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九十一篇:苏轼传之死里逃生

  

郑熙亭文存之九十一篇:

苏轼传

第六章 乌台诗案

四 
死里逃生
神宗皇帝御览李定奏章及所附诗案,顿时震怒,君临天下13年,虽不及贞观、开元之盛,也算天下太平,有所建树,在王安石笔下,即是:“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陌没云皆种黍。”而苏轼却颠倒 为“岁恶诗人无好语,迩来三月食无盐?”果如是哉!新法初行,确多谤议,然三年而歌之,汝不闻乎?奈何十年而不回头,成见何其深耶!想起苏轼当年拟对御试策,恶言狂悖,至今桀傲不驯,实在可恨。即刻推出杀了, 方才快意。然而祖宗家法,不杀朝士,传五世谨守成,从此开戒乎?是以犹疑不决。
苏轼以诗获罪,将处“大辟”,一时沸沸扬扬,传遍海内,朝野为之不安。亲友一时断绝,苏迈在京求告无门,相遇若不相识。惟苏辙“上书乞以现任官职赎罪”。张方平、范镇上书援救。史载方平书曰:
传闻有使者追苏轼过南京,当属吏。臣不详轼之所坐,而早 尝识其为人,其文学实天下奇才,向举制策高等,而犹碌碌无以异于流辈。陛下振拔,特加眷奖,轼自谓见知明主,亦慨然有报上之心。但其性资疏率,阙于审重,出位多言,以速尤悔。顷年以来, 闻轼屡有封章,特为陛下优容,四方闻之,莫不感叹圣明宽大之德。令其得罪,必缘故态。但陛下于四海生灵,如天覆地载,无不化育,于一苏轼,岂所好恶!自夫子删诗,取诸讽刺,以为言之者足以戒;故诗人之作,其甚者以至指斥当世之事,语涉谤黩不恭, 亦未闻见收而下狱也。今轼但以文辞为罪,非大过恶,臣恐付之狴牢,罪有不测。惟陛圣度,免其禁系,以全始终之赐,虽重加谴谪,敢不甘心。
神宗颇厌“天下奇才”之语,一时怒不可遏,然而张方平三朝元老,不好责谴,乃留中不报。此时,御史不再逼供,而狱吏看守转严。原有狱卒梁成,每晚以大盆注汤,为苏轼濯足、洗浴,而忽被遣去。苏迈每日送饭来, 目中含泪,苏轼以为将死矣。欲为子由留一言,乃作诗二首,以诀别: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谙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家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令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恳请狱卒以诗付子由。狱卒不敢匿,交付台吏,吏转中丞,中丞报神宗。神宗阅后道:“苏轼真诗魔也,将死犹作诗耶?”“苏轼将死!”士大夫惊疑不安。朝野纷纷:“本朝未尝杀士大夫, 今乃开端也。”事乃传入禁中。时太皇太后久病不愈,神宗入宫问安,太后问神宗为何面带不悦,神宗道:廷臣有谤讪朝政者,方欲议施刑。太后曰: “莫非轼辙也?老身尝见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轼、辙也,朕留与子孙用。”神宗听罢,默然不语。当时苏轼事危, 众皆莫敢正言,这日王安礼在舍人院当值,见神宗沉默,乘间进言曰:“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语言罪人。轼本以才自奋,今一旦致于法,恐后世谓不能容才。愿陛下无庸竟其狱。”神宗道:“朕固不深谴,特欲申言者路耳。” 丞相吴充抱病谒见神宗,请曰:“陛下以尧舜为法,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神宗道:“朕无他意,只欲召轼对狱, 考核是非耳,行将放出也。”这日太皇太后病剧,神宗于榻祈愿大赦天下, 太后道:“不须赦天下凶恶,但放了苏轼足矣。”神宗连声称是。
苏轼罪不当死,而李定仍不肯罢手。上言:“轼起于草野垢贱之余,朝廷待以郎官之职,不为不厚。而乃怨未显用,肆意孰言,讥讽时政。自熙宁以来陛下所造法度,悉以为非。古之议令者犹有死而无赦,况轼所著文字, 讪上惑众,岂徒议令之比。轼之奸匿,今已具服,不屏之远方则乱俗,再使之从政则坏法,伏乞特行废绝,以释天下之惑。”神宗阅罢,召王珪问所当 处置。王珪曰:“苏轼于陛下有不臣之意。”神宗问何以知?王珪曰:“轼咏桧诗云:'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已,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是时会有三司使章悖在旁,笑而言曰:“诗人之句,安可如此论乎?自古言龙非独人君之称,人臣亦有称龙者。如苟氏八龙,孔明卧龙,赵云子龙。人臣既可称龙,桧树自可喻龙。 非关陛下也。”章惇人物英俊,处事干练,才兼文武,招降五溪蛮族,屡建功勋,方受神宗信重。王珪一时语塞。神宗缓而言曰:“彼自咏桧,何预朕事。”
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二十八日诏下:“祠部员外郎直史馆苏轼,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
“乌台诗案”自元丰二年七月二日御批推治,八月十八日入狱,十二 月二十八日出狱,计130日。株连品官及公卿大臣凡26人。驸马都尉王诜坐泄漏禁中语追两官勒停,著作佐郎应天府判官苏辙坐闻王诜密报而不以告官降黜监筠州盐酒税务,秘书省正字王巩向连逆党已坐废停收受轼讥讽文字降黜监宾州盐酒税务,均令开封府差人押出国门趣赴任。又坐收受轼讥讽朝政文字者有:太子少师致仕张方平、知制诰李清臣,罚铜30斤;端明殿学士司马光、户部侍郎致仕范镇、知开封府钱藻、知审官东院陈襄、京东转运使刘攽、淮南西路提刑李常、知福州孙觉、知亳州曾巩、知河中府王汾、知宗正丞刘挚、著作佐郎黄庭坚以下共21人,各罚铜20斤。
苏轼以诗得罪,贬谪黄州,责词云:黜置方州,以励风俗;往服宽典, 勿忘自新。
苏轼死里逃生,吏卒以言语道贺,但他既无所喜,也无所忧,百日如梦,倏忽而逝。只悟出一个道理来:官场如戏,只缘忒煞当真了!要紧的是这一百多天没有作得诗。这台狱诗意也无多,尽力体会“难写之景”,在腹中吟成《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实在了了。倒是“十围便腹”,消瘦了下 去。迈出黑大门,忽然想到此地再来也不易,此时此心,当有诗以记之,于是立成《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后用前韵 二首》:
其一
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其二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痛有妻。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