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字画收藏空间有多少
徐悲鸿与1941年所作,画面上有两只花斑猫在岩石上悠闲休息,白斑猫正在岩石上伸着懒腰打哈欠,而红斑猫则正趴在岩石上默默酣睡,画面形神兼备。这幅画作曾在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并以2185万元的价格成 交。
徐悲鸿长期深入研究马、坚持写生,仅画的马速写就有千稿之多。先生熟知马的习性,对马的身体结构了如指掌,故其画马能得心应手,如有神助。
事实上,徐悲鸿并没有对现代艺术闭目塞听、置若罔闻;相反,他对此是有高度清醒认识的:“欧人今日多有厌恶机械生活,而欢迎东方文明者,然其必不是令吾懒惰之国人有借口,可无疑也。”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看不到自己的弊端而张扬于“我们的祖先比你阔多了”的阿Q式迷梦,那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国民的劣根性,也是近代中国远远落后的原因之一。
悲鸿的名款“悲鸿”两字,可谓形其哀乐,哀怨色彩更为浓重,使人联想到弘一法师“悲欣交集”的绝笔。能将书法情感表现得如此动人的书家在现代书史上究竟有几人呢?“能移人情,乃书之极 致。”我想,如果徐悲鸿早年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坎坷和情感波澜,他的字也不会具有如此摇人心魄的情感色彩。
一九三九年,徐悲鸿先生应邀至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举行画展。当时他还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邀请,游历了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在那里看到了许多罕见的高头、长腿、宽胸、皮毛闪光的骏马,他还经常骑着这样的骏马远游,更逐渐了解了马的骠悍、勇猛、驯良、耐劳、忠实的性格,终于成了马的知己。访问期间,他对着骏马大量写生,进一步掌握了马的最美的神气和姿态。此后,他便更生动地画出了马的气质和活力,从而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奔马,达到了“尽妙”的境界、为世人称道珍爱。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 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 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画的“马”,虽借用西画素描法十分写实,但在笔墨上却仍注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借用西画的解剖思路,把“中国画”自然写意的传统美学理论,融进微观具象世界。可以说,“徐悲鸿塑造的”奔马艺术形象是对中国传统笔墨画的突破和发展,创造了一代新的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