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名琰:如何训练京剧歌唱
京剧原本没有训练京剧歌唱的提法,把京剧声乐抽出来研究并不是要把它从京剧的整个艺术中割裂开来,而是就其综合艺术中某一方面来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研究的同时随时考虑到他的整体性。从科学越进步,分工越精密的意义而言,专门研究探讨京剧歌唱得培养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材
歌唱界有许多从技巧到感情的声乐教材,都比较科学和系统。京剧的科班对教学方面也有所谓的开蒙戏,但是由于情况复杂,有时选择教材不是非常严谨。比如京剧里有男怕西皮女怕二黄之说i,而实际上男女声中用西皮或二黄开蒙的都有。因为京剧的调门虽然有一定要求,但毕竟不是非常刻板的。刚刚开始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条件酌量调门的高低。板式方面一般开蒙总是学习原板的为多,快板、慢板,对初学者是不适宜的。学好唱段后再学习白口,京剧的白口不但音调方面音乐性强,节奏变化多,发声技巧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京剧里有“七分白口三分唱的说法。所以一般放在学了一定的唱腔以后再学白口比较适宜。
教法
艺术教育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以加快学习进度,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科学的技能。
一、要掌握简谱的视唱能力,不但要看到曲谱就能唱出调子,还要唱出京剧的韵味来。曲谱对学习戏曲唱腔唱法来说是很好的工具,音符是记录一定音高的记号,学习过程中要以字哼腔,读谱根据不同的韵味风格的要求加以体现,这样曲谱就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京剧练耳。是指培养用音准的概念来随时衡量京剧唱腔和器乐演奏的音准能力问题。演唱京剧经常会出现音不准的情况,那是被京剧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所蒙蔽,有时会听不出别人或自己的音准。京剧的不易准确,是因为京剧的唱和拉都不能完全按十二平均律来衡量,京剧的音程关系中的“4”和“7”有其自己的特点,和纯律中的音程关系也不尽相同。所以要着重加强这方面的辨别功能。
三、声乐听觉。声乐听觉又叫功能听觉。在学习京剧的同时就应该逐步懂得什么是科学和正确的发声,什么是错误的方法,这两大界限搞清楚了,然后在这个原则下容许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学习而且可以有所不同。但是必须要能够分辨出什么是挤着嗓子唱,什么才是用气唱。这些功能的训练是越主动越早越好。等有了错误的习惯事情就会麻烦得多了。
培养正确的力度概念
京剧的特点是咬字清晰,嘴皮子有劲有力度。因为力度的是否恰当不仅决定着演奏、演唱者的技巧深度和表现力,还和声乐、器乐使用工具的寿命有关。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正确的力度概念。而要有正确的力度概念首先要认识什么是艺术上的力度。艺术上的力度绝不是生活中的力度,他绝不是一个人凭着拼命用力就能得到的。艺术的力度需要通过千百次的感觉锻炼才能找到。和人的体力有一定关系,但又不是人的体质所能决定的。例如写毛笔字,年轻人总不容易写到老书法家那样雄浑遒劲。但是从体力上讲老人总比青年人要差一些的,是不是年轻人写字没使劲,或是笔捏得太松呢?不是。书法如何将力通过笔尖运传到纸上,是一种需要通过无数次实践才能摸索到的客观规律。京剧的力度和书法的力度同理,需要按照科学方法循序渐进才能达到。
利用汉语拼音训练吐字
京剧的上口字的问题虽然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但是并不妨碍利用汉语拼音这一工具来进行教学和学习。因为上口字在京剧里毕竟占少数,而绝大多数是可以逐步向京字京韵发展的。利用汉语拼音有利于把京剧中所谓咬字切音方法上升到理论,特别是还可能把庞杂的说法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成为更容易为青年朋友所接受的东西。例如如何根据不同人物及感情和规定情景来处理字的头腹尾,看来好像复杂,其实用汉语拼音来说就是对一个字的各个因素的时值、力度、转换、归韵收声作不同的安排而已。
把韵味和风格当技巧训练
韵味和风格并不是单纯的技巧,无论哪个剧种和唱法都是来自于特定的生活和条件,包括地区、民族、语言、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因素。但是当它定型后,的确又表现为一定的程式技巧。因此对于我们学习和传授而言,我们就可以从技巧的角度来剖析它,为的是能够更快的掌握它,接受他。比如颤音的问题,分清各行当的区别,以及和唱歌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加快学习的进度。
大胆训练声乐基本功,才能做到声情并茂。
前几讲说了训练京剧发声方法必须使用的科学手段和知识技能等。最后想讲一讲如何训练达到感情的唱法的问题。
无论是唱歌或唱戏,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人物感情,要出人物。但是如何达到这个境界也是训练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京剧里的程式技巧很重要,但是却不能程式化。特别是演唱的技巧,首先要符合京剧的程式,然后才能注意把人物感情和程式技巧结合起来。没有一定的技巧,不符合京剧的程式,非但谈不上人物感情,连韵味、风格也要出问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单有内心感情没有一定的演唱技巧,表达感情就缺乏手段。单有技巧而无人物感情,无内心活动演唱也是苍白无感染力的。
学习京剧的初级阶段更要培养和训练演唱的基本技能,这样才能正确地使用科学方法演唱,否则就会感到感情出来了,可嗓子不听使唤了。因此在正确的发声习惯尚未形成前不要过分强调感情处理,否则就会走上形而上学的道路。在学习中我们不能忘记没有感情不能唱好,没有技巧也唱不出感情的辩证关系。有人老喜欢强调“以情带声”,从字面上看很正确,但是不能忘记必须有声可带这个前提。“以情带声”同时要记住“以声传情”,有好的声音才能传出好的感情。如果嗓子连弯都柺不过来,怎么能唱出感情来呢。
好多前辈艺术家都有很高的艺术素养,这和平时的学习积累是分不开的。所以要唱好戏,还必须注意充实自己的其他有关的艺术理论和姊妹艺术。比如学习音乐理论,学习绘画写字,阅读中外文学民著等。这样可以开阔眼界,增强对艺术欣赏和鉴别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创造意境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