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意外发现神秘古寨  长年与世隔绝

​​

​提起湖南通道,大多数人并不熟悉。

通道北有张家界与凤凰,南有广西桂林与柳州,西有贵州黔东南,在一群有着闪耀光环的邻居的映衬下,一脚踏三省的通道显得格外地低调。

然而一提起决定红军生死存亡关键的通道会议及通道转兵,许多人就恍然大误,原来那段历史就发生在通道。

​​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正因为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一个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的世外桃源。

不久前,与朋友在通道县航拍时,意外发现一座掩藏在大山深外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侗族寨子-芋头古侗寨。

芋头古侗寨又名玉都侗寨,位于通道县双江镇,被层峦叠嶂的大山环绕着。

寨子始建于明洪武136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现存侗族民居188座,鼓楼4座,村民184户,868位村民。村民以杨姓、吴姓、龙姓居多。

相传明洪武元年,杨姓侗族祖先狩猎到此,发现这里土地肥沃,山清水秀,便决定在此砍树搭棚,垦荒为田,由此繁衍生息。并将这青山如黛、地灵物饶之处,取名为芋头。

寨子里至今仍保存原有的生活习俗。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仍保存良好,其中有鼓楼、风雨桥、门楼、古井、萨岁坛、吊脚木楼居室、古驿道等一应俱全,因山就势、因地制宜,体现出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观念。因此,芋头古侗寨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地,更有着“侗寨布达拉宫”之称。

拦门酒是是侗族一种古老的迎客风俗。

在芋头侗寨大门口,帅气的侗家阿哥吹起芦笙,身着艳丽漂亮服饰的侗家阿妹一边唱起动听的山歌,一边端着香甜的米酒招待客人。

据说侗寨拦门酒有个习俗,姑娘们敬给你拦门酒,你必须以歌对答,才能顺利进门,对不上或不会唱,就要饮酒,喝了这杯拦门酒你才是侗家的朋友。

喝喝喝!侗家人自酿的甜米酒喝着香糯可口,后劲十足哟!

合拢宴是侗族同胞们欢迎远道而来贵宾的盛宴,是侗家待客最高礼遇。

来芋头侗寨,不吃一场合拢宴、喝一口糯米酒,那就等于去了北京没去看看故宫和长城。

几十张桌子拼成一个大大的圆,各色侗族美食一一摆满长桌:腌鱼腌肉、土鸡土鸭、自制豆腐、新鲜蔬菜,或炒猪、羊、牛肉,或炒鸡、鸭、鹅蛋,或炒雀子肉和野兽肉,以及甜米酒、糯米饭、糍粑、小米粑等。认识的、不认识的、或刚认识的人,大家如同一家人一般坐在一起开怀大吃。

用餐前,先端起盛满米酒的酒杯站起来,先要“转转酒”:左手挽着邻伴,边唱侗歌边移动脚步围着长桌转,转了半圈之后又端着酒唱着歌沿着长桌转回原座,再开怀畅饮。

热情友好的气氛一下被渲染开来。小伙伴们吃着喝着唱着笑着,享受侗餐的美味和侗家人的热情!

来到侗族地区,不吃点昆虫,回家都不好意思说来过。蝗虫吃粮食,怎么消灭它们?通道人的解决办法是吃掉。一碗炸得金黄的蝗虫端上来,头、脚、翅膀仍然清晰可见。放一个在嘴里,口感酥酥脆脆。

除了蝗虫,还有葛麻藤虫。葛麻藤的藤条上会长出一个个小疙瘩,把疙瘩剥开,里面有一粒像花生米一样的小虫,两头尖,中间大,那就是葛麻藤虫。麻藤虫肚子里都是油,放在锅里炸,不用另外放油,熟了一口咬下去,又酥又香。

鼓楼、寨门、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三宝。

古寨内现存鼓楼四座,均为纯木结构,采用了卯榫相嵌的构造法建造而成,不施一钉一铆。鼓楼悬臂和翘檐上下,都塑有龙凤花鸟图案,雕梁画栋,栩栩如生。

而鼓楼、寨门、风雨桥也是侗家儿女“行歌坐夜”的主要场所,“行歌坐夜”是侗族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独特方式,阿哥阿妹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相识、相知、相爱,一步步地走向婚姻的殿堂。

芋头侗寨,最具特色的鼓楼,还得属半山腰的牙上鼓楼。因平地面积有限,为了获取更宽阔的鼓楼广场,古代建筑师采用悬空贴崖而建的办法,在平地外拓展空间,底下用数十米的硬木支撑,延伸至山坡下,形成典型的“悬贴式”侗寨建筑风格。“这充分表明了侗族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并没有破坏原有山体的结构。”

走在芋头侗寨,处处都是古迹,时间仿佛停止了。这里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始建于明代建筑7处,清代建筑14个,民国建筑2个,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艺术价值。

侗寨布达拉宫,名不虚传呀!

文/图    纳兰小鱼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