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上大学进入电影界,60年前凭借战争电影拿下金狮奖

罗西里尼是一名意大利导演,高中毕业时,他突然对电影感兴趣,于是放弃上大学,进入电影界。《罗维雷将军》是罗西里尼50年代最成功的作品,电影主题再次回归二战,但拍摄手法却是对新现实主义时期的完全“背叛”,除少数几个纪录片镜头,几乎全部采取摄影棚布景,光线布置、剧情的起承转合与典型的好莱坞电影类似,这部曲折的情节剧是罗西里尼对人类心灵探索的高峰,影片也在威尼斯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狮奖。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其实在更早期,他导演的一部战争电影《战火》也赢得1946年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剧情片奖。虽然语言不通,但不同国家的人、不同身份的人内在都是如此相似。六个故事,主题大多是围绕一个词——和解,不同国家的人、不同身份的人、不同教派的人,在战争与冲突中,实现了互相之间的和解。六个故事就像是那场浩劫中不为人知的一个个切片,结合全片尤其是结局的旁白看,让人唏嘘,简单的几句报道背后,隐藏着多少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在于用写实手法重现了战争场景,这对于战争片如何引领观众情绪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而故事层面,罗西里尼沿着战争的轨迹,串联起各个故事,视角也如同平民百姓被卷入战争,无论士兵、修士、妓女、群众还是游击队员,他们的情感诉求都很真挚动人,颇有些人间无常的意味!果然,罗西里尼的想法就是:我就把影片拍出写实的味道,看着有没有共鸣那是你的事了。

美国大兵在战火纷飞意大利6段小故事,虽然语言,宗教不同,但是在战争中的人性还是共通的。绝大演员真的是士兵,牧师,村姑,无家可归的小孩等。美国大兵和意大利人民的冲突其实到处暗藏,不过随着剧情发展,从大兵以为村姑杀死美国同胞的愤怒,到最后大兵为意大利游击队被残忍杀死而愤然的一冲,不难看出和解。几段故事彼此同质,从各个角度展示那段历史时期的特点;新闻纪实与虚构的结合。

在此片中,罗西里尼再次展现了他捕捉现实的能力,将纪录片技巧和虚构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影像真实性。虽然《战火》之中还未能完全窥得罗西里尼式长镜头,但场面调度依旧值得称道,故事虽然松散但可依稀窥得战争全貌,当然罗西里尼老师也太能煽情了,这样看来他跟英格丽·鲍曼私奔的事也在情理之中。也许这部战争电影不够猛,但是它更加体现“新现实主义”风格,六个小故事让人久久回味。

《战火》之于欧洲电影,正如《公民凯恩》之于好莱坞。它大大提升了电影捕捉现实的能力。其实六个故事都可以变得很煽情,但罗西里尼的妙处就在于点到为止,更加产生一种真实感。战争容不得人们在情感那里停留过长。在意大利登陆的美军攻破德军防线为背景,导演以令人感动的场面把美军从南部攻到北部期间所引发的一些意大利民间故事编成一部有连贯性的社会写实的电影,画面上的真实感,给予人们非常大的冲击,创下了意大利电影的新潮流。

1959年上映的《罗维雷将军》的视听运用极为精湛,调度和构图十分讲究;大导演德西卡演得十分细腻,将小人物内心的鸡贼、惶恐、犹豫和迷惘演绎得丝丝入扣!战争年代小人物的命运既荒诞又无奈,无论前半部分的行骗还是后半部分转入监狱内的间谍活动,这出现实题材都弥漫着意思荒诞喜剧的黑色幽默和哀伤;经历了死亡、毒打和欺骗之后,小人物也终于在死前完成了精神升华,明晰了自己的道德立场。

战争时期骗子变英雄的故事难免红色收尾,还好本片起承转合合乎情理,不是那种让人生厌的刻板做作,情节的安排恰到好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人物的变化毫不突兀。罗西里尼的电影质感,超越了意大利人固有的带有偏颇的自我玩味,更多了属于严谨与深沉的内核。乱世中信念崩塌到重构,罗西里尼电影中的无辜群众和正义之士魅力太大,源自坚定纯粹的信念和质朴的精神,那些人物形象好似都是从弗朗西斯之花的圣人形象延伸出来的。

崇高,正义,忠贞,坚持,等远比背叛,堕落,投降,屈服,更具吸引力,更让人温暖让人心安,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或许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完全聚集在人物身上,大量的写实风格看的心里一震,悲痛的过程和结局展现出二战时的绝望,罗西里尼和德西卡的组合真是没得说,两位意大利传奇导演,一位做本职,一位扮演男主,真难以想象这部佳作是两大导演27天内赶出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