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囊性病变—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为:
先天发育畸形,是由于原始心包板不能融合或胚胎期组成心包膜的芽胞未能融合,残留发育而形成,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占心脏和心包原发肿瘤的6.5%,占原发性纵隔囊肿的1.7%,通常位于前纵隔的胸膜横膈角处,其中60%〜65%位于右心膈角处,也可发生于升主动脉和心脏交界处或左心膈角处。
【病因】:
典型的心包囊肿被认为是胚胎发育时未完全融合导致心包囊疝或弹力减低形成憩室,当与心包囊的交通中断时,这种外溢既可形成心包憩室,也可形成心包囊肿。这些囊肿通常含有透明液体。少数心包囊肿发生于创伤后(如心胸外科手术后)或炎性过程后(如心包炎或包虫病)。
【病理】:
囊肿通常为单房,囊壁菲薄,内壁为单层间皮细胞,外壁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清澈液体。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有1/3的患者可有心悸、气短、咳嗽、胸痛及心前区不适等,囊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炎症表现。
【影像学表现】:
心包囊肿可见于邻近心包的任何位置,但以右心膈角最多见,临床上大多数病例是胸部x线片上偶然发现的,它可以显示为一个圆形的、边缘清楚的肿块,靠近心脏,右侧常见,发生率为51 - 70%。左侧发生率为22 - 38%,不邻近膈的纵隔位置约为8 - 11%。
X线胸片通常正位病灶呈类圆形,侧位呈水滴状,囊肿位于心膈角下前方,形状各异,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因重力作用上部较小、下部较大,边缘光滑,透视下囊肿形态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与心影不能分开,可有传导搏动,侧位观察有时囊肿呈泪滴状。
CT显示心包囊肿与心包不能分割,囊内为水样密度,壁光滑,无钙化,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而囊内无强化。
MRI所见形态与CT相似,T1WI上病灶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而囊内无强化。
上图所示:心包囊肿
A.CT平扫;B.增强扫描,示右侧心膈角类圆形囊性肿块,边缘光滑清楚,内呈均匀水样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