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雪鸿泥爪觅孝星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5

雪鸿泥爪觅孝星

原创/周纪合

范家镇营田村的党姓村民,自称先祖和孝星朱寿昌是同母异父的异姓弟兄,世代尊奉孝道,无论红白喜事,都要张挂二十四孝的画图。近期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还成立了孝老协会,专门给老年人开办了休闲娱乐用餐场所。

说到朱、党两姓为异姓弟兄,还要追溯到宋代。

朱寿昌,扬州天长人。父亲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寿昌庶出,其母刘氏是朱巽之妾。嫡母妒恨刘氏生子,在寿昌七岁时逼朱巽遗弃刘氏,从此母子分离。朱寿昌成年以后,荫袭父亲的功名,出任为官,几十年仕途顺利,先后做过陕州荆、南通荆、岳州知州、阆州知州等。然而他思念生母之心一直萦萦于怀,以至于“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母子分离后的五十年间,他多方打听生母下落,均渺无音讯,为此他烧香拜佛,并依照佛法灼背烧顶,以示虔诚。宋熙宁初年,听人传说母亲流落到陕西一带,嫁为民妻,他又刺血书写《金刚经》,并辞去官职,与家人远别,千里迢迢,往陕西一带寻母,并与家人道:“不见母,吾不返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终于在同州府城西(今婆合村)找到了自己的生身母亲。当年母子分离时,寿昌年幼,五十年后重逢,老母已七十有余,寿昌也五十开外了。原来,寿昌母亲刘氏离开朱家以后,改嫁党氏,又育子女数人,寿昌视之如亲弟妹,全部接至任所供养。有人将朱寿昌弃官寻母之事上奏皇帝,宋神宗夸奖其孝行,恢复其官职,改任山西蒲州。王安石、苏东坡争相赋诗撰文颂扬其品行。古人也把此故事列为二十四孝中广为赞扬。

王安石诗云:

“彩衣东笑上归船,  莱氏欢娱在晚年。

嗟我白头生意尽,  看君今日尽凄然。”

苏东坡诗曰: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羡君临老得重逢,  喜极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作三公,  不爱白日升青天。

君爱五十著彩服,  儿啼却得偿当年。

烹龙为炙玉为酒,  鹤发初生千万寿。

金花诏书锦作囊,  白藤肩舆帘蹙绣。

感君离合我酸辛,  此事今无古或闻。

长陵曷来见大姊,  仲孺岂意逢将军。

开皇苦桃空记面,  建中天子终不见。

西河郡守谁复讥,  颍谷封人羞自荐。

朱寿昌待母至孝,晨昏定省,亲奉茶饭,又为母亲讨来宜人诰封。与党姓弟妹和睦相处,手足情深,闲暇之余亲自课教子侄,在朝廷传为佳话。

朱寿昌官至司农少卿、朝议大夫、中散大夫,年七十而卒。朱寿昌弃官寻母一事广为流传,并作为二十四孝教育后人。天长秦栏建有朱孝子墓,明弘治年间曾在墓侧立碑、嘉靖年间建孝子祠。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党姓兄弟落户河东蒲州陈村多年,然而此地贫瘠,故时常思念河西故郡富庶之地。宋末,党敬礼一支从河东迁回河西,落户朝邑县黄河岸边。他们利用黄河滩涂及河运,垦荒种田,捕鱼捞虾,经营水旱码头,很快富甲一方,起名营田村。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開枝散叶,营田村人口大幅度增长。元至顺二年(1331年),党恕轩又从营田北上韩城,定居于泌水河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民居瑰宝——党家村。后因黄河改道,营田村后靠,移至华原崖下,分为营东、营西、营南、营北四社,(今东、西、南社合并为营田村,营西合并入西岐村)。

千百年来,党姓子孙无论走向哪里,都没有忘记孝亲敬老的祖训,他们以朱寿昌为榜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使鳏寡孤独也皆有所养。如今,营田还开展了孝星评选活动,重阳节慰问老人,春节表彰评选出来的好儿子、好媳妇,给孝子门前挂匾,营造了尊长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风尚。范家镇大力推广营田村的做法,弘扬爱老敬老的正气,抨击遗弃老人的行为,使古老的中华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往期回顾:【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为白衣战士祝福祈祷

作者简介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管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