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中医科不科学无所谓,能治好病才是关键

《黄帝内经》: 中医究竟是什么?

《黄帝内经》一向被视为现存中医文献中的第一号经典,被认为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体系,它的地位几如百川之源,至高无上。

《黄帝内经》是上古至秦汉之际中华医学经验和成就的总结汇编,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华医学理论体系基本框架的形成。此后中华医学就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建树,绝大多数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

现存《黄帝内经》的文本,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分为9卷,两个部分各81篇。在形式上非常规整。学术界通常认为,此书现今的文本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其中的主要部分大致形成于战国至汉代。

道家对《黄帝内经》的形成可能有过很大影响。本书现今文本中所言理论颇合老庄学说。托名“黄帝”这一点也反映了类似的信息。

《素问》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以阴阳五行理论讨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而《灵枢》部分多论述经脉腧穴证治。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同时这个整体又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它将阴阳的对立平衡视为天地间万物生长演变发展的普遍规律,阴阳平衡则人体处于正常情况,疾病则是这种平衡被破坏的结果。

在上述基本观念的基础上,《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又分为两个层次:

其一为人体的五脏体系,有如下对应:

肝脏系统: 肝→胆→筋→目→爪

心脏系统: 心→小肠→血脉→舌→面

脾脏系统: 脾→胃→肉→口→唇

肺脏系统: 肺→大肠→皮→鼻→毛

肾脏系统: 肾→膀胱→骨髓→耳→发

这五个系统之间又是相互沟通和相互影响的,这些沟通和影响则可以用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来说明。

其二为外界气候与人体五脏相互影响的系统,有如下对应:

五时: 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 风→暑→湿→燥→寒

五位: 东→南→中→西→北

五气又各有阴、阳属性,气候变化,阴、阳二气升降消长,其说颇繁。将人体状况与四时及气候变化联系起来,是和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天人感应”观念相一致的。

《黄帝内经》理论系统的主要内容(或特征),可概括为九大类,略述如次:

其一曰阴阳五行,上述那些对应就是这种学说的具体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对于《黄帝内经》来说,既是理论基础,又是表达系统。

其二曰藏象,论述人体各个脏器组织的运行、代谢等活动规律,以及这些活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三曰经络,研究人体经络系统之组成、功能、病理变化及与腑脏之关系。

其四曰病因,《黄帝内经》认为,外在气候反常,内在情志刺激,皆致病之源。气候反常谓之“六淫”,情志刺激谓之“七情”。这些因素同样要分阴阳,如风雨寒暑邪从外入,属阳;起居失节病由内生,属阴。抗病之力(类似今天所言之免疫功能)谓之“正气”,致病之因谓之“邪气”,等等。故疾病表现虽千变万化,其因不外正邪消长,阴阳平衡等数端而已。

其五曰病证,讨论各种疾病的病机及治疗,病证多达一百八十余种。

其六曰诊法,即后世中医之“望、闻、问、切”。

其七曰论治,讨论各种治疗手段,针药而外,旁及按摩、导引,甚至涉及精神疗法。还包括了同病异治等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的概念。

其八曰养生,论祛病防病益寿延年之法,善饮食,慎起居,适寒温,和喜怒,注重精神情志之调节。

其九曰运气,以五行、六气、三阴三阳等为理论基础,演绎推测气候变化规律与疾病流行情况。

中华传统医学虽然几千年来一直卓有成效地呵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但是从鸦片战争之后,西医挟欧风美雨之狂暴,君临华夏大地,将中医打得节节败退。国民党统治时期,“取消中医论”一度甚嚣尘上。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一直对中医采取保护和扶持态度,这一态度迄今为止并无改变。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从理论上对中医的攻击,“取消中医论”居然重新出现,而某著名院士“中医是伪科学”的论断,更让广大中医界人士痛心疾首。

中医面对这一攻击,能够作出的辩护,往往只是非常软弱无力地辩称“我也是科学”。

其实,我们可以指出: 如果中医不是科学,那西医也不是;如果西医是科学,那中医就也是。

在西方现在的学科分类体系中,经常是科学、数学、医学三者并列,医学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因为在这种分类中,“科学”是指天文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而人类对人体奥秘所知仍非常之少,故医学远远没有达到“精密科学”的地步。事实上,至迟到17世纪,西医仍然停留在与星占学、炼金术紧紧纠缠在一起的巫术阶段,那时西医中“天人感应”的信念与《黄帝内经》如出一辙。

但是在中国,似乎人人——包括中医界的人士——都承认西医是科学,这是由于当初西医就是在强大的唯科学主义语境下输入中国的,所以这个在西方至今也没有被视为科学的西医,到了中国却天经地义地成了科学。

那么如果使用宽泛一点的“科学”定义呢?在那样的定义中,就可以将西医包括进去。但是,如果使用了宽泛的“科学”定义,那应该宽到何处呢?只要适度加宽“科学”的定义(比如“对自然界的有系统的知识”),马上就能将中医也包括进去,又怎么能再说“中医不是科学”呢?

其次,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至今仍然习惯于一种一元价值观,即“是科学则存,非科学则亡”。与此相对应的是两个极其简单幼稚的观念: 一、 不是科学就是伪科学;二、 对伪科学就要斩尽杀绝。所以当听到某院士宣称“中医是伪科学”时,许多中医界人士始则如丧考妣,继而义愤填膺。其实,这两个观念都是明显违背常识的,常识告诉我们: 一、 不是科学的东西未必就是伪科学;二、 对伪科学也没有必要斩尽杀绝。只是在中国,这两个常识长期被唯科学主义的话语所遮蔽。在这两个常识的基础上,本来就不应存在“是科学则存,非科学则亡”这样险恶的局面,中医本来也不必“死乞白赖”地宣称“我也是科学”。

其实,说中医不是科学,或说中医是科学,或说中医是技术,或说中医是哲学,中医都可以无所谓。今天,中医完全应该理直气壮地说: 我算不算科学我无所谓,我就是我,我就是中医。

(0)

相关推荐

  • 人体有两套生命体系

    人体有两套生命体系:一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体系,就是我们的肉体:另一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气神体系,它们依托看不见的经络运行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医学对未来人类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目前所有的科学发明 ...

  • 为什么说中医是时间孤岛中的宝藏?

    文/孔垂旭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涂山 她从传统中医药中找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并且以身试药,最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国际妇女节这天,让我们向与屠呦呦一样,投身科学的勇敢女性表示祝贺. --联 ...

  • 论著:试论中医的“非科学属性”及发展

    (<光明中医>分上下两篇刊发) 摘要:通过"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定义及界定标准的溯源,认为构建在经验总结.演绎推理等& ...

  • 江晓原:科学的三大误导

    科学的三大误导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文汇报>2009年2月26日第11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文科学者对科学非常崇拜,而真正搞科学前沿的人,他们是知道科学有局 ...

  • 江晓原 | 必须正确才是科学吗? ——以托勒密天文学说为例

    ▲克罗狄斯·托勒密(约90年-168年),又译托勒玫或多禄某,相传他生于埃及的一个希腊化城市赫勒热斯蒂克.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和光学家. 作者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 ...

  • 江晓原 | 2020科学文化推荐书单(18种)

    从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教授受邀在<中华读书报>主持两月一次的"科学文化"专版,每次版面均有"新书简介&qu ...

  • 江晓原对话刘兵: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不将技术看作科学的附庸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科技史专家 刘兵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2021-09-07 07来源:中华读书报 . [导读] [导读]日前,<技术史>(全八卷)出版.围绕这部鸿篇巨制,上 ...

  • 江晓原、刘兵对谈:作为社会活动家的爱因斯坦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江晓原:记得在我们"南腔北调"专栏19年的历史上,我们已经几次谈过爱因斯坦了.没办法,谁让关于爱因斯坦的书籍总是层出不穷呢?湖南科学技术出 ...

  • 江晓原谈枕边书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中华读书报:您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为什么喜欢天文学?从小就感兴趣吗? 江晓原:实际上我谈不到热爱天文学.考大学之前,我初中毕业 ...

  • 博雅大学堂云课程—江晓原:作为通识的科学史

    博雅大学堂云课程—江晓原:作为通识的科学史

  • 江晓原、刘兵对谈: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和星占学有关吗

    本文要点: 江晓原:韦斯特曼也承认,哥白尼"没有绘制过一副(算命)天宫图,没有发布过一部预言,甚至没有撰写过一篇占星学赞美诗",而这些行为"在当时是相当普遍的" ...

  • 江晓原、刘兵对谈:大师看来又禁不住诱惑了

    本文要点: 江晓原:说实话,古尔德还是让我失望了.虽然他不失优雅地试图让读者感觉到他比威尔逊更高明一些,或者至少能够后来居上,但实际上他和威尔逊一样,都是在完全没有涉及物理学.天文学这些精密科学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