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动风”之我见

    最近有好几例病人向我反馈,鸡肉不能吃!有的人本来没事,吃了复发了;有的人病情平稳着,吃了加重了;有的人本来就控制不好,吃了更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孙郎中”就自己所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传统中医认为,“鸡肉甘温,可补虚暖胃,强筋骨,续绝伤,活血调经。拓痈疽,止崩带,节小便频数,主娩后虚羸。以骟过细皮肥大而嫩者胜。肥大雌鸡亦良,若老雌鸡熬浓汁最佳,乌骨鸡滋补功优”。然鸡属巽卦,得风气,外应乎木,内通于肝。且鸡肉性温,多食生热动风。肝与风气相通,风邪入体,先郁于肝,因此肝病患者最需忌风。我曾诊治一女病人,体瘦脉弦,肝郁神躁,失眠易惊,我嘱其戒吃鸡肉,甚至包括鸡蛋。前日病人来诊,精神萎靡,左头剧痛,咽干而痛,自述治后自觉病情已愈,昨天试着吃了点鸡胗,即发病,出现剧烈胃胀、胃痛、腰痛,气自胃上攻头部即剧烈头痛,脉弦紧细。自觉神情恍惚,上气不接下气,昨晚一夜未眠,甚为不适。

    中国历来传统习惯在产妇生产后炖老母鸡或乌鸡来补,这自然是有道理的,补充生产时的气血流失。但是这个也要分情况,特别是现代人营养过剩的多,体内痰湿也重,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体内湿、热、风皆备,你还吃鸡?所以,你看产妇舌红苔腻,蒸汗湿衣的,这些温热的补品真不能再上了。而大医王孟英也讲得很清楚:“主娩后虚羸”,虚了才补,如果一日三餐营养跟得上,产妇也不虚,别天天鸡汤、鸡酒不停地喂。这样对婴儿也不好,母体的热毒会通过乳汁传给婴儿,所以很多哺乳期婴儿的病症和其母亲直接有关。


    临床上常有人问,某某病能吃鸡吗?其实,只要是阴虚火旺者均不宜食鸡,因为鸡能导致风火相煽。比如,高血压、中风、手足震颤、眼干眼涩等阴血不足于下而肝火上浮之症,及产后阴血大伤,都不建议吃鸡,以免妄动风火,导致加重病情。鸡能生风,鸡肉不利于体内有风的患者,故凡因风所致的疾病,皆当忌食鸡肉,尤其是鸡翅膀,其动风之力更强。以我临床所见,有多例精神病、癌症、三叉神经痛、中风、皮肤病、肝病、肾病和尿毒症等患者因吃鸡肉而病情反复的。我曾诊治过数例因吃鸡肉而病情复发的病人。一心肌梗塞病人经治后已经稳定,因吃鸡翅膀,第二天即心慌胸闷,心律极乱;一肺癌患者胸痛已经消失,因吃鸡肉而当晚胸痛复发;一抑郁症女患者在用汤药及针灸治疗过程中诸症渐去,因吃鸡肉导致胸闷烦躁,自述难受欲死。


    鸡肉能助肝阳的升发,换言之就是能助肝火,动肝风,尤其在肝阴不足,或者内火、内风本来就很盛的情况下,食之扇风助火,更竭阴液。老年人肝阴亏而肝阳旺者多,所以老人要少吃,或不吃鸡。

《食疗本草》云:“小儿五岁已下,未断乳者,勿与鸡肉食”。很小的孩子,也最好不要让他吃鸡,小儿是纯阳之体嘛,吃鸡容易热上加热,而小儿热病也偏多。还有现在婴幼儿的辅食非常杂,美其名曰营养全面,殊不知像虾仁海鲜之类的都蕴热毒的,不宜太早给幼儿吃的。纵然是大一点的孩子,最好也少吃鸡,鸡吃多了,容易性早熟。另外,吃鸡容易导致失眠、早醒。尤其是肝血比较虚、睡眠质量本来就不高的人,晚上尽量不要吃鸡。吃鸡最讲究的方式是小鸡炖蘑菇,用偏阴寒的菌菇来中和鸡的温热。最忌讳的烹饪方法是辣子鸡丁、辣鸡翅、烤鸡翅、炸鸡腿等,这样就是火上浇油了,因为这些香料也是温热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