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龙——中医的排邪反应
今天
“药不暝眩,厥疾弗瘳”,伤寒论中多有言及病邪与正气交争,出现排病反应,本文详述道医治疗中的排邪反应,知晓祛邪途径各不同,了然于胸,方能在病前不失方寸。
中医调理疾病,一般不单单是调理病人提出的病,而是根据病人所反应出来的症状,全面地分析病人机体生病的本质,从而从根本上修复病人的机体,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身体。
因此,这样的调理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是治本之法,往往疗效是神奇的。
比如经常在调理一些慢性病时,伴随着疾病的康复,病人的面色也红润了,夜尿也没有了,头发也不掉了,精神反而更好于以前。
这就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如何理解生病?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里论述最清楚。
他认为人身就是一团真阳。
真阳不虚则诸邪不侵而健康无病。
身体或有一处真阳不足,则阴邪自会侵入此处,以代替真阳。
如此,一处阳气不足,则一处阴邪有余;多处阳不足而多处阴有余。
久则阳愈亏而阴愈盛,渐进渐甚,直致不治。
凡病人身上有寒气,出现面色苍白、无力、寒痛、脉沉迟等情况,都应该服用补阳方法以驱逐阴邪。
用了补阳方法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以至于有很多患者对此难以理解,甚至误认为是治疗不当引起的。
其实,这些反应是治疗反应,是体内元气得到补充,其抗病排病功能增强了,进而对病邪进行消灭和向体外清除,所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机体反应现象。
试看采用滋阴法的中医,难得出现服药反应。
这是因为阳气没有鼓动起来,当然也就不会出现阳气升发的自然反应。
所以说,有反应是好事情,表示身体对补充到体内的药物产生了积极的反应,可以更快地把病邪排出去。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病怎么来,它就怎么回去。
以前曾经经历过的病痛,由于西医的治疗大多是被抑制住,并没有完全痊愈,还有一些潜伏还未发作的病因也会被激发消灭调理。
因此,在改善的过程中这些都会再暴露出来,时常还不止一次,必须反复的改善直到体内完全调和为止。
这个排邪过程每个人的体质状态不同,难受程度不同,有些比较轻微,有些可以是是死去活来。
而且年纪越大,病程越久的往往反应越大,这是所有对症的中医调理都会出现正常好现象。
排邪反应因此,在调理的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出现不少反应。
特别是服补充阳气的中药,当人体阳气充足了,就会不断地输向全身经络、脏腑。
但是各人经络畅通程序不同,经络内正邪相争激化,元气不断冲击病气,并使病人驱逐出体外,这时就会出现一些排出邪气,恢复健康的反应。
以下列出数种情况,患者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改善或修复病体。
当病气完全排出体外后,相应的自觉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
在服用中药以及进行针灸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出现不少反应。
特别是服补充阳气的方法时,当人体阳气充足了,就会不断地输向全身经络、脏腑。
但是各人经络畅通程序不同,经络内正邪相争激化,元气不断冲击病气,并使病人驱逐出体外,这时就会出现一些排出邪气,恢复健康的反应。
有时服用疏通气血、排除阻滞的方子时也会出现明显的排邪反应。
以下列出数种情况,患者要有一个定见,如果是排邪反应,就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改善或修复病体。
当病气完全排出体外后,相应的自觉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
如果不是排邪反应,医生千万不要执着,对于药物不良反应要有正确的认识,以便帮助病人及时改方或者停药。
排邪途径各有不同
由于邪气进入机体的部位不同,性质不同,导致的疾病不同,况且,不同人体的体质亦不同,因此,排出邪气的途径各种各样。
参考王正龙先生的观点,结合我自己的临床观察,一般来说,病气大致会从下列几个途径排出。
1 四肢末端:
两手和两足是全身肢体的最末端,也是最容易排出邪气的地方。
一般来说,邪气的来路亦即邪气的出路。
邪气多数是从四肢,从肌表向躯干,向内脏侵入的。
排病反应时,经络内可能产生移痛反应。
移痛时,病气所经过处,常伴有痛、酸、胀、麻、痒等感觉。
2 皮肤:
阳气激活后,人体自我调节,寒气会由皮肤排出体外。
皮肤排寒时,浑身冒冷汗,皮肤排湿时,大汗淋漓,甚至出粘汗。
有的人,粘汗如胶水或黄油,色深、异臭、极粘。
排汗出,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避免受风,切勿用冷水冲洗。
还有的人出疹子,这也是肝内的毒素以及体内的废物排出来了。
一般过敏性体质多见此类反应。
3 尿液:
饮症患者,身有水肿。
待任脉畅通后,水饮会从大小便中排出。
水饮排出后,水肿即退。暑火也从尿中排出,暑火者,尿色极黄,排尿时会有尿道刺痛感,排尿后尿道刺痛感消失,此时应多饮温开水,以助排毒。
4 消化道:
不少病人服药后会出现便秘,或者腹泻,每天去几次厕所,总觉排便不畅。或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
但不会特别难受,继续服药,五六天即通,便秘、腹泻即可自然消失。
这都是胃肠道反应,胃肠道的反应在整个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胃肠道是多数病邪向体外排出的通道,体内太多的废物以及毒素多数从大肠排出,因此,它的反应是极为复杂的。
腹泻时,一天之中甚至会泄近3至10次,我的一位病人甚至于一天大便15次,大便色黑,或者极臭,或者如水样,但不会有疲劳感,大量腹泻后病人反而觉得异常轻松,一点儿也不累。
5 呼吸道:
客于督脉以及太阳经的寒气,可能通过打喷嚏排出。如果印堂受了风寒邪气,可能通过流涕排出。
6 经络肌表:
有时病人会出现周身肌肉、骨节剧烈疼痛,或者腹痛,甚至疼痛难忍。
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昏迷一两小时的情况,这是阳气在经络中运行,把潜伏的阴邪驱逐出来的反应。
此时阳气正在修复病灶,以全面恢复机体的正常机能。
如果身体有湿热感,那也是经络气血运行畅通而旺盛的自然反应。
7 孔窍:
孔窍是邪气容易侵入的途径,亦是邪气排出的途径之一。
我们周身有不少孔窍,如眼、耳、鼻、口、下阴、肛门、尿道等等。
治疗后如果忽然出现牙齿热痛,或耳内疼痛,或流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或喉咙又干又痛,或早晨醒来时眼屎很多,或腹泻,或耳内鼓荡,或耳鸣等等,都是阳气通畅后,邪气自孔窍排出的反应。
8 六经顺序排邪反应:
邪深伏厥阴时,如果突然出现心慌,或口渴,或不爱吃饭,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这表示邪气自厥阴转出少阴、太阴,病根已经开始松动了。
此时当加重药量,或者加服理中丸以扶太阴,或者适当多喝点水。
一般来说,邪气的排出顺序是自阴而阳。
具体来说,自厥阴、少阴,而至太阴。
自阳明、少阳而至太阳。太阴的排出途径往往是阳明胃肠道,而太阳的排出途径则是肌表。
但也有从少阴直接至太阳排出体外的。因为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二者互根互转。
如果少阴阳气不足之体质,一感邪气则会经常自太阳直入少阴。
比如感冒挂水后猝死,或者从感冒、咳嗽变成心肌炎、急性肾炎的患者,都是少阴阳虚体质。
9 人体突出部位亦是排邪的常见途径:
人身除躯干外,其他部位都属突出部位,如四肢、头、鼻等。
机体阳气一旦充足了,就会从躯干向突出部位输送阳气,邪气则在这些部位被驱赶出体外。
如忽然头痛难忍,或后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前额痛等,这是阳气充足,祛邪于外,邪气与人体本身的正气相争的自然反应。
疼痛越是剧烈,则邪正相争越是剧烈,越是需要继续服药,或加大剂量,以扶助阳气,祛邪外出。
有时四肢也会出现疹子,或者疼痛,或者麻木,或者瘙痒,也都是邪气不能立足于脏腑,向四肢部位逃窜的反应。
10 感情反应:
排邪时可能产生自发性的哭、笑、呼喊、呻吟、歌唱和言语等感情反应。
其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各种感情反应发生于不同的心理状态。
排病反应经历时间因人而异。
一般病在经络历时最短;病在六腑历时稍长,病在五脏历时最久。
排病反应亦与病人体质相关,阳盛体质最易排毒,阳虚体质最难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