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做PPT画思维导图学外语,为什么提升不大

文/田志刚

20世纪末的时候,这样一句话流传甚广:“二十一世纪的三大技能:电脑、外语、驾驶”。一个年轻人,如果不会这三样,你都不好意思到21世纪!

  那个时候,电脑还比较金贵。但今天电脑比手机都便宜很多,像大白菜一样进入了千家万户。搞英语培训的新东方已经上市经年,但大部分外语学了十几年的我们还是不会说、不会写甚至不会看。职业司机越来越少,汽车已经成为污染的重要源头。

旧上海有人说过:在中国如果会说一门外语,即便当不了买办,混口饭吃还是没问题的。而且更有数据说,熟练掌握外语的人薪水要比不掌握的人高出多少个百分比等等。

  现在,PPT、思维导图像养生教在大妈中流行一下大行其道,许多人热衷于去学各类美化PPT的方法,思维导图也画的越来越炫!

  如果仅仅靠你会外语、驾驶、会做优美的PPT能找一份好工作吗?估计很难!当然如果这些你完全不会则会影响你的发展,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某些技能成为个人发展的保健因素。

  技能的东西,需要重复和训练。传统的故事中,那些技能高手总让人心生钦佩,但真正的技能高手一定有超过技能的水平和能力:做普通木匠算是技能,但鲁班绝对不是木“匠”的水平,他具备更多的是艺术、设计、构思的能力。而后者可能要归于知识、创新的范畴。

  有识之士一直在批评大学生四年都花在了英语的学习上,在技能上费了太多时间而忽略了真正知识的学习。

在职场中,也有大量的人将大把时间花费在各种技能的掌握上,而不去探讨真正的知识,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出现了许多仅会记账的会计、仅会发招聘启事的HR经理、仅会用思维导图软件却没有思维的市场人员。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据说仅仅发过2篇英文的论文还是请人翻译的,估计她也不大会做PPT和用思维导图,但无碍她工作的价值。杨绛先生那句“你的主要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也是在启发那些没有下过苦功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轻人

  知识工作者:A knowledge worker is anyone who works for a living at the tasks of developing or using knowledge。他们的的工作更多的需要创造性,更多的是利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创造新知识,这里面需要技能但核心一定不是技能,更多需要的是“判断和决策”,这些都需要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