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这座庙是文昌帝君的祖庙,与曲阜孔庙齐名,成高考祈福胜地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文昌帝君和文昌文化的诞生地,故又称帝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梓潼遗留下七曲山风景区、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卿石室等大量文物古迹,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坐落在翠云廊路2号的七曲山大庙。
据《梓潼县志》记载,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代,最初是蜀地百姓为祭祀梓潼地方神——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据说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七曲山,曾梦见张亚子显灵,说玄宗不久将做太上皇,唐玄宗于是举行隆重祭祀,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唐广明二年(881年),张亚子又被追封为济顺王,从此名声大噪。
元朝初年,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成为融合儒释道三家的独特神灵。亚子祠也随着张亚子被神化而被改建成“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一处占地1.2万平方米,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于一体,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
值得一提的是,七曲山大庙并未受中国传统古建筑风格束缚,而是巧妙利用地形,依山势而建,在现存的23处殿堂楼阁中,既有北方宫殿式建筑,又有南方园林式建筑,层楼叠阁错落有致,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堪称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
文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颇为深远,自古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中国读书人在科考晋阶的前夜,一定会想到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期望自己能金榜题名、蟾宫折桂,而梓潼七曲山大庙便是这一文化的祖庭,其地位与曲阜孔庙并驾齐驱。
民国二十年(1931年),梓潼县连续多日大旱,由于梓潼是文昌帝君故里,当时的县长黄汝霖于是率全城官绅把文昌帝君接到县城,建坛求雨。说也奇怪,求雨求到第五天,果然降下大雨,于是人们就修了这座“时雨亭”来纪念文昌帝君。
正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也是学子们终年祭祀的神圣殿堂。大殿正中供奉的张亚子铸铁像,铸造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神像高4.7米,头戴冠冕,身着九龙袍,全身鎏金,手持牙笏,重达30吨,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水平。
位于正殿对面的魁星楼,是七曲山大庙香火最旺的地方。这里供奉的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素有“文昌第一化身”之称,在学子们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据说如果有幸被魁星手里的笔点中,就可以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魁星楼的廊道里挂满了锦旗,其中不乏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因此尽管七曲山大庙距离成都有200多公里,每年春节和高考前,这里总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甚至还有不少虔诚的考生家长“打飞的”前来烧香祈福,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