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朋友圈里弱智的谣言会层出不穷?
相信每个人都有感觉:朋友圈有很多看起来很蠢、很low的内容,却是你的师长、朋友、亲人转发的,而转发这些的人许多看起来却很精明能干、许多还有很高的学历和职位。
哪些看起来很精明的人为什么会发这些呢?
小K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深入原因是,大部分人没搞清楚数据、信息、知识是怎么回事情。更搞不清楚这3者的特性,同时由于我们教育体制的原因,大部分人(即便他们可能拥有高学历和高职位)欠缺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没有对信息保持警惕性,并养成验证、批判、思辨的习惯!这样的情况下,谣言会层出不穷,无穷无尽。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区分数据、信息和知识。下面用一个例子说说:
数据:37.5℃
信息:
姓名:陈浩男 年龄:1.5岁 性别:女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时间:2010年6月8日13点20分 腋下体温:37.5
自述:小孩在楼下玩耍,上楼回家后父母观察到小脸特别红,所以为她测量体温,为37.5摄氏度
这个时候,37.5℃就有其意义了:是一个广州的一岁半小女孩在夏天(6月份)午后,刚结束玩耍后测试的腋下体温。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37.5℃成为了有意义的信息中的一个关键指标。但如果仅有这个信息,你能做什么呢?如果你家的小孩体温达到了37.5℃,你会做什么?
该知识出场了。
知识: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来自于医学教科书)
那为什么以上的表述是知识呢?
这些内容几乎在所有的医学或者保健的书和资料中都会看到,但其是知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被写在教科书上或那位权威专家曾经说过,而是因为
a、这是通过众多测量、病例、检验总结出来的:普通人体温都是这样的范围,而超出该范围证明存在问题。即这些内容来自于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b、这些内容在被总结出来后,还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在当时的时间和空间下对大部分人是正确的。只要不是“超人”,都遵守以上的规律。
虽然这个内容基本上成年人都知道,但不能改变其知识属性,只不过该知识点已经成为成年人的常识而已。
再看看人们是如何利用知识的? 以信息为基础,用知识进行判断:
小孩腋下温度37.5,那么体内温度应该是38.1-38.5左右,超过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1度左右,证明小孩体温当前是发热的。
但此刻小孩的体温是否能反映她的正常体温,还需要考虑额外的情况。由于6月份广州的天气已经比较热,小孩玩耍也会出汗,穿的也较多,体温是回家后就测量的,是否能真正反映小孩真实体温?
对策:先减少衣物、喝水、平静一小时后再测量。
· 避免勿信和传播谣言,记住以下几点 ·
信息是真假的问题,看到任何信息的时候要记得去【验证】,许多脑残的信息被转发是因为欠缺了“验证”这个环节!要保持警惕性,当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去网上查一下,许多已经别辟谣了。
不要轻信你自己或者别人(甚至许多所谓的专家、名人)的“经验之谈”:没有多角度的证明或者证伪的时候,这些都是一孔之见,可能靠谱也可能是骗子。
如果上面读完了,请用上面的方法分析以下的问题—
1、为什么转发以下的内容会显得很low,原因是什么?
“国人拍的《金陵十三钗》小鬼子票房为零。小日本拍的《贞子》3D将于9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而9月12日既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又是国难日。勿忘国耻!!作为中国人,敢不敢让 贞子3D 9月12日票房为零。”
2、下面看题目,你觉得那些内容可能是知识内容(摘自媒体标题):
亚残运-七人制足球中国0-8惨败 五人制大胜韩国
如何正确处理HTTP 404错误页面
三代iPad配备前后镜头尺寸更小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吸引568个项目签约落地 引资额达796亿
3、你的经验是知识吗?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17331899与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