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二》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賁焉,愀然有不平之狀,子張進曰:“師聞卜者得賁卦,吉也,

《孔子家语·卷二》

【原文】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賁焉,愀然有不平之狀,子張進曰:“師聞卜者得賁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 ”孔子對曰:“以其離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謂之賁,非正色之卦也。夫質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賁,非吾兆也。吾聞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質有餘不受飾故也。”

【译文】孔子曾经自己用蓍草占卜,经演算产生的结果是贲卦,孔子神色呈现不满意的样子,子张靠近了说:“老师:听说占卜的人经演算产生的结果是贲卦,吉利呀,而老师您脸上的气色表现出不满意的样子,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此贲卦(与我的实际情况)背离呀!在周易中山下发生火灾意指跑、奔走。(贲卦的卦象是艮山在上离火在下,表示山下发生火灾,人们为规避火灾必定要奔跑着离去,因此贲的意思是指跑、奔走。)为脸上不是正常气色(体质虚弱需要奔走锻炼增强体质)的卦。(奔走前要)评断脸色黑白是否应该整治调理,现在演算产生的结果是贲卦,不是我显示的(脸色)啊,我们都知道红色和黑色不用装饰,白玉不用彩画装饰。为什么?是经评断已经超过足够的程度就不需要继续整饬的缘故啊。

由于此文较长,下面将其分段详细注解:

【原文】孔子常自筮,得賁焉,愀然不平之狀,子張進曰:“師聞卜者得賁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 ”孔子對曰:“以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謂之賁

【译文】孔子曾经自己用蓍草占卜,经演算产生的结果是贲卦,孔子神色呈现不满意的样子,子张靠近了说:“老师:听说占卜的人经演算产生的结果是贲卦,吉利呀,而老师您脸上的气色表现出不满意的样子,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此贲卦(与我的实际情况)背离呀!在周易中山下发生火灾意指跑、奔走。(贲卦是艮山在上离火在下,表示山下发生火灾,人们为规避火灾必定要奔跑离去,因此贲的意思是指跑、奔走。)

注释】⑴“”通“尝”。曾经。《庄子·人间世》:“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

⑵“”用蓍草占卦。《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⑶“”助词。在句中,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诗经》:“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⑷“”占卜。刘向《说苑·反质》:“孔子卦,得贲。”

⑸“”演算产生结果。 如:“三三得九。”

⑹“”语气词。用于句尾,补足某种语气。《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⑺“愀然”qiǎo rán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

⑻“”发生,呈现,产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遂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

⑼“不平”愤慨,不满。《楚辞·九辩》:“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⑽“”容貌,样子。《战国策·秦策五》:“(吕)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

⑾“”靠近。《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嫂叔之无服也,盖推而远之也。”

⑿“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墨子·公输》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⒀“”本义:脸色(脸上的气色。)。《说文》:“色,颜气也。”

⒁“”回答;应答。《诗经·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⒂“”因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贪勤民。”

⒃“”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⒄“”背离;违背。《尚书·仲虺之诰》:“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⒅“”指称,意指。《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⒆“”跑,奔走。《大戴礼记·夏正月》:“十有二月,玄驹贲。”《序卦》曰:贲者,饰也。“”通“”。整饬,整治。《管子·权修》:“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说文》:“,致坚也。”《说文解字注》凡人物皆得云飭人而筋骸束矣。飭物而器用精良矣。其字形與相似。故古書多有互譌(讹)者。(筋骸束:肌肉与骨骼紧束在一起。无赘肉也。

【原文】非之卦也。夫黑白宜焉,今得賁,非吾兆也。吾聞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質有餘不受。”

【译文】为脸上不是正常气色(体质虚弱需要奔走锻炼增强体质)的卦。(奔走前要)评断脸色黑白是否应该整治调理,现在演算产生的结果是贲卦,不是我显示的(脸色)啊,我们都知道红色和黑色不用装饰,白玉不用彩画装饰。为什么?是经评断已经超过足够的程度就不需要继续整饬的缘故啊。

注释】⑴“”副词。不,不是。《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

⑵“”正常。《论衡·无形》:“遭时变化,非天之正气。”

⑶“”脸色(脸上的气色)。《素问·三部九侯论》:“其色必寿。”

⑷“”表判断语气。 《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

⑸“”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⑹“”评量;评断(评议决断)。《礼记·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於天子。” 郑玄 注:“質,平也,平其計要。”

⑺“”用在句中,表停顿。《诗·陈风·墓门》:“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⑻“”应该。《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

⑼“”治理(整治调理)。《周易·蹇卦》:“当位贞吉,以正邦也。”

⑽“”现在。《说文》:“今,是时也。”

⑾“”显示,显现。《国语·吴语》:“天占既兆,人事又见,我蔑卜筮矣。”

⑿“”听说,知道。《左传·隐公元年》:“公聞其期,曰:'可矣!’”

⒀“丹漆”红色和黑色。

⒁“”装饰。《墨子·公输》:“舍其文轩。”

⒂“”用彩画装饰。《礼记·少仪》:“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

⒃“有余”有剩馀,超过足够的程度。《诗·小雅·都人士》:“匪伊垂之,带则有馀。”

⒄“”《汉语大词典》承,继(继续;接续。)。《易·序卦》:“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⒅“”通“”。整饬,整治。《管子·权修》:“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说文》:“,致坚也。”《说文解字注》凡人物皆得云飭人而筋骸束矣。飭物而器用精良矣。其字形與相似。故古書多有互譌(讹)者。(筋骸束:肌肉与骨骼紧束在一起。无赘肉也。

⒆“”缘故,原因。《吕氏春秋·审己》:“凡物之然也,必有故。”

⒇“”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肯定。 《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