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流年】二月二的记忆/崔忠敏
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国家物质极度匮乏,农村贫穷落后,吃饭是庄户人家的头等大事。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儿时所盼望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可以吃到母亲做的白菜馅儿熏肉饼,以满足过年一个月后繁忙劳作、不见油水、饥肠辘辘的味蕾……
1963年秋,八岁的我上小学后,本村的姥姥因膝下无子,晚上经常去和姥姥做伴儿。依稀记得,到了二月二的清晨起床前,姥姥总是手拿头天晚上放到枕头边的笤帚旮瘩,边敲着炕沿儿边说到:'’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龙抬头,今年多收米和豆'’。我在姥姥敲打炕沿和默默吟诵的声音中起床,吃完她头天晚上泡在竹皮暖瓶里的小米饭后,背上小书包高兴地上学去了。
1965年的二月二,是在老宅子上两间矮小的东房屋里度过的。这天,正赶上'’四清'’工作队员老方吃派饭轮到我家,母亲做了熏肉白菜白面馅饼,让父亲陪着老方在里屋的炕上吃,我和母亲在外屋吃的是不放肉的黑面馅饼,有心的老方出来盛粥时发现了此事,当即与我们交换了两页小饼。临走时,老方还给了我们粮票和饭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看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1970年下学后的五年间,二月二的记忆大都是负面的。不就是混天地暗的西北风,就是生产队干农活的精疲力尽……记得有一年二月二这天,母亲擀的白面条,炒的大白菜,干粮是又黑又硬的山药面窝窝头。
入伍后,每每到了二月二这天,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在家过二月二凄凉、无奈的情景。夜晚,朝着家乡的方向,心里默默地祈祷,愿故乡的人们早日摆脱贫困,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这个辛丑年,已是我参军离家后的第45个二月二了,今天上午,给87岁老母亲打电话,问今天吃啥好饭?母亲爽朗地说,现在家里啥都有,愿吃啥就吃啥,今天包的羊肉馅儿饺子,你来不来吃啊?说着说着,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发自内心的爽朗笑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