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书情缘(陆振动)
我的评书情缘
陆振动
(我是陆振动,七六地震生。十二生肖我是龙,曲吕村上有门庭。年少求学村庄内,十八弃笔从军行。三年军旅三载梦,也曾报国慰平生。修篱种菜小村外,退归林下务桑农。如今务工江南城,竹帘斜挑看晚晴,闲暇挥笔做书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刚上小学,在那个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溃乏的年代,能听听收音机就不错了,我最爱听评书,一放学回家,扔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拧开收音机,等着盼着听刘兰芳的《岳飞传》,单田芳的《三侠五义》,听他们讲评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历史年代,我醉了。也许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们不理解,至于吗,不就是听人讲故事吗。听书明理,谈古论今。他们哪里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啊。
随着现代网络文化的快速普及和发展,抱着收音机,一家老小听评书己不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了。电脑,手机,还有无处不在的广场舞,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时代的发展,引领着人们悄无声息的进步。
评书听得少了,可对于评书的书籍,我的兴趣却不减反增。千百年来的传奇人物,栩栩如生,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感天动地。跃然于纸上的刀光剑影、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与变迁;精美的文字,漂亮的插图,引人入胜。
我买的第一套评书,就是《岳飞传》,正是摘棉花的时候,骑着不太熟练的自行车,揣着在二叔磨面房里偷拿的一块多钱,晃悠悠地去肃宁新华书店把书买了回来。虽然摔了几跤,不敢让家里知道,怕挨揍。
后来不上学了,无论到哪,只要有卖书的地方,准少不了我。只要有评书,我都会买下,在里县留史镇花了十块钱买了一套《再续三侠剑》,要知道我干一天才挣九块二毛钱。现在想来,太有些年少轻狂了,不晓得量力而行啊。不过兴趣使然,无可厚非,总比赌了、抽了强吧,只当作下馆子啦。
虽然好买书却不善保管,不是丢就是破损,要不就是别人借了不还,总之也没几本了。
真正引起重视和收集评书是在2008年,在工厂上班,有大把的时间去北京的各个角落。买来的书也晓得妥善保藏。品相、数量逐步提高。周未的潘家园便是最好的去处,长长的书市、拥挤的人群、便宜的价格,不买上几本,枉来一番。淘书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享受。明代的肃宁发生了一起惊天命案,书名叫《蒸骨三验》,就是在那里淘的。望着我满满的书架,看着一本本收集的评书,我乐在其中,我的信条是:宁可束之高阁,不想今生错过。
漫步肃宁街头、巷尾、集市,很少再有卖书的场面出现了;特别是年代久远的书籍,它似乎离我们远去了。以往农闲时节,借书看书的大有人在。而今全被手机取代了。扪心自问,还有几人认真地读过一本书?谁家还有许多图书在?家里能找出的书也许是孩子们的课本吧。多读书,读好书,但愿文化中国、书香中国不是一句口号、一个梦吧!
^^^^^^^^^^^^^^
………………………………………………
^^^^^^^^^^^^^^
《瞎咧咧》征稿:即是瞎咧咧,就没有什么高要求,当然也没有最低要求。不管你是莫言贾平凹,还是翠花王大妈,喜欢瞎咧咧咱就可以发,你就把你闲滴没事瞎咧咧滴、酸帮撕拉滴诗、文往这发,谁爱点评褒贬,你愿意听就听,能改就改,不愿意听揍拉倒。 曲高和寡, 别担心点击量太少,没人看也没什么大不了,起码作者看、编辑看,再有其他人看咱就是赚头了。还愣着干什么,瞎咧咧吧,现在投稿的可都是元老。
点击链接:瞎咧咧系列征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