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启:血染牡丹江孟泾清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朱宏启

孟泾清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党的优秀政治工作者和军事将领。曾任东北抗日救国军政委,中共吉东特委组织部长,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主要创建者之一。
孟泾清,1905年出生在山东省,193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2月,孟泾清受宁安县委委派来到了救国军。李延禄接待了孟泾清等共产党员。孟泾清向李延禄传达了党组织的有关要求,李延禄向孟泾清介绍了救国军的简要情况,从此两个人成为了亲密战友。不久,孟泾清被任命为救国军参议长。刘静安任副参议长,金大伦(李成林)、贺剑平任宣传部部长、副部长,胡泽民任前方司令部参谋长。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孟泾清在救国军中建立了中共秘密党支部,他任党支部书记,发展左征、朴根重、史忠恒、李凤山、杨太和等人加入共产党。为日后党创建的抗日武装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2年2月下旬,救国军连续攻克了敦化、额穆、蛟河三县城。已侵占辽宁和吉林中西部的日寇十分惊慌,急调日军与伪军围剿救国军。一时大军压境,救国军高层领导意见不一,副总指挥孔宪荣主张逃避。孟泾清与李延禄召集共产党员开会商讨,党支部书记孟泾清坚定地说:“就是他们把部队都拉到山上,我们也要带领补充团700人抗日!”他们向补充团的战士们揭露日寇灭亡中国,奴役四万万同胞的野心和“九一八”以来的罪行,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励战士们英勇杀敌。他们的抗日决心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为了统一意见,王德林在棺材脸子村召集高级军事会议。李延禄与孟泾清在力排会议,坚决主张打,搞奇袭打伏击,并讲了此战必胜的有利条件。王德林终于下了决心。他说:“你们年轻人决心这样大,我一个54岁的人啦,不能成功,还能成仁哩!”会上,大家同意了孟泾清和李延禄在镜泊湖山区伏击日寇的意见。李延禄与孟泾清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牡丹江流入镜泊湖的大河口北侧“墙缝”一带高地,作为打伏击战的阵地。王德林支持他们的作战计划,让李延禄带领补充团前往“墙缝”设伏,并送去了所有库存的手榴弹。党支部书记孟泾清在“墙缝”阵地布置好之后,立即去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临走,孟泾清握着李延禄的手说:“我们要在战斗中发展我们的力量,不要拼老本,一定要见胜就收兵。我个人看,抗日游击战争是长期的!”又说:“我们补充团是党的珍贵财产呀!关系到整个抗日救国军的巩固呀!”李延禄明白了孟泾清的良苦用心,李延禄决心率领救国军七百勇士到南湖头待命,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一定要在第一次战斗中取得胜利。李延禄对孟泾清说,你就等着听战斗胜利的消息吧。日军来到“墙缝”山下,李延禄一声枪响,七百勇士一跃而起,手榴弹纷纷下落,在日军中爆炸。战斗进行了数小时,补充团能干们打退日军数次进攻,给日军沉重打击。
孟泾清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是学机械制造专业的,平时当他看到救国军的装备落后时,他就想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建一所兵工厂,把救国军军械处废弃不要的武器和装备修好。想起在宁安“大磨”——面粉厂看到的一些机械装备,用这些机械建兵工厂。当时,救国军总部已移到东宁三岔口,他向王德林提出把这些机械运到东宁去改建兵工厂,王德林批准了这一计划,机械很快运到三岔口。孟泾清亲自动手,教士兵拆修组装,不多久就在三岔口建成了兵工厂。
1932年12月下旬,在挫败马占山、苏炳义等义勇军部队之后,关东军大举进犯吉东地区。1933年1月,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在穆棱兴源镇召开紧急会议,李延禄、孟泾清、张建东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由李延禄向救国军总部提出带领补充一团、二团上前方作战的要求,以便战后组建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总队,由李延禄任总队长,孟泾清为政委,张建东为参谋长。12月28日,孟泾清、李延禄、张建东率领1000多名抗日战士抵达磨刀石前线。
12月31日,驻在珠河、一面坡、宁安的元部第八旅团主力与重炮队、装甲车队、飞行支队,在铁岭河北爱河一线集结。第二天,元部旅团长命令第三十九联队与装甲车队、炮兵2000余人,向磨刀石的救国军发起攻击。
战斗从上午10时开始。日军下令炮轰救国军阵地。一排排炮弹落在救国军阵地上,树木被轰倒,砂石被掀翻,有的工事被破坏。随后,日军出动装甲车掩护,飞机助阵,大队步兵向北山头、南山头救国军阵地发起冲锋。南山头阵地上的史忠恒跳起来大吼一声:“瞄准东洋鬼子,狠狠地打!”他这个营的战士们个个都是神枪手,第一排子弹就打倒了几十个冲在前面的鬼子兵。北山阵地上的战士们在李延平、杨太和的带领下,也对涌进山口的日军开火。在两面遭到攻击的情况下,日军分散了兵力,装甲车又冲不上山,救国军战士们则越打越勇,打退了日军两次进攻。但部队毕竟没有重武器,弹药也不多,日军又十分顽强,史忠恒、杨泰和、李凤山等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端起负伤或阵亡战友的步枪,跳出工事,率领战士们冲上去与日军肉搏。日军士兵被他们的大无畏精神震慑,转身退却。
1933年1月下旬,国民救国军李延禄、孟泾清根据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的精神,率抗日游击总队二、三团到达宁安西南的和尚屯(今沙兰镇和盛村),联络王毓峰的步兵营和冯守臣的骑兵营,经宁安县委批准,扩建为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不久,在宁安南部的孟寡妇屯召开成立大会,李延禄为司令、孟泾清任政委、张建东为参谋长。编成三个团、两个独立营和一个游击支队。
1933年3月中旬,李延禄、孟泾清带领部队到达汪清县马家大屯,受到东满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3月下旬,日军抽调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四县的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清剿。李延禄、孟泾清制订了由抗日救国军、别动队和汪清游击队联合作战的方案。3月30日拂晓,守卫在四个山口的部队相继和日军接触开火,激战终日,毙伤敌人200余名。傍晚,日军停止进攻。半夜里悄悄撤走。马家大屯保卫战,缴获长短枪250余支、迫击炮4门,子弹、军需物品一批。
1933年4月3日,中共吉东局召开党、政、军干部联席会议,会上传达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并决定留孟泾清在吉东局工作,担任刁翎区委书记。
1934年9月,李延禄联合赵尚志率领的第三军等武装准备攻打南刁翎日、伪据点。10日,就在李延禄、赵尚志研究攻城部署时,孟泾清从刁翎赶来。他告诉李延禄说:“已经得到情报,日本人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的讨伐。”并说:“驻在南刁翎的伪警备营的段营长,最近经常流露出对日、伪的不满情绪,在战斗打响之后是可能被争取过来的。另外,在林口驻有一个支队的日本骑兵(当时林口正在修建牡佳铁路),如果南刁翎这面一打响,林口的日军就可能出动。”他提议再打一个连环战,在拿下南刁翎之后,趁林口日军不备,再袭林口,把日军的注意力向东方引。四军的战士们看到孟泾清非常高兴,纷纷表示要打几个胜仗欢迎老政委。孟泾清也非常高兴,他和李、赵两位名将反复研究战斗方案,力求稳操胜券。
攻打南刁翎的战斗是在9月16日发起的。战斗打响后,东西两路三军和四军的部队很快就得手了,战士们举着红旗登上了围墙。但就在这个时候,联军驻扎在镇外的营房突然中炮起火,并很快燃烧起来。火越烧越大,越来越激烈。驻扎在南山顶上的谢文东一见这场面,认为联军此次攻击失败,形势不利,便带着自己的部队撤走了。但是,经过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联军胜利地占领了南刁翎。缴获伪警备营100多支枪,迫使伪保安队100多人反正,连伪警备营段营长带着部队投降了。接着,李延禄和孟泾清率部队奔袭林口,林口日、伪军遭到突然袭击,被打得晕头转向,逃出城外。
1935年2月,吉东特委在牡丹江成立,吴平任书记,李范五任组织部长,孟泾清任宣传部部长。
1935年10月,杨松(时名吴平)已奉命回苏联,由李范五代任吉东省委书记,孟泾清任吉东特委组织部部长,领导饶河中心县委,勃利、密山、穆棱、宁安四个县委,东宁区委及第四军、第五军的工作。为了便于开展地下工作,孟泾清在东长安街惠春厚药店对面开一家杂货店。雇一个姓马的小山东当伙计。
1936年2月3日下午,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罗英(罗英原是四军二团的政委。原四军政治部主任何忠国牺牲后,让罗英代理主任。)来到杂货店。饭后,孟泾清安排李范五和罗英到海浪大桥附近的交通站张常德家见面,谈四军和五军配合作战等事情。谈话后,罗英要求调回地方工作,李范五没有答应,让他次日返回部队。
罗英没走,闲逛到永春里跟前的戏园子,天色已晚,他买票进门,遇到四军叛徒玄世贵。玄世贵跟踪罗英一直到旅馆。晚间带日本宪兵把罗英抓走了。
罗英在宪兵队酷刑前屈服招供。宪兵队长田中马上带他去抓张常德。两天后,张常德也叛变了,又带路来抓孟泾清。孟泾清正在杂货铺后屋写字,张常德进来看一眼就出去了。小山东跟出去一看,外面墙垛子后面藏一圈人,赶紧回屋告诉孟泾清。孟泾清大吃一惊,让小山东从后门溜出去报告李范五。宪兵在他的住处搜到了《吉东特委给珠河中心县委及三军负责同志信》,还有100元美钞。
由于孟泾清及时发出警报,李范五安排特委机关同志转移 。
宪兵队抓住孟泾清,轰动了牡丹江日伪机关,抓住了共产党的一个大领导。连夜突击审讯,给孟泾清上酷刑。几次昏死过去,醒来依然一字不吐。宪兵队看孟泾清奄奄一息,决定将他喂狼狗。
军车把他拉到北山后面八达屯外的狼狗圈,这是山坡下的一个砖墙大院,三米多高,墙上有铁丝网,院里另有铁丝网狗圈,养着80多条狗。临扔狗圈里之前,宪兵队长最后问一句:“你说,就活;不说,就让狗吃了你!说不说?”
“不说!”孟泾清大吼。
他被警察们举起抛进狗圈里。狼狗咆哮着蜂拥而上……
宪兵队长看到孟泾清已被狼狗咬成碎块,叹息着摇了摇头,上车回去了。
孟泾清为了民族解放,抗日救国英勇牺牲了。他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革命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党史上。他面对敌人那种不屈的革命斗志永远被人们传颂,我们不会忘记这位曾经在吉东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孟泾清。
(注:文中插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朱宏启,现任东北史料征集编纂委员会主任,东北历史人物传记研究会会长,鸿凤历史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丛书编委会总编辑。1965年1月7日生于吉林省汪清县。原籍山东省昌邑市。笔名鸿凤、洪峰,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曾任教师、秘书、编辑、记者、记者部主任、记者站站长、总编辑。代表作《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义勇军》《九一八事变》《满洲国统治》《关东响马列传》《满洲省委》《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战斗在白山黑水》《白子将军》《图们江史话》《吴大澂传》《吴禄贞传》《王德泰传》《高福源传》《东北抗日联军十大将领》《东北抗日义勇军十大将领》《中国共产党十大领袖》《中国共产党十大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十大将领》《八路军抗日十大将领》《新四军抗日十大将领》《东北解放战争十大将领》《东北解放剿匪纪实》等8000万字。是中国最有实力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传记作家第一人”,“中国红色记忆领军人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朱宏启:可歌可泣韩仁和

朱宏启:光耀千秋李东光

朱宏启:抗日花木兰林贞玉

朱宏启:忠肝义胆李光林

朱宏启:女中豪杰王一知

朱宏启:义薄云天徐泽民

朱宏启:刀光剑影崔石泉

朱宏启:战功卓著戴鸿宾

朱宏启:峥嵘岁月李延禄

朱宏启:龙虎人生刘汉兴

(0)

相关推荐

  • 【衍水小说】樱桃红了(四十六)

    刊首语 他从路经的车站寄来明信片,兴高采烈地描述车窗外瞬间闪过的世间万象,仿佛将一首飞逝的长诗,撕成碎片向着遗忘之乡一路抛洒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小说 樱桃红了(四十六) 文|宋宗兴 ...

  • 【衍水小说】樱桃红了(五十五)

    刊首语 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仓央嘉措 小说 樱桃红 了(五十五) 文|宋宗兴 大黑山上,辽南抗日救国军正在发放新军装, ...

  • 大地主成救国军司令,被俘后严刑拷打死不张嘴,竟逼得日寇下跪

    救民于水火之中,起兵于危墙之下 白子峰分粮了. 54岁的白子峰从村口戏台出发,吊着嗓子,逼出浑身的力气大声吼着,身后敲锣打鼓像上赶着的红白事,村民不明所以都想着甭管是嫁人还是死人,先填饱肚子当个活人再 ...

  • 人中凤凰*(珍贵的照片)*人物传记作家朱宏启.

    诗梦撷英第118期 空间因你而精彩 玫 瑰 编者按 人物传记作家朱宏启主编的<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传>由中国国际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五卷268万字,在充分参考和吸收现存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 朱宏启:红色资本家朱守一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朱宏启:刚直不阿周庶泛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朱宏启:浴血下江吴玉光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朱宏启:珲春英杰安 吉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朱宏启:抗联军校教官侯启刚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朱宏启:威震珠河吴景才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朱宏启:百步穿杨张奎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朱宏启:不畏艰暴刘雁来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