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筑基 | 《论语》教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财富

本  期  导  读

屠鹏程: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探讨《论语》新解,重新认识论语的本质,认识圣贤的初衷,澄清一些误解。

这次的主题是关于财富,关于财富首先要了解两点:
第一,严格来说财富不等于钱,但是我们这次讨论的是偏向于狭义的财富,其实就是讨论钱。
第二,我们如何正确的认识财富,而不是说赚更多的钱,所以这个课不太适合「金钱教」的人听。
关于财富的理解
现在社会中有一种信仰,就是「金钱教」的信仰,他只信仰钱,认为钱是万能的,然后人生的目标就是赚更多的钱,这样的人可能不太适合这次的课。
当然我们这里会探讨关于钱的本质,可能悟性高的人会从中了解赚钱真正的本质、财富真正的本质,或者说致富的方法也是有可能的。
当我们不了解一件事情的本质,就特别地相信它或特别地不信它,都叫迷信。我们对财富也都是有很多的迷信,探讨财富,我们首先要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去了解一下。
阴阳五行是我们中国人认识事物独特的一种方式。中国人经常说钱可以买东西,这是俗称的一种说法,哪为什么不能买南北?
在五行金(西)、木(东)、水(北)、火(南)、土(中)里面,东西偏向于有形的物质。
金和木我们都能拿起来,但是水和火就偏向于一种无形的能量,所以钱的作用层面从阴阳的角度来说偏向于阴。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当然是对的,因为鬼就属于偏阴性的能量,所以钱能作用于他。
但你说对人有没有用?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没用。偏阴的人,钱对他的作用影响就特别大。
偏阳的人、偏精神的人、偏道义的人影响就小一些。当然在往上说,仙、佛这样的层面的人,钱对他的影响就更小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钱的本质,就是物质的代表,它可以买到物质,它是物质的筹码。
我们学过中医的朋友,可能更容易了解阴阳的概念,阳化气阴成形阴,金钱就偏向于有形。
传统的概念中,世界是由阴阳两气组成的,它有有形的方面,也有无形的方面。一般来讲,阳主阴从。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钱,可以买有形的东西,比如,钱可以买豪华的床,但不能买真正的睡眠;可以买药,但不能买来健康。
钱作用的层面偏向于阴成形的那一面,所以我们刚才举了床与睡眠、药与健康的例子。
还有钱可以买书,甚至可以买学历,但买不到真正的知识,也买不到真正的学问,所以我们对钱的作用层面,先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我们才能明白圣贤讲的真正的意思。
对于财富的态度
首先来看孔子的一段话,「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这句话好像很容易理解,但其实孔子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首先孔子是认可钱的,不是说孔子是圣人就不要赚钱了,就不要财富了,不是这样的。
孔子说他也向往富贵,哪怕吃苦,做很多体力活,辛苦一点也没有关系,执鞭之士指的是赶马车的人。
但是,这里面讲到一个关键的词——「求」,财富不是你求来的,你求也求不到,求不到怎么办呢?
那自然是做自己的喜好和爱好了,这里的「好」不仅仅是爱好。
获得财富取决于什么?
我们前面说过孔子十五岁志于学,致力于真正的道或者说致力于真正的圣贤之学。
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东西可求,什么东西不可求,富贵到底可不可求呢?
先以普通人的角度来说,我们经常说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就现在社会而言,要赚点生活费,赚点小钱谋生,只要勤劳一点,就可以达到目的。
但是要成为真正的大富大贵,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
「小富靠勤,大富靠命」,所以「命」是什么意思呢?「命」当然含着「命」和「运」两方面。
「命」代表一个人的种子,有些人种子天生就结不了大的果实,有些人能结大西瓜,有些人能结大苹果,有些人只能结樱桃。
比如说有些小草,它的草籽就特别的小,也结不了大的果实,这就是命。
如果你是颗樱桃树,看到别人长成大西瓜了,你也非得长成大西瓜,是不是很辛苦?关键是你再怎么求,也求不到,孔子说的话就有这个意思。
如果你是个西瓜种,当然你可以求到,如果不是,那就不要求了。
如何知道自己能获得多少财富?
就孔子自己的一生而言,我们看到他是非常有本事、有道德、有才华的一个人,他依然很穷。
《论语》里面就有描述孔子状况的段落,有「在陈绝粮」的遭遇,也有「饭疏食,饮水」的状况。
当然孔子的学生里面有富人,比如大财主子贡。子贡也叫端木赐,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财神之一。
财神都能成为孔子的弟子,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孔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当然,孔子的学生里面也有穷鬼,像颜回道行很高但很清贫,「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有什么原因呢?就是不同的命,不同的种子造成的。
所以我们最好都了解一下自己的种子,了解自己的种子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八字、面相等等。
命代表种子,运代表什么呢?比如说你是个西瓜种,如果生不逢时,也长不成大西瓜,长在冬天也结不了大西瓜。改革开放之初,有些人很轻松就发财了。
但是,在更早的时候,比如早50年想要发财就非常地困难,有本事有时也没用,所以种子和命运有时局的关系、时运的关系。
孔子说的「求」就含有命的关系,其实这里我们看孟子会更加清晰,孔孟之道是联系在一起的。
孟子把「求」的内容分成内和外,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
有的东西是可以求到的,有的东西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这个命我们刚才解释过了,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财富还能通过什么方法获得?
这里讲到一个概念叫外者,外者的东西,有时候求是没有用的,因为那个有命。外者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偏阴的东西。
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内脏跟四肢相对比,内脏就偏内,所以「内」相较于「外」是比较重要的。
再比如说我们的气血和内脏来比,气血偏阳,脏腑偏阴。
内外也可以用阴阳来表示,气和血也是一种阴阳,我们要理解阴阳的概念。阳化气,阴成形,其实也叫做无中生有。
阳主阴从,内在的生命力,内在的生机是那股阳气,而不是外在阴的东西,阴的东西就像是阳气的一个容器,所以也叫做负阴抱阳。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在偏有形的层面而言,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果树能不能接西瓜或者苹果,是外在的东西,是你求也求不到的,或者说求的作用很小,所以我们就不要在这方面去下功夫了。
「求」应该在什么方面求呢?内在。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偏无、偏阳、偏心性和道德的那个层面,是可以求的。
所以儒家一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前面还有诚意、正心,所谓的诚意、正心就是偏内的,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然后才是外面的身、家,家也代表更多的人际关系,国是整个的天下。它是这样一个次第,所以孟子和孔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孔子说的「无所好」,指的是致力于自己内心的道,致力于圣贤之道。孟子也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自己的内在,真正在德行上、修养上、文化上去下功夫。
很多人会说,他们是圣贤,对我这个俗人来说只能去求,求钱这些外在的东西。其实这是我们认知的一个误差。
我们要知道外在的这些阴成形的东西,其实是内在的阳气所生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讲阳主阴从。
什么才是我们需要致力的根本
第二方面你要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根,什么是内外。
我们可以参照一下老子说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内在那个无形的很柔软的东西是生命不息的源头,外在的形体只是内在阳气源源不断地累积而成的。
清静经里面说,天清地宁,然后降本流末。所以阴成形只是末,我们内在的那股阳气,那股生机才是本。
《大学》里面说的就更直白、更清楚,「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所以真正的「内」是德,财则是外。
外其实是受内在所控制的,讲起来比较费解,但是我们要明白内外和阴阳的道理。
圣贤其实就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根本,我们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本末倒置就会很辛苦,而且也没有什么成果,属于瞎忙的状态。
很多人不能说他不努力,不能说他不勤奋,但是很多时候都没有取得好的成果,其实就属于瞎忙,也就是努力的方向错了,内外搞错了,求错了。
获取财富的正确方式
孔子又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在这里,孔子对富与贵也是没有否定的意思,告诉我们富与贵也是可以去追求的。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跟「求知之道」是一样的意思。
其实它这里边还有另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有的人认为自己一定要去追逐钱,追逐财富,怎么办呢?
追逐财富,也是有道的,这里的「道」指的是狭义的道。如果不理解的话,我们再来看下一句,「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来看一下,「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孔子说了很多道理,但是他是根据你的情况来说的,而不是成天啰里啰嗦,像很多父母说孩子一样,不顾时机。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孔子也会笑,先是开心然后笑,但他是处于非常合适笑的场景。
而有些人的笑,叫「未言先笑,非奸即盗」,有时候是馋媚之笑,别人看到就不太喜欢。
最后一句是「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孔子也要钱吃饭,怎么办呢?先「义」,这里的「义」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的「道」是一样的。
赚钱有赚钱的道,赚钱有赚钱的义,「义」不一定是根本的大道。
比如,工作有工作的道义,我们上班先要付出,给公司创造效益,然后才可以拿到工资。如果上班时间偷懒,付出很少却追求高工资,就属于不「义」,哪怕短时间拿到这个钱了,也为人所不齿。这就不是「义然后取」。
做生意也是一样,做生意要真正的对别人有好处,为别人创造价值。所谓生意也是生生不息之意,就像春天一样,让人觉得很舒服,真正的在产品和服务上做好。靠坑蒙拐骗,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口袋,就是不义之财。
做生意是这样,为官更要如此,为一方父母官就要造福一方,不能做个贪官污吏。都是在讲获得财富,要遵循的一个狭义的道理。
讲了这么多段,我们可以小总结一下,圣贤的思维方式,跟现在的我们不一样。我们都是希望自己能得到财富,但圣贤致力于根本的东西,也就是无形的东西。
这个无形的东西可以用道、德、义来表示,这是一个很关键也是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也可以说德者阳也,才者阴也。阳主阴从,才能福德兼备。
如何才能长久地取得财富?
前面说小富靠勤,大富靠命,那么久富靠德。
《中庸》言「大德者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必得其禄」,真正德行高的人,甚至可以改命,外在的财、名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最关键的是圣贤想告诉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致力于内在的一个方向,而不是致力于外围的东西,要致力于本质的、根本的、内在的东西,要致力于阳的层面,而不是致力于阴的层面。
所以下面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里的「位」代表长出花结出果,当然也有获得金钱的意思。
可以这样理解,你不要担心没有钱,没有地位,你要担心什么?「患所以立」,凭什么拿到富贵,达到这个财富。
「立」有能力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有德行的意思。
所以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概念,从无到有是个立体的层面,或者说从阳到阴,负阴抱阳,要把内在的阳,把这个根本搞懂,然后你不断的致力于它,外在的很多东西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
就像树,你不断的致力于根的话,它就能生根发芽,外在的东西它不关注,只是致力于真正的核心的东西,内在的东西。
所以孔子有个总结,「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其实不光是孔子,古代的圣贤他们都是这样做的。
《论语》里面描述舜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为泰。」
舜原来是个农夫,日子过得很清贫也觉得挺好,他只是不断地致力于道,即使一辈子吃糠咽菜也能接受。但是后面尧把天下都让给他了,还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
这也是论语里非常经典的句子,一个是君子谋道不谋食,一个是君子忧道不忧贫。
意思是永远只在核心的关键下功夫,而不在外围的阴上下功夫,你只要不断的在根上施肥自然也能开花结果,这也是君子上达的意思。
我们从这几段话里面,可以比较出我们和圣贤的差距。
致力于「根本」
才是获取财富的关键
《心经》经常讲颠倒众生,所谓的颠倒众生,有时就是我们把方向搞错了,总是致力于非根本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本末倒置。
我们经常忧贫不忧道,但是,命就像一个种子,它不是西瓜种子,其实你努力也结不出西瓜。
有时候忧贫也没用,谋食也没用,最后就变成了碌碌无为的一个结果,其实我们跟圣贤的区别就是思维方式、方向的问题。
其实我们在内心,在道上,在阳的层面不断地下功夫,很多事情就慢慢的顺了,这个每个人都可以去体会。
所以古人也讲,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者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
致力于根本的东西,其他的东西不会把你累倒,你可以活得很轻松、很自在、很逍遥,同时外围这些东西也不会少。
但是你要致力于最末端的富贵,会很累,甚至是无所不至。
《大学》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圣贤的初衷、本意,我们可以去慢慢的理解,慢慢体会,一下子做不到也没有关系。
就算你是要直接去求富,我们也可以从祖先造的字里面去体会一下,富贵的「富」,宝盖头代表家的意思,下面是「一、口、田」三个字。富它本来不是指有钱,而是一种心态。
所以我们说有财不一定就是富,要到达富的境界,要有一种「一口田」的态度,知足常乐的一种心态。没有这种心态,你是无法镇得住那份财的,这也就是厚德载物的意思。
我们经常说金钱就像水,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财为养命之源,缺水就会被渴死,但是贪多就会被淹死。
为什么被淹死?你自己的阳气不够不能化这份阴,你自己的德行不够,不能挣那份因。
所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也叫德者阳也,财者阴也,阳主阴从,你才会福德兼备。
从这个角度看,我想大家也就能明白,真正的厚德载物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地致力于根本,致力于德,根本的含义是跟天地合德,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只有你真正的阳气足了,才能载得动物质,载得动阴的东西。
易经里面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指的是在德行上自强不息,在阳的层面上自强不息,因为它是天行健。
天行健就是至刚、至阳,把自强不息理解为拼命地赚钱,谋取更多的私利是不对的,本末倒置。
所以我们这次课的目的,也就是想让大家通过论语了解获得财富的一个方向,或者说财富的根本,如果大家搞清楚了,在工作、赚钱、财富上也会越来越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