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国 | 道教的洞天福地与生态文明

李远国 龙虎山道教 前天
李远国:大家好!今天应腾讯儒佛道频道的成立五周年的邀请,我在这里讲一讲道教的洞天福地和道教的生态文明。我是1981年正式开始研究道教的。以前我在一个煤矿——就是道教的发源地鹤鸣山里——做煤矿工人,1981年才考入了社会科学院,从事道教的专业研究。
从研究道教一开始,我就比较注重于活生生的道教,注重于道教的现状,尤其是道教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及其生活状况。所以从80年代开始,我开始做道教的宫观,道教的名山,道教的现状,这样的一些田野调查,跑了三十多年。那个时候可以讲大部分的道教的名山和宫观都还没有开放。我去楼观台看到的那些道士,他们还在辛勤地农耕,那个时候就认识了任法融会长。去五岳,去青城山,去峨眉山,去茅山、武夷山、武当山等地方,可以讲大部分著名的洞天福地,三十年的功夫,基本上都去过,收集了大量的历史的资料和现实的资料。
道教洞天福地是人类最早的自然生态的保护区,道教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于对人类自身居住的环境进行自觉地保护。道教尊重生命,善待万物,把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山川、河流,都视为生命的存在,认为它们都是神圣的,都和人类的生存是共生共荣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动物、植物,乃至任何的生命体被受到伤害,那么人类的生活和命运也会遭到极大的危害。正是在这样一种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思想之下,道教几千年来都一直实践着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它要追求的是一种人和万物共生并荣的一种状态。
老子《道德经》里面讲,道,也就是这个宇宙天地。天地衣养万物,不伤不害。人类就应该效法于道,效法于天地,应该善待万物,热爱生命。因此,我们在洞天福地中看到的就是一个营造一种万物共生并荣的氛围。
从90年代开始,道教界就自觉地投入了环境保护的运动之中。1995年在日本和英国先后召开了两次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性会议,中国道教的主要负责人,代表中国道教,在英国的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的大会上,做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道教的主题报告。报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宗教领袖和环境保护者的高度的评价,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肯定,后来还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在西北地区,恢复植被,宫观的生态建设,建设生态宫观的活动中,世界自然基金会都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支持。而这样的一些活动我都积极地参与。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料图)

1995年,我在成都成立了一个可以讲是中国国内第一家民间的环境保护组织,叫做“国际环境教育中心四川绿色文明俱乐部”。那个时候,我以我自己的名义发起来一个“为了仅有的一个地球”的签名活动,三个月之内得到了28万人的签名。在当时的《中国环境报》,有一个整版的详细报道。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非常关注环境、自然、生态与道教的关系。为什么道教会如此强烈的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为什么会一直都致力于环境的保护之中?
英国李约瑟博士,他写了一部《中国古代科技史》。在那部书里面他得出了几个非常公正和科学的判断。他认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和科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宗教。西方的人文学家,自然生态学家,都一致评价了道教在生态理论和实践中作出的贡献。他们有的直接就把道教称之为生态道教,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之中,只有道教能够有这样的殊誉,就是生态道教。
3000多年来,我们看到,从战国时期以来的道教道家都强调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所谓的天人合一,讲的是人和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相依相承的;只有和睦地相互的依存,这个世界,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够维持持久可持续的发展。道教的天人合一观,是给人类的一个巨大思想贡献。人类在善待自然的同时,当然也会理智而巧妙地利用自然。所以说道教在善待自然,珍惜生命的维度下,强调了人与万物与天地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的这种关系。
道教有一部经书,可以和老子《道德经》相提并论,就是《黄帝阴符经》。老子五千言讲述了宇宙大道的根本的道理,《黄帝阴符经》只有三百多个字。它讲的是三才相依,天人互盗的这样一个客观的规律。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互盗是天地人之间,他们互相盗取利用对方的资源,来繁衍发展自己。三才相盗,当它在处于一个理性的相互利用的序列之中的时候,它就叫做三才相益。三才相盗的这样一种理论体系,即强调了人类在他的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思想是决定一切的。
人善待万物,万物就会善待人类。无数代的道教祖师们在生活中就实践着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现在非常出名的葛洪,他的老师叫郑思远。郑思远精通医术,他们隐居庐山的时候,他不仅仅是为老百姓治病,并且会为动物治病。道教的经典里面就记载了一些非常生动的故事,有一次一个老虎怀着孕,难产没有办法生小虎仔,生命垂危,郑思远为老虎接生,从此以后,那个大老虎带着两只小老虎一直都跟着他。
唐代的药王孙思邈,曾经在终南山为生病的老虎治病,帮老虎拔掉虫牙。这些祖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无害心,物亦不伤”。只要人类对它们没有企图,那些老虎猛兽也不会伤害人们。道教所理想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人和万物并生共荣的社会,像庄子描述的黄帝时代的华胥国那样。黄帝时代的华胥国,老百姓日出而劳,日没而息,他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和百兽游玩。庄子讲,你没有伤害它的心,它也不会伤害你。老虎、蛇这一类现在人们非常害怕的动物当时人并不觉得害怕,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不会想着因为老虎外皮华丽,一定要杀了做一件虎皮大衣,更不会想到用老虎的虎骨去做药酒,人和动物的关系应该是一个相依相成的关系,和植物的关系也是一个相依相成的关系。
东晋时期在庐山有一个道士董奉,是中国医学史上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他给人民治病,从来不收钱,只是希望患者痊愈后在庐山种五棵杏树。这样一来庐山就有了成千上万株的杏林,人们称之为董杏林。道教就是这样一直致力于对名山洞天福地的保养和维护。如果我们去甘肃的崆峒山,我们就能看到,现在的西北地区基本上都是荒漠的状态,尤其是到崆峒山周围基本上全部是黄土高坡,唯独崆峒山高高地耸立,全被古木所包围。那是轩辕黄帝访道广成子的地方,从战国时期开始,方仙道就在那里经营。方仙道是最早的道教流派,战国时期的方仙道,就致力于对道教的名山洞天福地植被的保护。
茅山、武夷山、武当山、青城山、峨眉山、华山、泰山、衡山、嵩山,这些都是属于道教的洞天福地。从唐代开始,道士们致力于对这些洞天福地的全力保护,并且得到了历代朝廷的支持。在茅山,陶弘景时代,就得到了梁武帝萧衍的一道敕命,敕命茅山500里内的任何植物树林不能砍伐,而到了唐代,唐玄宗、唐文宗都先后颁发了敕命,开元23年唐玄宗给茅山颁发了一道敕命,然后竖成碑,上面严令规定,任何人不能砍伐茅山的一棵树。古树如果是毁掉一根,需补栽四棵。
如此严厉的环境保护法律在人类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类似的这样的一些法令。在青城山,在武夷山,还有其他道教的很多洞天福地,都能够看到。道教的洞天福地,它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那么就是这洞天福地,就有一〇八座,每一座的洞天福地,就是一个生态保护区。在这个保护区内,严禁砍伐。青城山,唐玄宗也颁发一个诏命,青城山唐代的界定是2000里,峨眉山界定1200里。衡山的界定800里。洞天福地,那界定的都非常清楚。那就是人类最早的自然生态保护区。
道教致力于对洞天福地的保护。他们把洞天福地当成了研究物种的基地。在罗浮山,现在留下来了几部罗浮山志,里面详细的记载了罗浮山的山系水系,矿物,植物,动物,昆虫,花类。非常详细,宫观,人文景观。记录那些动物、植物、昆虫的时候,描述得非常的细微,完全是一份一份的科学报告。记录了罗浮山的蝴蝶有多少种,蝴蝶是怎样蜕变的,它的形态,蝴蝶的蝶纹都非常详细。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些记载的时候,那完全是堪称是现代物类学,现代动物学,现代植物学。这些在道藏所收的一些山志中记载的十分清楚明确。
道教在对洞天福地的维护中留下了大量的历史的文献,我们能够看到他们为了保护洞天福地,为了保护这些生态区做出了重大的努力。华山现在留存下来的那一片片的森林都是道士辛辛苦苦的保护留下的。唐代的文献里面记载,在华山有一大片松林,那都是几百年的古木。有一些进山伐木的人看到了,他们就准备伐木。那道士劝阻,劝阻不了。那道士就开始长啸。长啸干什么?叫老虎,一群老虎就来了,就把那些伐木的人全部给吓跑了。他就是借用神灵的力量。所以以后再没人敢去华山伐木了,你一伐木,那老虎就来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洞天福地中,道士还研究了水系,研究了衡山的72座山峰,研究了武夷山的九曲水,水里面有哪些鱼类,山里面有多少种昆虫,有多少种植物,他们都心里有数、如数家珍。这在人类的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西方人研究物种,那都是达尔文以后。中国人研究物种,是战国时期,3000年之久的历程。研究动物,研究植物,研究昆虫,研究生物,研究矿物,这方面的成就,基本上都可以在道教的经典《道藏》中找到。

由于道教致力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洞天福地就被打造成了一个自然物种的基因库。据对青城山的调查,高等植物保存下来的300012种,动物11000余种,昆虫标本51426号,昆虫总数在1万种以上,青城山之所以能够得到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双遗产的这样一个殊荣,那就是基于道士二千多年来对青城山的保护和维持。青城山2000里,如此大的这样一个范围,包括熊猫、金丝猴,包括很多稀有的动物。如此丰富的自然的物种就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成为了物种的基因库。

峨眉山也是属于道教的洞天福地,它是属于36洞天福地之一,峨眉山的植被,现在的统计高等植物是13000多种。昆虫是5800多种,其中蝶类是286种,昆虫类有两万多种,武夷山也是这样,武夷山是被称为是亚热带地区的植物园、动物园。武夷山地区,现在保存下来的动物植物的物种五万多。如此巨大的物种宝库,如果我们去仔细的梳理,将会发现是多么珍贵。

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对于自然、环境,对于物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人类生态文明的构建,做出了其他宗教无法比拟的重大贡献。道教是天生的环境保护者。因为它在自己的修道的过程中,它会深刻的真实地体会到人和地球,人和周围的环境,人和万物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当树木森林被大片大片砍伐的时候,道士是会有感应的,当地震的时候,也有相应的感应。当物种在大量的大批的被毁灭的时候,也会有感应,这在道教的里面叫做天人感应,人和自然是相通的。环境与人类是相互感应的,人的所有作为必有回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种。这个不是迷信,也不是玄学。这是因果论,哲学上讲的因果论。当我们善待自然,当我们善待万物的时候,是的,自然也会以善意回报于人类。
道教在它的洞天福地的构建中,非常注重对人的自身心理环境的调适。我们现在一般只是讲自然环境,也就是外界的环境,但是道教还讲“内环境”。内环境就是自己的心理,自己的精神状态。道教主张过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不奢求,不浪费,不过多的去追求物质的生活,不追求感官的享乐,追求一种内心恬和、平静、清淡的生活。
人生活的目的,生命的价值究竟在什么?道教说得非常清楚,人要追求的目的是与万物共生并荣,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恬和。不需要争夺,更不需要互相的杀戮,只需要互相的关爱,善待自然,尊重生命。这个是道教的基本的生态观。长期以来,道教身体力行,它不仅仅是建构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理性的科学的生态观和发展观,也实实在在地在践行。不仅仅是说,更重要的是在做,用自己的行为来感化民众,让大家更多的一起投入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去构建一个生态文明的家园。
这个是道教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我们能够看到的如此丰富的一个文化遗产,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环境保护者、生态者、科学家的高度评价。2016年,世界基金会的总干事长和欧洲汉学家施博尔专程到成都来,跟我见面,就谈到了他们现在专门设立了一个基金会,叫做爱山基金会。爱山基金会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出资的,要做的工作,就是调查道教的洞天福地:洞天福地的分布情况,洞天福地的历史,洞天福地的现状,怎样保护来洞天福地,怎样来保护人类如此珍贵的物种基因库……他们就专门来做这个事。
今年中国道教协会又提出了应该将洞天福地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这些想法和构想,都是非常值得去做的。腾讯儒佛道频道成立五周年而专门来做这样一个洞天福地的专题,我觉得这恰逢其时。推进洞天福地的保护,让洞天福地成为新时代的中国生态文明构建的新高地,一定会做出可贵的贡献。谢谢大家。
(本文摘自腾讯道学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