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 诗意 赏析 朗读

清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者简介]赵翼(1727——1814),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早年家境清贫。自六岁起,即随在私塾任教的父亲就读于外。十二岁为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奇之。十五岁,父卒,迫于生计艰难,他接过父业,挑起生活重担。十九岁入府学,成为秀才。在此后的数年中,他一直应聘为富家课徒。乾隆十四年(1749年),私塾职被解雇,饥寒驱迫他离家北上,投奔作幕于京城的亲戚。时年二十三岁。

抵京后,赵翼以其文才受知于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刘文正公延至家,纂修《国朝宫史》。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由于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国朝宫史》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富于藏书,加以汪由敦本人深于文学,又极爱赵才。积以日月,赵翼的诗文修养不觉大进。在此期间,赵翼虽在会试中边遭败北,但仍然以文理畅通而先后考取礼部教习、内阁中书。乾隆二十一年,入直军机。此时正值清廷兴兵征计西北准噶尔,军事文书往返频繁,为赵翼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尹文端公、傅文忠公咸倚重之。其扈从行在,或伏地草奏,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切应奉文字,几非君不办。辛巳(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殿试拟第一,高宗以清代陕西未有元,因取第三,卷互易,即王文端也。授翰林院编修。以后数年,他相继参加了《平定准噶尔方略》和《御批通鉴辑览》两部官修史书的编写,还数度主持乡会试事宜。乾隆三十一年冬,出任广西镇安知府。地固边徼,虽民淳讼简,而仓谷出入,吏缘为奸;为痛革其弊,民大悦服。寻奉特旨,令赴滇参军事,筹划与缅甸的战事。说经略:大兵欲渡戛鸠河,则偏师宜由蛮暮老官屯进,庶两军可互为声援。功卒以济。一年后,复返镇安。乾隆三十五年,调守广州。获海盗一百八人,按律皆当死,乃条别其轻重,戮其魁,馀多遣戍。未几,擢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他当初在广州处理失误的一桩旧案被朝廷追究,受到降一级调用的处分,当路将奏留,以母者力辞。归里侍养者五年,暨终制,遂不复出。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他取道山东赴京,打算在宦海竞渡中再决雌雄。行至台儿庄,忽患风疾,双臂不能自主,他只好向命运屈服,掉头南归。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归隐生涯。乾隆五十二年,闽督李侍尧征台湾,道常州,邀往赞画。李素精严,君则济以宽大。时兵将云集,群谓不日荡平;君独难之,亟清密调粤兵为备。及兵败,李乃服其先见。事平,欲奏起,仍坚辞。既归,复以著述自娱。主讲安定书院。往来常苏间,所至名流倾倒,传写诗篇,江左纸贵。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如唐之“元、白”。而君高才博物,既历清要,通达朝章国典,尤邃于史学,非袁、蒋所及也。

家居数十年,手不释卷。所撰《廿二史札记》三十六卷,钩稽同异,属辞比事;其于前代弊政,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又撰《陔馀丛考》四十三卷、《檐曝杂记》六卷,虽未逮《日知》《养心》,并足为多闻之助。其馀《皇朝武功纪盛》四卷,亦征史才。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出,不拘唐宋格律,自成一家。有集五十三卷。又《唐宋十家诗话》十二卷。嘉庆庚午,重赴腐鸣宴,赐三品冠服。卒年八十八。[注释]论诗:论诗:评论诗歌。本题诗共五首,这里选第的是第二首。李杜:指李白、杜甫。江山:大地,引申为社会。代有:每个时代都有。才人:有才能的人,这里指杰出的诗人。出:产生。领:占领,这里是有影响的意思。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解读]像盛唐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其作品固然独擅胜场,但经万口相传千年,到现在已欠缺新鮮感。每个不同的时代,都会人才輩出,展現其智慧,创作不朽之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各领风骚。

[赏析]作者通过评论李白、杜甫诗篇深刻地指出:推陈出新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各个历史阶段都会涌现出自己时代的杰出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这里虽然说的是诗歌界,其实其他各界也都如此。诗有鼓励人们勇于革新,在其它各项事业方面作出新贡献的意思;同时也启示人们:祖国人才辈出,应当不断发现新人,让他们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论诗(五首)论诗(一)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论诗(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三)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论诗(四)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论诗(五)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注>这里读“李杜诗篇万口传”为“李杜文章万口传”。

(0)

相关推荐

  • 活在诗里 娄炳成

    古时候,起码在唐代,人是可以活在诗里的,譬如:李白,杜甫.首先以这两位伟大诗人举例,是说他们都有过生活的窘迫,人生的失意.杜甫拾橡栗以养家度日,李白拿出千金裘.五花马去换酒待客,不能不说他们囊中空空, ...

  • 4首读起来很狂诗,黄巢的“我花开后百花杀”,真是石破天惊

    苦昼短--唐·李贺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诗鬼李贺虽然英年早逝,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天纵英才,只要李贺一下笔,就绝无庸俗之语. <苦昼短>这一首,充满着激情与浪漫: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 ...

  • 清代最狂的一首诗,高调讽刺李白杜甫,最后两句却成千古名言

    在唐朝诗的江湖中,最耀眼的两位当属李白和杜甫,诗仙和诗圣合称为"李杜",代表了唐代文学的巅峰. 李白和杜甫,一个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唐朝以及后世都享有 ...

  • 清代赵翼《论诗五首》欣赏

    论诗五首 赵翼 [清代]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 ...

  • 七步诗 诗意 赏析 朗读

    三国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简介]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qiáoǚ今安徽亳(b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 ...

  • 别云间 诗意 赏析 朗读

    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公 ...

  • 别董大 诗意 赏析 朗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作者简介]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意 赏析 朗读

    唐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①.散入珠帘湿罗幕②,狐裘不暖锦衾薄③.将军角弓不得控④,都护铁衣冷难着⑤.瀚海阑干百丈冰⑥,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 ...

  • 泊船瓜洲 诗意 赏析 朗读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 ...

  • 曹刿论战 诗意 赏析 朗读

    十年春(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其乡人曰(5):"肉食者谋之(6),又何间焉((7)"刿曰:"肉食者鄙(8)未能远谋."乃入见(9) ...

  • 池上 诗意 赏析 朗读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 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 ...

  • 长歌行 诗意 赏析 朗读

    [作品简介]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 ...

  • 朝天子·咏喇叭 诗意 赏析 朗读

    明 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作者简介] 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