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赝品的证据链

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目前中国收藏已是历史上最热的时期,有的藏家动辄藏品几千件,几万件甚至几十万件的不在少数,这次收藏热和历史上几次收藏热不同的是给造假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2015年11月去樊家井考察,当时樊家井市场年销售约140亿元左右,很多藏家根据自己掌握的方法自认为能看明白真伪了,但这么多赝品都卖给了谁?特别是高古瓷收藏,眼力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吃药”,几年来看到各大微信群发上来的藏品图片,现在继续“吃药”的还大有人在,更严重的是微信群有很多有影响的所谓大家,将假的当成真的误导了更多的人买假,无意中成了赝品的推销员。目前鉴定瓷器的方法主要是眼学加所谓的技术鉴定,如成分检测、老化光检测、羟基检测、热释光检测、量子检测仪以及老化痕迹检测等,先不说这些科技检测的手段是否准确,起码没有任何一种检测手段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可批准上市做商业鉴定,并有法律效力,目前市场上收费的技术鉴定多如牛毛,这种乱象也是导致了藏家大量“吃药”的原因,如果这些技术鉴定是准确的,那造假的早就都倒闭了,何来持久的繁荣?

目前的鉴定过程基本上是“就事论事”,也就是对单件瓷器真伪的论证,一件藏品不同的人不同的检测手段鉴定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是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去年经我的恩师孙洪琦老师介绍有幸认识了北京石刻博物馆的刘卫东研究员,了解了他提出的市场考古学的思想,一直想尝试将市场考古学用于古陶瓷研究。田野考古不涉及赝品问题,市场考古既要研究真品又要研究赝品,且赝品生产是成系列的量很大,通过本人对很多赝品信息的研究发现由于造假者对高古瓷各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到位,或者为迎合藏家的某种心理需求,总会留下很多明显的技术、审美或逻辑漏洞,在某一类赝品中会出现一条证据链,某一件藏品的某些特征看似不明显,放在证据链中便会一目了然。比如高古瓷器上为了迎合藏家猎奇的心理增加了很多瓷器以外的附加证据,如镶宝石、鎏金、描金、镶金口、刻字、墓志铭、赏赐牌等,通过对这些附加证据鉴定,真伪就很明显了,通过证据链让赝品自证其伪。现在都讲大数据,赝品信息量越多,证据链就越充分。下面将两类赝品证据链的研究发出来以抛砖引玉。

镶金口瓷器的证据链

近两年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上面这样镶铜口“鎏金”宋代官窑、汝窑、哥窑瓷器,一直到现在还在热销。为了让藏友们对这种瓷器的真伪有个判断,本人对这批瓷器真伪相关的证据链进行一下剖析:

(一) 跟随这批瓷器一般都会有墓志铭或赏赐牌瓷板,这些瓷板如果孤立的看错以为是随出土瓷器一起的旁证,事实果真如此吗?我让朋友们多找了几块图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以上墓志铭瓷板多了有很多信息就穿帮了,提示几点:

1、所有的墓志铭,连起码的真名没留下,都是某公,这符合宋代文化历史的事实吗?

2、 这些宋代的官员有9位都葬于汝之城北,汝之城跟这些宋代官员是什么关系?宋代在汝之城北有公墓?不然怎么都葬在一起?有五位都是59岁死的。鲁公尚书两块瓷板一字不差,其它瓷板内容多数相同,只是名字数字略有改动,字体版别相同,只有电脑排版,机械刻字才会一丝不差。李公尚书、赵公尚书和东海郡徐君三人死于同年同月同日且同岁,瓷器数量只改了千位数,除了姓名其余电脑字体一致。

3、 有四块刻“宋元祐葵酉年”的,有四块手写“宋元祐葵酉年”的这八块都将癸酉年错成“葵酉年”。

4、 从仁宗天圣元年(1023)到徽宗政和元年(1111)前后88年这些瓷板这些瓷板形制、釉质、字体没有任何变化,特别是字体和刻字工艺都是现代电脑隶书字体和机械工艺。

5、 后面五块书写的瓷板,时间从北宋元祐癸酉(1093)到南宋嘉熙丁酉(1237),间隔144年,系一人笔体,有三块错别字“葵酉”都相同。

还有很多疑点读者可以细辨。如果卖这些瓷器是想让藏友“吃药”,这些瓷板就是“药引子”。造假者可能知道这些信息放到一起会穿帮,他们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不然到目前没有发现哪位藏友放在一起研究的信息。

再看赏赐瓷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面11块赏赐瓷板有以下几点穿帮信息:

1、11块都是崇宁年春和秋月宋徽宗准闽王所奏赏赐武夷山妙莲寺瓷器,单是秋月就赏了8次,11次共赏赐23166件,其中汝窑15373件,汝官、官窑1120件,汝窑、哥窑733件,金扣瓷5940件。以上还是我在很短的时间不大的圈子找到的赏赐牌图片,这种牌子很多藏友可能都会遇到,社会上还不知会有多少?如果是真的这皇帝和闽王还干别的事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逻辑上讲的通吗?

2、其中有3对瓷板内容字体版别或书写特征都一致。

3、这种赏赐牌的行文格式是诏书吗?内容符合宋代诏书的文体吗?”崇宁年制”“崇宁玉玺”是皇帝印章吗?“钦此”是宋代用的词语吗?

1

2

3

4

以上4块赏赐牌,换了换赏赐的地点和朝代,到了乾隆用的赏赐牌材质几乎和宋代没有变化,因为汝官窑加彩工艺要放到清代,所以会出现乾隆赏赐牌,可笑的是“赏赐”从左向右书写,到了“钦此”就变成从右向左写,不然只能读成“此钦”。

如果您手里有镶金口瓷器如果认为和瓷板没有联系不要紧,但瓷板和镶金口瓷器是必定有联系的。因为有3块墓志铭上写着“刻字金银口瓷器”,,3块赏赐牌上写着“金扣瓷”。

二刻字

1

2

3

4

5

这上面有几个问题:

1、 这些刻字多数出自一人之手,元佑元年是1086年,大观元年是1107年,查一下网上更多的这种刻字瓷器,这些东西刻字多是这两个元年,其他时间没有生产?刻字之人要在不同的空间已知的有张家窑、王家窑、赵家窑(可能还有更多的窑)和不同的时间完成刻字可能性有多大?

2、 都知道宋徽宗审美水平高,这样潦草的刻字水平和选择这样的刻字位置,和去釉的刻字方式,宋徽宗能接受吗?别说是皇帝,你订瓷器能接受吗?

3、 宋代皇家使用的瓷器有些是在民窑订购,但是封闭的渠道,没有流通的可能,什么清凉寺、臣庶勿用、张家窑等可能让你写上尊贵的御用瓷吗?

4、 清凉寺汝窑窑址已经由国家考古挖掘,这些瓷器上的信息可以和出土资料或馆藏资料比对,看有多少是对上的?

(三) “金银口”“金扣瓷”

宋代馆藏瓷器中确实有铜鎏金镶口的,这些所谓的“金银口”特征如果对意味着就是皇家用品,这也是让很多人吃药的原因,开始有人还认为是纯金口,但到底上面是什么?为了搞清楚“金银口”材料的成分,我拆掉了一件我的标本,还从合肥樊总要了一件标本拆掉铜口,请安徽宁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用德国进口X荧光光谱仪,做了一个金属成分检测(我公司和他们有项目合作,这是该公司生产金属发热电缆测微量元素含量的必备设备,准确性毋庸置疑)

1

2

3

4

1

2

3

4

上面是两件测试标本,

1、检测结果:铜圈内有10种元素,其中铜的含量95.113%,钛的含量2.842%,其它8种为各种微量元素,没有一点金银,黄色的外表是钛。

2、如果玩铜器的一看内圈的崭新的铜壁就明白,这是纯粹的新铜,跟宋代不会有任何关系。

3、粘接用的是化学胶,成分我没有化验,从透明度和燃烧后浓烈的化学气味断定。宋代如果用胶一定是生物胶,有胶也早分解了,古代工匠很多镶口是不用胶的。

4、有人会问铜圈是假的,瓷器就是假的吗?试问如果瓷器是真的,有人会又费工又费料加上一个假的证据再卖?如果是为了多卖钱也行,这种东西市场上几十到百来块钱一件。

(四)、酸洗

瓷器用卡兰德偏光镜看釉面,普遍失光,呈现出典型氢氟酸洗特征,如果有人还用看到的个别微观特征当真品特征,是忽略了看微观的前提是釉面要没有酸洗才有意义。

酸洗瓷器釉面微观:

1

2

3

4

5

6

未被酸洗的宋瓷釉面微观光亮如镜,看下图:

五,樊家井批发的各种镶铜口“鎏金”瓷器,每件100元左右

1

2

3

4

(六)、进一步画蛇添足

在镶金口瓷器上有增加了刻诗文、“贴金、镶宝石”以提高瓷器的身价。这些刻字都是电脑激光刻字机刻的(见下图),不难鉴定手工刻字和电脑刻字的区别。宝石不难检测,到地矿检测中心一测便知真假,有的直接就能看到宝石里的气泡。这些画蛇添足的装饰符合宋代的审美吗?这些如果是真猫眼宝石镶在上面,多少钱能卖给你?看到以上这些证据链,你还会认为这些“镶金口”瓷器是真品吗?

阳文印章款瓷器证据链

近几年阳文印章款的宋代官、汝、哥瓷大量出现,让很多人屡屡“吃药”。有的藏友至今以收了多少不同釉色,不同品种,不同造型,不同年代款识的宋瓷引以为傲,这种心理正是造假者所希望看到的。

1、 有很多是在镶金口瓷器上带印章款的

1

2

3

4

5

6

1

2

这些印章款和镶金口瓷器的证据链连在了一起,都是同样的电脑字体,而且有些款放在了器物侧壁上,严重影响了审美效果。最后这件修内司款是樊家井市场拍的。

2、印章款放在盘子内部,不仅是影响审美,严重影响了使用功能。

3、下面是出自段店的据说是出土的一块带阳文印章款的瓷片,同一块瓷片两面开片颜色不同,如果是出土老瓷片是不可能有这种现象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下面的贯耳瓶整器上能看到和瓷片共同的特征,器物内部底部开片没有沁色,只能说明这种瓷器开片颜色是染上的,染的时候,器物是口朝下放在染色剂里,由于内外压强不同,器物底部三分之二以下没有接触染色剂,如果口朝上,染色剂就会灌满器物,还要清洗,洗不干净就会留下染色剂,很多买家是不会认真看内底的。微观图个别地方色块凝聚处用滤色镜看颜色变红,证明是无机染料,有人辩称宋代工匠针对开片出窑后就染色,不知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因为开片是瓷器的瑕疵,再故意染色是没有道理的,即使染色也一定是用有机染料,因为当时没有无机化工染料。这件带款的瓷片同刻字镶宝石的瓷器产地相同。

1

2

3

4

5

6

1

2

4、有的阳文款造假者没有起码的历史知识,将后人对“北宋”“南宋”的叫法直接整了上去,难道北宋人当时就知道历史发展到后来就会有个南宋?所以自己就先叫北宋了?

1

2

3

4

5、赝品还在生产,下面是成批刚出炉的“宋瓷”,都是阳文款,各种釉色,各种造型,各种款识层出不穷,有的做旧,有的没有做旧,有的还带着电脑刻字的墓志铭做“药引子”。各大微信群还在不停的发这类宋瓷,有些人还拿这些东西当标本研究宋瓷。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上面两块赏赐牌是同一个电脑版刻字的“药引子”

上面的赝品有一些共性的特征,抓住藏家追求官窑款识齐全,追求高档, 追求旁证和捡漏的侥幸心理,利用一些低劣手段如电脑刻字,刻字字体和阳文印章字体都是电脑字体,相同版别或稍作个别字修改重复使用;假鎏金;镶嵌假宝石;款识或印章位置随意乱放等,这些放在一起自然穿帮的信息自证其伪,不需要懂多少古陶瓷的就能看懂。

以上两类赝品证据链如果成立,希望能够提醒藏友,少存侥幸,类似特征的东西没有必要再单件求证,只要和以上证据链有关联的尽量放弃,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