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前我不想禁欲:《火口的二人》中感官《失乐园》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故事。
城市成为废墟及狩猎场,荒野充斥暴力与死亡。
当文明崩溃之后,除了生存,还会有什么事是必须计较的?
是欲仙欲死,也是欲生欲死。快活兴奋到顶点后,有如搁浅一般享受着生与死并存的高潮,喷发而出的情欲比起火山爆发来得猛烈。谈性谈爱之余,《火口的二人》让享受当下,成为末日之前的实时性爱。
爱,欲望,占有,规范,道德,归属,终点,欢愉,深渊,死亡。
看起来是一份无限堕落的异色爱欲书写、一份有罪之人的无耻辩白,事实上是一份直指生命核心的诚实自我对话:
关于爱的萌芽,生长与消退;
关于享乐作为一种崇拜爱的仪式;
关于性爱之中,作为在射精后即凋萎的男人,对于女体之无限高潮的嫉妒、向往、畏惧终而甘心臣服;
关于人类瞬息万变的情感、肉体、认知与其对于永恒所能做的渺小努力。
导演荒井晴彦的《火口之二人》 改编小说作家白石一文作品。
电影长度为115分钟之中,充斥着17场床戏,主角柄本佑、泷内公美几乎由头做到尾。
《火口之二人》
生是什么?爱是什么?
《火口之二人》讲述了回乡结婚的直子,回来找旧友贤治帮忙搬东西。一早去排队买特价48寸大电视连蓝光机。电视装好了,她开始挑逗贤治,我们才知道二人是旧情人。
因为贤治搭上另一女人,二人分手,贤治跟新欢生了儿子,结了婚,后来又闹小三被发现,老婆要跟他离婚,带着儿子跑了。贤治没工作四年,每天颓废,窝在老家睡觉。
直子一直在打散工,却遇上了在自卫队当军官的新男友。
直子在准备结婚倒数十日前回到老家,最怀念的是贤治的身体,想回来找他过最后一夜。
贤治的性欲被挑起了,最后一夜,变成了最后五夜。第一夜后贤治再敲门来,长驱直进,二人连场床战,直子禁不住贤治的央求,答应跟他搞到婚前那天。
电影中大胆的性爱场景,加上以哲学性的方式直视生存的本质十分吸引我。透过禁断的肉欲关系,反覆体验每个瞬间的死亡与重生。
导演荒井晴彦十分擅长情欲描写,以及在乱世与孤独中寻求体温的求生感,可以说是改编白石一文小说的绝佳人选。
本片更是将导演前作《日本的天空下》的概念移植到本片,从二战时被迫压抑情欲的男女,以及少女爱上已婚男的情欲觉醒,变成《火口的二人》在311大地震后,即将结婚的直子与前男友贤治的爱欲。
彻底表达只要有爱、只要有人相伴,哪怕火山将要爆发,在爱与性之前,皆不再重要!也让所谓的性爱,成了面对灾难时,唯一的出路。
纯情、纯爱的定义又是什么?
是教室里午后阳光照射的女同学侧脸,还是在河边骑着脚踏车的情人的背影?
我一直相信:竭尽全力靠近爱的本质,并放弃所有生而为人所能放弃的东西,纯粹的、终极的爱欲。
至于是否还能在灾难之后存活,对于如此深爱着的两人而言,已不是需要考虑的事。
毕竟,就算火山毁灭世界,而他们终将死亡,于此之前,尝过最快乐、最欢愉时光的他们,也将不留下任何遗憾。
并整理好心情,迎接生命终结之时!
《X你的世界末日》
不管世界有多烂,你都要好好活下去
和日本的极致之美的不同,改编自同名漫画的英剧《X你的世界末日》也是将爱与欲表现的淋漓尽致。
《X你的世界末日》讲述一对17岁的男女离家出走的故事,但这不是一般青春片,男主角是一个自认心理变态的人,他对所有事物失去感觉,从小以杀害动物为乐,并计划杀死更大的猎物,这时女主角出现在他面前,成为他的最佳猎物。
女主角主动亲近他,而他只是一心想杀死她。但女主角也不是省油的灯,经常口出狂言,完全不顾后果的行动惹怒身边所有人。她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爱,又经常被继父骚扰,所以打算投靠十年没见的父亲。她怂恿男主角离家出走,而他爽快答应因为他想在路上杀死她,结果他们踏上一场意想不到的旅程。
这样的开头够吸引力吗?
两个人踏上寻亲之旅,却步步出人意表,明明应该是一个晦暗的故事,但拍来充满黑色幽默和荒谬感,令观众一边笑一边紧张剧情发展,也一边为这两个主角心痛。他们之所以会形成如此古怪的性格,肯定与家庭脱不了关系,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严重影响另一个人的行为。
一个对生活无感的少年,跟一个愤世疾俗,对任何事物都不满的少女,即使两个人最初走在一起不是因为爱,但在经历种种以后,却最终学会最简单,却又最原始的爱,而他们的爱又是如此纯粹,即使他们犯下离经叛道的过错,彷彿也情有可原。
看完《X你的世界末日》,你会发现不管对世界有着诸多不满,不管世界有多烂,也总有活着的理由。
如果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爽,不妨跳出一步,生活不会因为你作出改变而变得美好,但至少你的自我感觉会良好一点。我作出改变,我尽了力,我无憾。
末日是什么意思?
对于末日,人们总是先入为主的想到末日的情景,比如核灾变、陨石落下、大海啸、病毒扩散、地壳变动还是超能力肆虐造成末日?此类的艺术作品也是不绝于耳。
末日对我而言,
就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没有熬过去的可能,只有终局。但我不想往实证的方向钻下去,说是小行星撞地球、太阳燃烧殆尽,还是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第六次大灭绝。
我想,末日更像一个意象:若一个人看世界只会变得越来越差,直到毁灭,不论多努力都没用。
那么,他可以怎样处世?这个末日的世界,可以指全人类生活的地球,也可以指一个人的生活世界。
如果一个人,被医生告知他患了末期癌症,只有三个月命,那就是他的世界末日。
剩下那三个月,是走向终局的末路。那是客观的现实,不能靠调整心态去改变。
如果一个科学家基于十分充分的证据,得知小行星将会在一年内撞向地球,那便不是旁人一句不要那么悲观便可以处理得到的实际问题。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拍摄《牺牲》的时候,癌细胞已在侵蚀他的肺部。
若绝症对一些病人来说就如世界末日,《牺牲》所呈现的就是塔可夫斯基面对末日的态度。
《牺牲》的男主角亚历山大,是个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不相信上帝。可以说,除了信仰以外,亚历山大什么都不缺:名利、妻儿、还有一幢海边大屋,但是他不快乐。
就在亲友团聚在亚历山大的大屋里准备为他庆祝生日的那天,核战爆发。浩劫当前,亚历山大向上帝许愿:我愿意放弃一切,名利、妻儿、房子,终身禁言不语,只求你让一切还原。另一方面,他那奇怪的朋友,邮差奥图,让他往那个被人视为女巫的佣人玛莉亚的家,跟她睡一觉。亚历山大也照做了。
一觉醒来,什么也没有发生,包括本来已爆发了的。亚历山大信守承诺,趁家人不觉,放火烧了大屋,也不费唇言解释,最后被当作疯子抓去了。
医护人员把亚历山大载走的时候,亚历山大的小儿子躺在海边树下,不知道父亲已经离开。
电影最后一句对白,也是小男孩唯一的一句话:“太初有道。为什么呢,爸爸?”
那棵是枯树,是两父子一起栽种的,亚历山大还教儿子为枯树浇水。作这事并无实际作用,就如《都灵老马》在末日吃的一顿饭。
那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像一个仪式。
有趣的是,亚历山大当过演员和讲师,是个靠一张嘴赚钱的人,却为了世界立愿禁言;他的儿子在整出戏都没有对白,直至结局的那一句。
儿子开声,仿佛是留着一口气久了,终于继承了父亲的一盏灯。
栽种枯树,犹如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