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年到头吃不到肉,那时候我们就用这种长着角的虫子开荤

如今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类物产供求充足,人民再也体会不到那种一年到头吃不到肉的感觉。但在八十年,很多农村人几乎都是吃不上肉的。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也就过年的时候会买三五斤肉,但是根本就不够吃。一块肥肉吃进嘴里,嚼上半天都舍不得咽下去。为了克制肚子里的馋虫,我们就想出了别的法子。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我们那边就会出现连续阴雨的天气。雨过之后就会有大量长着角的甲壳虫爬来爬去。因为有着七夕的传说,所以我们称这种长着角的甲壳虫为“牛郎”。现在看来其实所谓的牛郎就是天牛的一种,但具体当年吃的是哪一种天牛我就实在记不得了。因为光是我国天牛的种类就有三千五百多种,如果范围扩大到全世界的话,那么已知的天牛种类就有四万多种。

我们捉“牛郎”的时候一般都会拎一个大的塑料瓶子,瓶身上三分之一的部分会开一个比较大的口子,以方便我们把“牛郎”给丢进去。需要注意的是,捉“牛郎”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牛郎”的牙齿给咬到。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牛郎”的触角,这样就不会被咬到了。

那时候我们一起捉“牛郎”的小伙伴儿没少探讨这两只触角的用途。我们发现“牛郎”长了这两只触角,除了更容易被我们捉到之外,实在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不过后来我明白了,两只触角越长越漂亮,就越容易找到配偶。看来不止是人类以貌取人,就连这种小虫子也“以貌取虫”呢!

因为那时候极少使用农药,所以七月七雨后天晴“牛郎”特别好捉。只需要两个小时左右,我们就能塞满一大塑料瓶。回到家之后先把它们丢进清水里洗一遍,然后用剪刀除掉“牛郎”的头部以及外部的硬壳和翅膀,剩下的部分就可以拿来食用了。洗剥到最后,一塑料瓶的“牛郎”大约可以剩下大半瓷碗,这时候就可以放锅里炒了。

现在如果你再端一盘炒天牛给我,我可能不太敢吃。但那时,这是我们一年中仅次于年夜饭的一次美味……

注:图中天牛不一定是我们小时候吃的那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