在另一个人身上一次性满足所有的条件,几乎是一种苛求:毕竟无性婚姻可能是爱情和经济合作的组合,没有激情和爱情、仅仅只是为了经济上的合作的婚姻也比比皆是。
有人说:“现代婚姻的不堪重负在于,人们希望在一个人身上一次性地解决情感问题、性的问题、生育的问题、生活照顾的问题、甚至钱的问题和阶级提升的问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出问题的概率之大也可想而知。”
婚姻不是万金油,我们却想婚姻可以治百病,一旦婚姻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就认为是人出了问题:男人不忠,就是男人意志力差;女人出轨,就是女人道德败坏。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各种需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既然冲突不可调和,那么人只能做出选择
我们选择和一个人结婚,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需要”ta:对方什么最吸引我?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我哪方面的需求?我又愿不愿意为了这种需要,牺牲其他微不足道或者不那么重要的特质?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找合适的人,要找那些持久的品质,而不是浮于表面的。选择一个人,要看低处,而不是看高处。”
这里的“低处”,就是ta毫不费力就能做到的,是稳定的特质。
不想人性被束缚,那就不要进入婚姻;一旦进入了婚姻,享受了婚姻的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承受婚姻制度带来的缺陷,同时也包容人和人性的不完美。
电影《不忠》最后的结局:丈夫想去自首,他说:“我们不会好过的”,最后一幕,夫妻俩把车开到警察局的门口停了下来。
丈夫最后有没有进警察局没有人知道,但如果在那个大风天,女主角偶遇情人的那一幕,她上了出租车而没有到他的家里,结局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一次一次地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而在十字路口选择的方向,最终会决定故事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