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宛建勇:故乡的水、山、平原
“中原红木杯”
文 :宛建勇 / 图:堆糖
最近偶然读了一本名叫《水韵新津》的书,越发觉出故乡新津的可爱。若论山川名胜,在中国可谓不胜枚举,而像这么一块小地方,方圆不过三十余平方公里,居然水、山、平原俱全且佳,实在是稀有之事。
新津向以水而闻名,连名字都带着水的味儿,略略一数,境内的河流就达五六条之多。这些河流如蛛网密密地分布在平原之上,给这块沃土带来了丰润与富饶。她们常年波光闪耀,彼此应和,蜿蜒而行,最后于五津镇的东南聚势而去。望着滚滚的波涛,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生命的伟力,产生无边的遐想,当年“三苏”大概就是得了这水的灵气才写出了篇篇奇妙锦文的吧?
如今的新津得水之益恐怕是最多的。这些河流都被利用了起来,而尤以南河为最。南河逶迤而至县城之时,早已是温和的少女,全无一点狂暴之气。宽宽的河面碧波如镜,河堤屈曲蜿蜒,两岸景物也因之时时变化。翠柳、碧草、高楼倒影其中,凌凌水波之上漾着竹叶状的小舟,别有一番情致。倘若傍晚时分,一道橘红的霞光斜射在水波上,渔船上,打在渔夫的脸上,就更是一幅绝美的渔猎图,因之新津便有了“渔舟唱晚”的名景。我是极爱这画卷的,新津人也久已习惯在喧嚣的尘世生活之余,来观赏这一美景。你看,沿河长达数里都是茶楼,在此喝茶的人不计其数,老少皆有,同时还有不少的垂钓者。看着鱼钩上活蹦乱跳的鱼儿,你定也少不了那份收获的惊喜吧。而且你也不妨挑选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邀上三五个挚友,在此坐下。捧上一杯清茶,斜靠着藤椅,一边品茗一边和老友叙谈,风轻轻的,阳光柔柔的,而河水就在你脚旁羞涩地流着,流着,生怕惊了你的闲谈。无论你有多少的不快意,便全在这河水的柔情下如烟般消逝了,惟剩下平和与惬意。我曾走过一些地方,像新津这样的品茗之所还未遇到过。因此这些年来,我也成了这儿的常客,不忍舍它而去了。看来新津的水的确有非凡的魅力,要不新津这么会得“东方的威尼斯”的美誉呢?
新津的水太有魅力以至于每每让人忘却了它的山。山水相依,没山的水总是缺乏足够的灵气的。你看大海不是水的王国吗,然而永远望不到尽头的水,看久了总让人觉着乏味,一如人的情感太泛滥了,就会成灾。而新津的水恰有山的映衬,多而不滥,山光水影恰好相得益彰。新津的山与水是天生的一对儿,山也似水一样的灵秀。这里的群山海拔不过几百米,没有突兀挺拔直插云霄的山峰。在这儿你是找不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的,这儿是别一番天地。我曾于晴朗之日登到高处欣赏过新津群山的姿容。近处的山体在阳光下是看得分明的,山上植被茂盛:高大的树木呈献出浓浓的翡翠绿,在大块的浓绿之间则夹杂着青灰色的灌木丛以及醒目的红色,那是农人的田畴。若再往远望,山的肌肤就逐渐模糊起来,最后只能望见她们那青色的庞大躯体在天幕底下不断延伸,一直蔓延到天际和天空混为一体;一匹匹的群山在天底下划出一条条柔美的弧线,她们那滚圆饱满的躯体蕴藏着来自地心的力,然而并不外露,不似蜀中其他群山将这种力尽展无疑,故而那些山总是奇峰突兀,棱角分明,似乎经刀斧砍削过一般。大概当年老子就是相中了新津的山秀美而不乏力度,含而不露,恰与道家主柔之论相契,才到此隐居吧。但是已无从考证。不过更令我们吃惊的是这儿的修觉山还曾被列为中国名山。据1633年墨会斋刻本《中国名山录》所载,当时入选此书的天下名山仅仅只有50座,而修觉山竟然位列45位,排在青城山、岳阳、点苍山之上,其名气于此可见一斑。明朝竟陵派代表钟惺还特意撰文写了一篇《修觉山记》来描摹此山胜景,此文也即成了他本人的散文佳作,后之刊录者是绝不敢将此文遗漏的。只可惜后来修觉山数度被毁坏,已没了当年的美丽,变得甄没无闻了。
其实以地貌而言新津的山倒不甚多,而是以肥沃的平原为主。众多的河流从平原穿行而过,带来了充足的灌溉用水,因而这里很早就点燃了文明之火。人们在龙马发现了宝墩遗址,在花源发现了商周遗址,还在文井发现了战国遗址。直到如今这儿的平原仍然是养育乡人的沃土。看吧,春天的原野正焕发出昂扬的生机。远远望去菜花正开得旺盛,密密麻麻的花朵压满了枝头,汇聚成金灿灿的一片,不断向天际扩展,在阳光下疯狂地燃烧。而这金黄之外,则是浓浓的绿。历冬的麦苗正在茁壯成长,很快由淡绿而深绿;大块的麦地时而连成一片,时而被菜田分割开来,绿与黄交相映衬。她们都将在不久之后奉献出诱人的果实;在这黄绿交错的原野之上,则随处散落这大小不一的村落。然而你却很难窥见农家屋舍的全貌。因为它们时常被茂密的竹树所遮掩,只露出小小的一角,或是飞檐或是雪白的墙壁。
这就是新津的平原,美丽而富饶,与充满灵秀之气的山水,共同构成了我对故乡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