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653:赞识教育要有针对性,随口称赞贻害无穷,家长千万要注意。/急性应激障碍
到专业美文和精彩案例分析,尊享心理咨询。
临床治疗
治疗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和紧扣问题。
首先帮助病人尽快脱离应激情境,如灾害发生后,为灾民安排安全的住处,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进一步的刺激和丧失。
讨论创伤性事件的经过,病人家属所见所闻,所感受到、所想到和所做过的事情。这样的讨论能够减少可能存在的对自身感受的消极评价。
将对创伤性事件常见反应和如何应对的知识教给病人,鼓励他们面对创伤,与家人和朋友交谈,告诉他们急性应激反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多数在数日内可望恢复。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社会支持非常重要。治疗者应确定病人支持系统的状况,尽可能动员更多的人提供支持,如配偶、家人、朋友、同事和上级等。
采用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可有效地应对应激反应伴随的焦虑和紧张。一旦情况有所好转,鼓励病人逐渐直接面对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情景,如适当恢复工作等。
注意提醒病人不要用饮酒服药的办法,应对自己对创伤事件的反应,应采用放松的方法。还要保证病人能够得到随访。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需给予药物治疗和专门的心理治疗。
烦躁不安、警觉性过高、严重失眠等,可适当给予抗焦虑药,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妄想时,可短期口服或肌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今日全球确诊病例累计42020269例,死亡1138774例。境外输入3185例。
赞赏教育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与认可,相对于打是亲、骂是爱等惩罚教育,前者更受追捧,优势更为明显。
在钟情赏识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不仅在家大受赞赏,幼儿园老师也要求小朋友之间相互赞美,如当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帮老师做值日等,老师和其它孩子就会一起鼓掌赞美。
长此以往,过多的赞赏会使很多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会认为做事就是为了得到赞赏。
他们长大后,如果没有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赏,就可能不喜欢老师,离群索居,产生挫败感和逆反心理。
这些问题,绝大多数信奉赞赏教育的家庭,都会不同程度的遇到过。主要原因在于过度泛滥的赞赏,使孩子忽视了规则意识,不知道自己的本分和任务。
获得赞赏太过容易,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过于草率频繁的赞赏,会使孩子失去应有的思考能力。
没有区别和分析的赞美,容易使孩子形成讨好性人格。
赏识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拥有面对未来的能力和优秀品质。时刻都被赞美美的孩子,只能得到短暂的安抚、安静、听话和懂事。
孩子为了获得赞美,会极力讨好家长和老师,进而会失去对自身喜好的判断能力,常常会口是心非。
美国心理学家对数千名孩子研究分析后,发现决定孩子成功的因素,不是外表、智商、社交能力。而是坚韧不拔的品质,是抗挫折和抗压能力。
随口赞美孩子的父母,大多是缺乏想想、简单粗暴、懒得观察思考,没有能力与孩子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仅做得好时要给予赞赏,更重要的是,做的不好时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鼓励。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必纠结于只争朝夕,战胜困难的漫长过程,比名次和赞赏更重要。
真正的赏识教育是考验家长细心、耐心和智慧的复杂工程,决不是简单的一句赞美,你真聪明、你真棒,所能囊括的。
当赞赏孩子时,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具体好那里,如好好吃饭、作业干净认真、按时作息等。不能单纯赞赏孩子做了事,而要赞赏孩子的努力和战胜困难的过程。
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要让孩子分析总结,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做好的。
孩子成功时要给予赞赏,失败时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学会战胜失败,获得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赞赏教育也不例外。适当的赞美,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充满阳光,而过度的赞赏容易使孩子变得虚荣、缺乏韧性、自恋、敏感,失去判断能力。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就是无论孩子怎么样,都会无条件的予以接纳。
赞美孩子的行为要有针对性,随口称赞贻害无穷,家长千万要注意。
对孩子的肯定和赞赏要适度,批评鼓励更要注重方式方法。只有两者兼顾,掌握适当的平衡,才能使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