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6儒侠乱法农卒富国

题文诗:

儒文乱法,侠武犯禁,主兼礼之,此所以乱.

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

而群侠者,以私剑养.法之所非,君之所取;

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上下,四相反也,

而无所定,虽十黄帝,不能治也.行仁义者,

非所誉之,誉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之,

用则乱法.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人主兼举,

匹夫之行,求社稷福,必不几矣.古者苍颉,

之作书也,自环谓私,背私谓公,公私相背.

今以同利,不察之患,为匹夫计,莫如行义,

而习文学.义修见信,见信受事;文学习也,

则为明师,明师显荣,匹夫之美.然则匹夫,

无功受事,无爵显荣,为政如此,国乱主危.

事不相容,不两立也.斩敌,君主,

慈惠之行;拔城,君主,廉爱之说;

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饰;富国以农,

敌恃卒,而贵文学;敬上,畏法之民,

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得.

平养儒侠,难至用兵,所利非用,所用非利.

故服事者,其业,游学日众,世所以乱.

【原文】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子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译文】
     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游侠使用武力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所以,法令反对的,成了君主重用的;官吏处罚的,成了权贵豢养的。法令反对和君主重用,官吏处罚和权贵豢养,四者互相矛盾,而没有确立一定标准,即使有十个黄帝,也不能治好天下。所以对于宣扬仁义的人不应当加以称赞,如果称赞了,就会妨害功业;对于从事文章学术的人不应当加以任用,如果任用了,就会破坏法治。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君土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原文】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译文】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厂的。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熟悉学术的办法更好了。修好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君主信任就可以做官;熟悉学术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荣。对个人来说。这是最美的事了。然而没有功劳的就能做官。没有爵位就能显荣,形成这样的政治局面。国家就一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赏,却又崇尚仁爱慈惠的行为;攻城大功的人本该授予爵禄。却又信奉兼爱的学说:采用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来防备战乱,却又提倡宽袍大带的服饰;国家富足靠农民。打击敌人靠士兵,却又看重从事于文章学术事业的儒生;不用那些尊君守法的人,而去收养游侠刺客之类的人。如此理政,要想使国家太平和强盛足不可能的。国家太平的时候收养儒生和游侠,危难来临的时候要用披坚执锐的士兵;国家给予利益的人并不是国家所要用的人.而国家所要用的人又得不到任何好处。结果从事耕战的人荒废了自己的事业,而游侠和儒生却—天天多了起来,这就是社会陷于混乱的原因所在。

(0)

相关推荐

  • 韩非子050五蠹第四十九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一兽众,人民不胜禽一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

  • 五蠹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是韩非的代表性作品,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韩非的社会历史观和法治主张.指出了清除儒侠等五蠹之民的必要性,结构宏伟,气派宏大,是历来公认的代表作.蠹(dù),即蛀虫,这是比喻危害国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0明法赏必耕战除蠹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0明法赏必耕战除蠹 题文诗: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多资易功.治强易谋, 弱难为计.周灭于纵,卫亡于衡.使周卫缓, 纵衡之计,严境内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 尽其地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9纵横非实法术强内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9纵横非实法术强内 题文诗: 今则不然,士民儒侠,纵恣于内,其言谈者, 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 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纵衡之党, 则有仇衷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8耕富战贵言谈轨法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8耕富战贵言谈轨法 题文诗: 人主于言,说其辩而,不求其当;臣用于行, 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故天下众,其谈言者, 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 盈廷而政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7一法非智不慕信士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7一法非智不慕信士 题文诗: 世所谓贤,贞信之行;所谓智者,微妙之言, 上智难知.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 民无从识.糟糠不饱,不务粱肉,短褐不完, 不待文绣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5峭法严刑私立公灭

    题文诗: 有不才子,父怒弗改,谯之弗动,教之弗变. 以父母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 而终不动,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以官兵, 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节易行. 父母爱不,足以教子,必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4仁未必治民易服势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4仁未必治民易服势 题文诗: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以宽缓政,治急世民, 犹无辔策,而御马此,不知之患.今儒墨家, 皆称先王,兼爱天下,视民如母,何明其然? 儒墨皆曰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3仁古不今事异备变

    题文诗: 古者文王,处丰镐间,地方百里,乃行仁义, 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者,处汉东地, 方五百里,其行仁义,割地而朝,三十六国. 荆文王也,恐其害己,举兵伐徐,遂而灭之.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偃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2称俗而行事因于世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2称俗而行事因于世 题文诗: 尧王天下,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 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监门服养, 不亏于此.禹王天下,身执耒歃,以为民先, 其股无胈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不期修古论事为备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不期修古论事为备 题文诗: 上古之世,人少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 使王天下,号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 恶臭伤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