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文化
认识几个字,并不等于你有文化,会某项专业知识并不等于你就是一个大家和学者。最近,人们总把那些会认识几个字的人当作有文化的人,把有点某些专业知识的人当成学贯中西的学者和无所不能的人。
当然这与微信和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有关。
有时我们自己也容易犯错,只是认识几个字,就真的以为自己有文化,甚至把自己当成一个文化人。我们把几个文字机械地罗列起来,把顺序排列好,这只是一个机械的技术活计,而不是文化现象。
目前国学突然受宠,传统文化热是一件好事,当然是发扬光大和发展地热和。而一些人一转脸就立马变成了国学大师,言必国学,口必文化。人总是喜欢标新立异地,喜欢新潮。就如穿衣戴帽,赶时髦、跑前卫是人们的习惯。谁都希望把好的东西往自己身上拉或堆砌,拉得好也不是不可,但把一个美好的东西,不符合时宜或与你不相配的东西拿来,肯定是不合适宜的。蒙拉丽莎的手漂亮,放在你胳膊上不合适,鲁迅的“一”字胡放在你的唇上肯定不像一个投匕首的战士。放在应该的地方才是他的本位。
我们进城开会,有时就挑几件好衣服穿上,总怕被城里人笑话。然而一进城,原来发现人家随意地穿几件汗衫在身上,休闲而大方。我们却格格正正,拘束得很,人家一看就笑:土老帽一枚。我们穿着毕挺的衣服坐在那里,非常不自在,才知道我们天生摆脱不了乡间的土。
不具备那个素养,我们就不要装成那个样子。国学固然是好东西,特别是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泽来,更加美丽耀眼。然而让一个不是讲国学的或不懂国学的人用来装点门面,总有些难看。但有时还是要装的。记得晋时很多人就假装随意睡在路边,学做阔人的样子。因为那时的学者阔人都喜欢吃“五石散”,那东西吃了身上就发烧,发烧身上就难受,心烧火燎,于是就睡在路边,很时髦。于是天下一些人就开始学做这个样子,经常无故倒在路边睡着。其实那是在装文化、装阔人、装洒脱。
读了几天书,或进修了一下,或见过几个名人,甚至与某个名人合个影,就觉得自己是名人,这也是一个通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与英雄一起觉得自己是英雄,与明星一起觉得自己就是明星。现在饭店、酒馆流行悬挂老板与某大腕或明星的合影,也是这个心理。有时我走在合影前,就觉得矮了三分,这种心理在务实的今天有些可怕。
我见过一个人,说到某阔人,他说认识,喝酒过;提到某领导,说见过,吃过饭;聊到某大款,立马说是朋友,说经常约他去玩。他们手机里经常备有这些人的相片、合影和电话。为了让你相信,有时非要你看他的手机。一般情况装的多,真的少。会一样知识,就觉得自己是文化人,甚至什么都会。侃侃而谈,指点江山,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其实那是愚蠢。有时想到鲁迅讲的一个故事:说某人经常夸耀说与某阔人说过话,人家跟你说什么,他说阔人说:滚!我想,当这些人在炫耀的时候,是不是人家也说过:他妈的真讨厌!
认识几个字,就以为自己是文化人,那是断断不可的。只会自取其辱。谁不认识字,也许有的中学生认识的字比文豪都多,但你能说他是文学家?在近年的电视古诗词、楹联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中学生中,他们像耀眼的明星,只能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背诵和记忆基础,但说明他们是文化人和学者,非也,这样说的唯一后果是会捧杀了孩子。
文字是工具,文化是知识、语言、道德、操守、见识等等的综合体。千万不要自欺欺人,也不要学做晋人吃了“五石散”睡在路边,那中“路倒”,而不是学者。
请点个赞呗。谢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