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知集团 的投资逻辑(减水剂)

垒知集体目前有两大业务:减水剂和综合检测服务,其中减水剂营收占比超7成,检测业务占比1成出头。【大行业,小公司】,但是一场供给侧改革突如其来,行业的投资逻辑和竞争格局彻底转向。机制砂(因此不少河流和湖泊生态严重恶化,环保问题不断。环保可是大事情,各级政府立马加强对天然砂石采掘的监管,引导使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减水剂行业。机制砂加速淘汰中小企业,头部企业技术、服务优势明显;行业门槛大幅提升,这三大逻辑足以驱动中长期减水剂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类比与牛股

深入研究减水剂后,叶秋发现减水剂和防水材料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1、减水剂和防水材料占下游成本都很低,也就2%-3%,但是作用却很显著,行业空间都不小,减水剂有四五百亿的空间,防水材料有近两千亿的空间。

2、客户都是B端和G端,应收账款都比较多,被下游拖欠资金,但是坏账风险较小,因此上市公司资金优势明显。

3、行业集中度都在加速提升,并且头部企业在大幅扩张产能,供需匹配节奏十分舒服。

4、行业竞争格局大幅改善,龙头优势明显,防水材料初步形成三巨头,减水剂也已经形成两超一强格局。

5、财务上都验证以上三点逻辑,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在大幅改善,盈利能力强劲。营收和净利润维持高增长,且头部公司对未来三年保持高增长信心十足。

结合减水剂和防水材料的赛道特点,这两个行业相似度不少,行业集中度提升逻辑很清晰,头部企业在资金、产能和服务能力上优势显著,业绩将持续维持高增长,股价必然也会水涨船高,牛股不断。

减水剂主要靠旗下子公司科之杰运营,目前已经在全国15个地区构建基地,并且在福建、重庆、海南等区域市占率第一,在江浙沪等地区排名第二,竞争优势明显。

检测业务靠健研检测集团运营,采取跨领域、跨区域的方式开疆拓土。

跨领域指公司通过获取更多的检测资格来覆盖更多的检测领域,跨区域是公司在不同地方建立检测机构,成长逻辑比较清晰,主要依靠公司的执行力和技术水平。

公司控股股东为蔡永太,持有17.6%的股份,其他高管合计持有10.5%的股权,股权激励比较合理,并且高管表决权划归给控股股东,股权结构相当稳定。

二季度社保基金新进,成为公司的第五大股东,算是对公司投资价值的一种认可。

公司上游为环氧乙烷、聚醚单体等化工原材料,作为混凝土的外加剂,下游为地产和基建工程等领域。

总结:公司股权结构稳定,高管股权激励形成利益绑定;目前有两大业务,以减水剂为主,并且在不少地区市占率第一;上游为化工原材料,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下游为地产和基建,有一定周期性。

这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分析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7年前和17年后公司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状态。

2017年前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要么负增长要么微增长,整个经营态势不堪入目。

然而2017年后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迎来快速增长的趋势,整个企业经营态势焕然一新。

并且这还是在毛利率和净利率双降的情况下实现的,公司的净利润提升纯靠营收高速增长。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2017年以前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半死不活,2017年后那么盈利能力(毛利率和净利率)大幅下降,净利润却突飞猛进。

财务是果,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才是因。

好因才有好果子吃,恶意结好果,那么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靠运气赚来的钱,终究会凭实力失去】。

只要挖掘到这种【因】,并且通过严密的推理演绎,确认这种【因】是中长期的趋势,不可逆转。

那么恭喜你,因为你大概率找到了一只未来的牛股。

看过叶秋前面写的减水剂行业文章大行业,小公司,这个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将会出现3倍大牛股!

应该都能猜到减水剂行业的变数来自于2017年环保和机制砂的推动。

环保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妥妥的不可逆的中长期趋势,这才使得减水剂行业有看头,有搞头。

有看头是因为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巨变,从原来的小作坊遍地,劣币驱逐良币,演变成现在的龙头抢占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加速淘汰出局,妥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大逻辑。

有搞头是因为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逻辑下,头部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大幅改善,呈现向好的经营态势。

并且当前两家头部企业苏博特和垒知集团估值并不高(动态PE在20附近),有业绩成长,有估值优势,一股【真香】的气息扑鼻而来。

用游戏的说法就是运气爆表,武器从废铁级别一下子淬炼到白银级别,这就是减水剂行业的现状。

话不多说,继续分析垒知集团的生意特征。

知道减水剂行业的大变化后,我们重点分析2017-2019年的财务数据。

公司的费用率基本稳定在15%附近,比较稳定,在规模效应下,公司的费用率大概率呈现一个稳定的下降趋势,但是变化也不会太大。

费用率稳定,但是公司的净利率变化却比较大,在9%-12%波动,主要是因为毛利率从26%变为30%。

因此毛利率对公司的净利率影响比较大,是我们在分析公司的业绩时要重点关注的点。

一个比较重要的投资常识:对于制造业来说,由于固定成本比较刚性,毛利率波动几个点,看似变化不大,实际上贡献的利润弹性极大,往往是一家公司业绩超预期的来源之一。

对比2018年和2019年,在营收增速不如2019年的情况下,凭借毛利率提升3个多点,公司的净利润增速高达66%,基本上是近10年的最高增速,这就是弹性。

原本以为公司是典型的重资产,但是公司的固定资产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

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方面是公司还有检测业务;

一方面是公司有不少产能还处于建设阶段,还未释放,并且这也符合减水剂的服务属性增加的特征;

还有减水剂原本低门槛、轻资产的属性,不过目前行业门槛大幅提高,服务属性加强,轻资产反而成为优势。

后续要关注公司产能释放的节奏,是否有足够的需求来承接,如果需求足够刚性,那么公司的业绩确定性将大幅提升。

公司近些年来的应收账款呈现下降趋势,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一方面是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的议价能力提高,一方面是机制砂带来行业的定制化属性和服务属性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凸显。

总之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符合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也是公司商业竞争力提升的佐证。

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一般,但是在逐渐改善。

结合应收账款和存货以及营运资本的变化,净现比小于1 ,主要是应收账款过多导致的。

净营运资本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幅度不大,并且大致上维持稳定,证明公司的产业链地位还是有所提高的。

2017-2019年公司的ROE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更是达到15%以上。

从公司的生意特征看,公司的总资产仍处于快速增长状态,还处于扩张状态,还有将近1倍的产能即将释放,营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并且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并不高,还有提升空间,因此公司的ROE大概率仍处于上升趋势。

拆分ROE的结构,我们会发现公司属于较低利润,中高周转的生意,总资产周转率的提升是ROE提升的关键。

公司的营收增速还大于总资产增速,随着公司产能的释放,营收将进一步提升,总资产周转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顿分析下来,公司的毛利率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大,要关注原材料成本的价格趋势。

公司的ROE还有提升空间,主要靠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财务杠杆的提高。

总资产周转率重点关注产能的释放节奏和下游需求情况,财务杠杆则看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对上游的议价能力。

混凝土由水泥和石砂组成,同时需要添加减水剂来提供混凝土的性能。

减水剂在混凝土中有两大作用:一个是减少水的用量,一个是减少水泥的用量;应用于核电、桥梁、高铁、隧道、高层建筑等领域。

随着近些年水泥价格的水涨船高,减水剂的作用愈发重要。

减水剂下游主要应用于预拌及预制混凝土,涉及到水泥和混凝土,减水剂的需求也和房地产和基建工程增速息息相关。

2019年聚羧酸系减水剂(第三代减水剂)的规模约1300万吨,按照3000-4000元/吨的单价测算,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市场规模约为400~500亿元。

外加剂总产量从 2005 年 237.8 万吨增长至 2015年1380.36 万吨,近十年的年化增速为 19.2%。

但是考虑到经济增速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虽然说还有城镇化以及旧改的需求,未来行业增速大致会维持和GDP一致的水平。

虽然行业增速一般,但是行业的渗透率和集中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也是该行业的成长逻辑。

目前我国预拌混凝土渗透率仅在50%左右,而美法日澳等发达国家普遍在70%-80%以上,国内发展较为领先的江苏,浙江等省份商混渗透率也均已经超过70%。

因此无论是参考国外发达国家还是国内发达省份,商品混凝土的渗透率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减水剂主要用于商品混凝土。

再者是集中度的逻辑。

由于下游混凝土行业较为分散,减水剂也呈现分散格局。

目前行业内还有2000多家企业,但是掌握母液合成技术的不超过300家,仅仅80家企业具有大规模母液合成能力。

也就是说行业内85%的玩家是弱鸡,只为混口饭吃,并没有实际能力,因此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空间是巨大的。

目前垒知集团的市占率仅为5%左右,假设未来5年外加剂的行业增速维持在5%的增速,那么5年后市场规模为520亿-640亿。

如果5年后垒知集团的市占率为15%,那么营收将为78亿-96亿,相对于2019年25亿左右的外加剂营收,公司还有3-4倍的成长空间。

实际上考虑预拌混凝土渗透率渗透率的提升,公司的成长空间会更大。

总结:减水剂是比较传统的建材行业,市场空间和增速都比较明确,不具备突变性。只要公司具有竞争优势,那么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是大概率的事情。

因此对于垒知集团来说,渗透率、集中度提升下的市场空间还相当广阔,关键还是要聚焦于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及公司的成长驱动力上。

空间很大,能不能吃到还得看本事!

优势

公司目前是国内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龙头企业, 2019 年度公司混凝土外加剂表观销量为 117 万吨,市场占有率为 5%。

行业有行业的特性,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果既符合行业特性,又在特性外有所创新,那竞争优势自不用多说。

当然这样的企业一般比较稀有,一般如果能够符合行业的特性,各方面都领先对手一筹,这样的企业已经具备投资价值。

垒知集团的投资逻辑在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因此竞争优势势必须围绕着行业特性,并且领先行业内的绝大部分玩家,否则这个逻辑就是空中楼阁,不足以成为投资的基石。

我们先来看看减水剂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何在?(更多公司深度分析文章,欢迎关注同名公号:叶秋的投资哲学)

a.环保趋严,中小企业淘汰出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b.下游商品混凝土以及建筑施工行业逐步转向集中采购,对企业的资金垫付能力和产品服务要求大幅提高,普通公司根本无法达到集采要求,头部公司蚕食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c.机制砂取代天然砂,不同地区的机制砂质量和规格参差不齐,对减水剂企业产品质量和配套服务要求大幅提升。

行业由原本的标准化产品逐渐演变为多种类的非标化产品,定制化服务属性大幅提升,头部企业无论是在研发技术和行业经验上占据优势。

供给端:环保、机制砂政策下的供给侧改革驱动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下游需求端转向集采,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在供需的双重共振下,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像极了防水材料,确定性很强。

回到垒知集团的竞争优势上,公司主要有渠道、服务和技术研发优势。

外加剂(减水剂)属于典型的短腿行业,服务半径仅有150公里,比防水材料(约500公里)短上不少。

小短腿行业意味着要想实现区域扩张,必须在当地建基地厂房和服务网点,因此如果哪家公司在全国布局上有优势,不仅能降成本,更有利于抢占市场。

具备完善且流畅的销售渠道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方面外加剂渠道建立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外加剂的服务属性越发重要,导入下游客户费时费力(很多客户需要对减水剂进行反复验证)。

一旦企业建立起销售渠道,取得客户信任后,具有服务优势,客户黏性也会比较好,其他竞争对手短时间内难以迅速切入市场。

目前垒知集团拥有18家控股子公司,14个产业基地,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分布在福建、重庆、贵州、河南、陕西、广东、浙江、湖南、江西、江苏、河北、四川、云南、海南等15个省份。

凭借着完善的渠道布局以及迅速的服务响应能力,公司在福建、贵州、重庆、陕西等地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未来随着公司进一步扩建渠道,深挖潜在市场,公司的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研发实力上看,公司研发人员共70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4.6%;硕士以上学历员工13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5%,研发费用高达1.24亿,这已经远超过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营收。

外加剂兼具化工和建材两大属性,既有前端的化学生产,又有后端工程服务性质,只有具备强大研发实力的公司,才能提供优质的定制化产品,中小企业实在难以竞争。

总结:减水剂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十分清晰,垒知集团有渠道、有服务、有技术,竞争优势明显。

未来大概率能提升到15%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于现在的营收还有3-4倍的提升空间,未来几年的成长性依旧值得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