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是什么?以《尚书》的“五福”,走进上古的民本思想
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的理解,就是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学习和奋斗,已经崛起为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大国,但我们面临着中外思想领域的话语权之争。
西方工业、信息革命的经验能为我们借鉴,但西方的思想并不能指导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强国。用西方的概念、逻辑和研究方法,解释中国的问题和现实,我们永远只会是西方思想的传声筒,我们必然处于世界话语权的弱势地位。
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国,立足于自己的问题和现实,如果能从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能从数千年国家盛衰的历史中获取力量,必定能在大国博奕中脱颖而出,并永续繁荣。
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她们往往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比如“五福”,我们在春节祝福时往往会用到“五福临门”的吉祥话。“五福”并不只是“福禄寿喜财”,它出自《尚书·洪范》,承载着我国上古社会就形成了的,具有鲜明民本、民生和民主精髓的政治哲学。
我们对《洪范》的成书略作介绍。从现存的文本来看,《洪范》应成篇于战国初至战国中叶。因为《左传》《国语》《荀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典籍,都多次引用《洪范》之语,并称其为《商书》(今本归为《周书》)。当然,对文本文字、思想进行的考证,也并不能否定它们源岀周王室档案和经由孔子编订、传授的说法。因为古书传承全凭口耳,都有后世改易的现象,因而带上了其时代烙印。大体而言,《洪范》是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所陈,托名于夏禹的治国大法,是一篇政书。
那何谓“五福”呢?五福是国家必须给予广大人民群众的五种生活状态,那就是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老而善终)。这既是民众的理想生活和基本要求,也是国家赖于存在的根本。五福也是与“六极”,即六种厄运和惩罚手段相对应的:凶短折(未换牙、未冠礼、未成婚前早死),疾病,忧愁,贫穷,罪恶和体弱。
《洪范》是以“五行”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的,但这个“五行”其实是百姓的五用,绝对不是后世《白虎通》所述的行气之说。老百姓生活,不就是生火、用水吗?老百姓生产,不就是金、木之工吗?天下万物,不就是土地出产的吗?所以,五行原本并非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这些比邹衍的“五行终始”学说更为朴素,所以我认为《洪范》确实是出自殷末周初。
云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谓人用。——伏胜《尚书大传》
《洪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建立“民本”国家,即“皇极”。而“五福”就是打开其论述的钥匙。
给人民以五福,是建立政权的唯一手段和基础。天子只有当好民众的父母,才能成为天下的王
敛时五福,用敷锡其庶民。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尚书·洪范·皇极》
“五福”要最广地给予最多的人民,因为书讲的是“庶民”和“敷锡”(普遍施予)。唯有如此,人民群众就在国法之中,并与“汝”共保此国法。所有的人民群众,就不会与邪恶为友;所有的官吏,就不会结党营私,并以“皇”作为榜样。
巩固国家的措施,就是要对人民区别对待,做到“不忘”、“忍受”和“给予待遇”。这样人民就会以国为尊
所有的人民群众,凡有谋画有作为有操守的,国家要常“念之”。对于那些不合于政策要求,而又没有过错的,要能“受之”。对于那些表现自然,勤修、笃行善德的人,国家要给予爵位和官职。
促进国家昌盛的四个注意事项:慎虐威、进能为、察官风、勤自咎
第一,不要暴虐孤单无助的人,不要惩罚高亢明爽之士。
第二,有能为的人,不断勉励,国家一定昌盛。
第三,所有官吏,既然俸禄不缺,如不能有益于国家,那么其人一定有罪。
第四,官吏行为不善,还给予爵位官职,就是国家的过错。
国家治理的三种境界:王道荡荡,王道平平和王道正直。首要是公正,其次是无私,最基本的是不反覆不偏激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尚书·洪范·皇极》
从《洪范》等《尚书》篇章的流传来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化统一的国度。从秦始皇以“皇帝制”统一六国来看,其施政理论并未达到《洪范》的高度,因而“二世而亡”。
抛弃传统,唯洋是从;或诋毁经典,自我封闭,出口则是政治教条,才是“心中的辫子没有剪掉”!科学不是西方文明的伴生物,民主不是西方世界的专利,用中国语言去研究科学,论述民主,哪里会没有中国话语权呢?
我们只要雍容自信、砥砺前进,国必强,运必长,因为我们站立在祖祖辈辈几千年的智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