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虽然中国哲学最为注重的是人生问题而不是知识问题,但是中国哲学中也存在一种独特的知识论与方法论,“格物致知”与“为学之方”无疑也是中国哲学家思考的中心。
“一般的意见,认为中国哲学完全没有知识论与方法论,其实是谬误的。”不过,与形而上学、人生论的丰富整齐相比,中国哲学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又是极其不发达的。此外,中国哲学的知识论、方法论也与西方的十分不同。因此,我们不赞同如下的看法:“现代知识论中之各种观点,在中国过去哲学中,多已有之,不过未有详尽的发挥而已。”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识论,对于现代知识论的各种观点不是发挥得不详尽,而是整体上的缺失。
个人认为,说中国哲学传统中知识论缺乏,这主要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而得出的一个结论,即中国哲学传统中对于与逻辑、理性、科学紧密相联的知识的探究,显然并不是其主要的部分。如果从一种宽泛的知识论定义出发,即知识论就是研究知识的理论,那么中国人也有关于何谓真知,“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的区分,知识与道德、价值的关系,知识获取与行为践行的关系即知行观等丰富的知识论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识论具有很强的以德为宗的人文特质,其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生命自我觉知,重视的是观物取象与类比推理的方法。
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具有不同的知识论形态,总体看来,中国哲学知识论无外乎有两种类型:一是知识论与形而上学不分而附属于形而上学的类型,一是知识论虽与形而上学有联系但又具备独立性存在的知识论类型。
由于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前一种类型的知识论一直占据着中国哲学的主流,并决定着中国哲学的整体性建构;后一种类型的知识论虽然与西方意义上的知识论相似,但因其不符合中国哲学的主流而始终未能在其形成后的中国传统哲学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
因此,尽管中国传统哲学中没有独立的、成系统的西方意义上的知识论理论。不过有的学者则认为,从孔子开始到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越来越普遍地和自觉地讨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论问题。其讨论的范围和内容越来越广泛和丰富,有关认识的来源、可能性,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认识途径,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与价值标准,乃至名实关系、知行关系等,都成为中国先秦哲学家关注和思考的共同问题,并且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认识论体系。于是,“从探索孔子的认识论思想开始,我们已经真正步入了具有哲学理论形态的中国认识论的历史”。
希望以上拙见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