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遭到冷落,米芾认为唐楷“安排费工,岂能垂世”
作者:陈党
唐楷的特征“形体完备, 法度森严”。后来出现唐楷遭到冷落的现象, 除了时代原因, 主要是审美疲劳和审美提升造成的。所谓审美疲劳, 就是说千篇一律的雷同产生千篇一律的单调感, 引不起兴致, 兴趣, 兴奋。所谓审美提升, 就是不满足这种千篇一律的雷同和单调感。作为书法, 即使写得和唐楷一模一样, 那还是唐楷。
人的天性、创造性又体现在哪里呢?米芾称唐楷为“吏楷”、“俗品”、“安排费工”和“笔始均, 古法亡矣”等等, 他是在说唐楷不是写意书法, 而是写实书法。其实, 唐代的孙过庭在《书谱》中也透露出一丝信息:“真亏点画, 犹可记文”, “真不通草, 殊非翰扎”。孙过庭此处所认定的“真”字, 对应于唐楷言, 其写实性非写意是毋庸置疑的。
米芾认为唐楷“安排费工, 岂能垂世”。确实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复制出比前人写的还要“结构严谨, 法度完备”的唐楷。书法艺术发展到唐朝, 以其法度森严把楷书推向了巅峰, 使后人无法逾越。
既然无法再超越这个“法”, 宋人便另辟蹊径, 追求一种飘逸的书风, 所有的宋人楷书或多或少带有行书的意味, 这种“尚意”的书风更能流露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意趣。无论是何种艺术, 能把作者的创作激情带进作品之中都是一种最高的艺术追求, 书法也不例外。而“尚法”精神由于森严的法度限制, 在创作之中缺乏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 “尚法”很难与“尚意”比肩。
当宋代中兴起一种“尚意”书风时, 唐代书法算是跌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 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实际上, 比起唐代书家来, 宋人更关心个人趣味的流露:微妙而略带病态的诗意, 夸张点线以反映其奇特的情绪、骚乱的幻想、强烈而又无法实现的意志冲动。
他们要求书法成为一种象征, 暗示其恬淡或洒脱的心境。因此, 形式的自由、大胆、变化等等, 正好投合了他们的情绪与趣味。他们排斥匀称的比例、谨严的法度、精到的用笔, 相形之下, 唐代的作品就显得太单纯, 甚至太僵化了。唐代所代表的庄重、华丽、雕琢一类的美学特色与他们崇尚平淡、玄远、简约的美学趣味是大异其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