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杜聿明被俘细节

来源:《老年文摘》2558期

刚看了一部有关解放战争的电影,字幕上写道“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中午去愚园路看朋友,始知旁边就是杜聿明在上海的故居。这让我(作者邓伟志)回想起杜聿明在我的家乡被俘的过程。
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杜聿明被包围在萧(县)永(城)交界的陈官庄一个多月。当时,杜聿明并非毫无投降之意。当他征求手下的李弥、孙元良意见时,两人以“不语”代替口头表示投降;只因邱疯子(邱清泉)当场激烈反对,大家才没公开内心世界。
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对拒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三昼夜的激战,杜聿明的部队遭到重创。1月9日晚,杜聿明和贴身的副官、司机、卫士一起逃窜,先是隐蔽在战壕里,让副官剃掉胡子,换上士兵服装。副官还安慰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那时,萧永一带遍地是俘虏,既有成群结队的俘虏,也有三三两两的俘虏。成群结队的是愿意留下来当解放军的,三三两两的是拿着解放军发的路费准备回家的。杜聿明等人便装作三三两两的,步行了十余里,穿过华东野战军的主要战线,在1月10日清晨来到萧县的张老庄。
萧县当地人有个习惯,喜欢一大早背着粪篓拾粪。农民段庆香在拾粪时,忽见几个当兵的从西南过来,在走到距离他丈把远时,当中一个人跑出来打招呼并询问:“村里有解放军吗?”段庆香说:“村村都有解放军。”那人又说:“你能给我找件便衣吗?我换换。”
段庆香拒绝后,那人接着央求:“你到村里头找件便衣我换上,我还有个大哥。”段庆香问:“哪个是你大哥?”对方回答:“那个高小伙就是大哥。”
说话间,只见“大哥”拿了个金戒指给段庆香,并要求“不要告诉别人,不要报告解放军”。段庆香心里明白,这几个人不一般,肯定是军官,便假装急忙回家的样子离去。一进村,立即报告村里的解放军,并交出了金戒指。
村里的解放军是卫生处休养连,没有几杆枪。两个十多岁的小同志当即追赶出来,虽然年龄尚小,却有勇有智。他们走到张老庄北面的大杨树林时,故意高喊:“一班在南侧,二班在北侧,通讯班跟我来。”仔细观察后,又纵身跳进河沟里,一举抓住了藏在里面的三人。小同志问:是国民党哪个部队的?对方回答:军需处的。问他们叫什么名字,一个个子不太高的人称自己叫“高文明”。
此时,在旁边隐蔽观察的段庆香又帮忙喊来了医护人员、轻伤员和村民,把这三名国民党俘虏关了起来。然后,表示要向姓陈的首长汇报。
“高文明”听到首长姓陈,以为是陈毅,觉得自己跑不掉了,便搬起石头往头上砸。同伴见状,在惊慌之余向另一个人高喊:“不好了,杜长官的头破了!”
杜长官?这一说法引起了解放军的注意。一番审讯过后,果然发现是杜聿明,于是决定逐级上报。粟裕等人接报后,立即派机要参谋苏荣把杜聿明押过来,并叮嘱“一定要带活的来”。
就这样,两名十几岁的解放军小战士,不费一枪一弹,在萧县农民的帮助下,活捉了国民党将领。
正所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老年文摘》2558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