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考古?

最近,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惊世考古大发现绵绵不断,考古事业一直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但作为一个冷门的小众的专业,在今天能受到最高领导人的特别重视,我想绝不仅仅是因为新发现多。除了这段时间以来很多专家提到的方方面面的理由外,可能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以最少的专业人数,干出了大事业

第一,考古以最少的专业人数,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民间对行业的统计有“七十二行”之说,考古属于其中一行。这个行业人数不多。历年来,以能主持考古发掘的领队数量为例,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考古领队资格”的总人数包含退休的大约不足2000人,而常年在田野发掘一线工作的仅有数百人。每一行业都有自己对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但以人数和做出的事情的专业成就以及社会影响及知名度综合来比较考察,考古应当位列第一。一个重大考古发掘或补充历史或填补历史重大空白;一次重要发现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之事,不胜枚举。举目四望,难有第二个这样的行业。

2

  让历史文献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

第二,考古本身就是让历史文献活起来,成为可以触摸的历史,考古出土遗物遗迹在博物馆的展示又让文物活起来。在中国广大百姓富起来以后,进博物馆学习、休闲越来越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仔细了解,你会注意到,中国绝大多数历史类的博物馆,是考古发掘品支撑起了展览的框架,成为陈列的主体。若是把其中的考古发掘品抽掉,毫不夸张地说,许多博物馆恐怕都很难组织出像样的历史陈列。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宝鸡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等。这愈加凸显出考古发掘品对这类博物馆的重要性了。

3

  改变了中国文化旅游路线和格局

第三,考古改变了中国文化旅游路线和格局。20世纪 70 年代之前,许多游客的首选地是黄山、泰山、西湖等自然风光,80年代以后,因为兵马俑、马王堆、三星堆、良渚、南越王墓等一系列重大发现,国内外游客逐渐把参观5000年华夏文明考古遗物遗迹作为重要旅游选项。最鲜活的例子就是去年 7 月因良渚遗址申遗成功,国庆期间涌入良渚的游人如织。今年国庆,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开馆,令江西南昌一跃成为全国旅游旺地。近年我国的许多重要古迹如殷墟、大运河、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学术助力也是来自考古发掘和研究。考古人本身并没把考古当成产业,但他们上百年的耕耘,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客观上为文旅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旅游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的今天,考古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4

  严格的职业操守

第四、考古人严格的职业操守和对崇高事业做出的奉献,为整个行业赢得了社会的高度尊敬。考古行业是整体经受住了各种冲击和诱惑。到今天为止,持续长期火热的各类“赏宝鉴宝”商业娱乐活动中几乎看不到考古机构和考古人的身影,考古行业里极少传出违规收藏、知假买假、知假卖价、为假文物站台背锅一类丑闻。这批人在长期拿着很低薪酬的状态下,也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甘于寂寞、严遵职业操守,守住文物考古工作者道德底线。这样的表现,不但在文博行业圈内,即使放到社会七十二行里,也是非常扎眼的。放在任何行业内,都是会赢得尊重的。

5

  守正创新的行业典范

第五、中国考古是守正创新的行业典范。因为行业的特点和文艺作品的过度渲染,一提起考古,社会上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一批成天沉浸在古书和古董的世界里,刻板、迂腐、冥顽不化、不知有汉晋的老头儿专家。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这个队伍一直是中青年人居多,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但古文献功底扎实,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国学基本技能训练有素,牢牢守住传统学问研究的方法,同时又兼收并蓄,紧跟国际国内研究热点,在研究课题意识上,考古文化年代的构建、重估中国古文明、东西文化交流、夏商周断代及文明探源工程,简直就是时代弄潮人。考古行业还历来都主张借用新技术来建设发展考古学科,例如从20世纪50年代的碳-14测年技术手段等新科技的运用,到今天的热释光测年、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出土物岩相分析、古人类基因检测、标本数据库建设、实验室考古等都一直走在世界学术前沿。

6

  一专多能的突出表现

第六、考古人一专多能的表现特别突出。考古专业本来的任务是,调查发掘遗址,整理报告,研究遗迹遗物,几十年来大学的考古专业基本也是围绕这些进行课程设置和培养人才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人员并无增加,传统考古发掘工作量却大幅度增多几倍到十倍的背景下,一方面是学科的进步,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考古提出了新要求,更多的是考古人以高度的自觉。考古作为科研单位,对它的正常要求是考古调查、发掘、出报告、发表科研论文就够了。但是我国许多地方的考古机构是划在文化(三年前又划归文旅)系统管辖。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所有地方考古院所都要承担额外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利用展示规划”“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线路考察”“考古博物馆”“公众考古”“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工作,岂止是一专多能,考古人几乎成了文博、文旅融合的通才,活生生的文旅全才。

当然,我们不否认,以上六点,或全部或部分,在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存在,不过,当您真实地了解了这个行业后,估计您也会赞同我的看法。这是一个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行业。这个行业里有一批有着崇高理想和远大奋斗目标的人,这是一群值得社会各界尊重的人。

(作者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编辑:张小筑

审核:李   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