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抗日根据地
昆嵛山抗日根据地
昆嵛山是胶东东部的著名大山,峰峦绵延百余里,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丁字形山脉,纵卧于牟平、文登两县交界处,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号称胶东屋脊。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山口72处。昆嵛山,山域广阔,群峰逶迤连绵,其范围涉及牟平区的龙泉、莒格庄、玉林店和文登市的晒字、界石等乡镇,总面积109平方公里,是控制山东半岛的战略要地之一。
早在1933年初,地处昆嵛山东侧的文登县第二区,已有鞠家庄、倪家产、大界石等3个党支部和田头角、场东、西院下、烂木沟、大产、阎家泊子、南截山、石头河等若干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0余名。是年春,成立了中共文登县第二区委员会。与此同时,位于昆嵛山西南侧的文登县第三区,中共党组织也发展起来,1934年4月建立了中共文登县第三区委员会。在两个区委的领导下,农民开展起反对高地租、高捐税、高利贷的斗争。地处昆嵛山西北侧的牟平县境内,党组织在这里的许多村建立了秘密联络站、联络点。1935年,在胶东“一一·四”暴动中保留下来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于得水带领下,就在昆嵛山东侧一带坚持斗争。他们以昆嵛山为依托,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1937年12月参加了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昆嵛山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山东开创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昆嵛山是战略要地,敌、我、顽都在争夺此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胶东国民党地方势力派乘机打着抗日的旗号,纷纷招兵买马,自立山头。初期,这些国民党游击司令与我党合作过。1939年后,他们便由联共抗日,逐渐变为限共和反共。在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胶东顽固派赵保原退出“鲁东抗日联军”,成立“抗八联军”。驻守在昆嵛山一带和牟平、文登境内的国民党游击司令郑维屏、丛镜月、王兴仁、丁綍庭、秦毓堂、苗占魁、安廷庚等与之呼应,也加入了“抗八联军”。他们公开与日伪军勾结,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进攻,摧残群众抗日活动,实行经济封锁,变成不折不扣的顽固派。1940年9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调第五旅十四团东进扩军,配合东海区部队寻机消灭昆嵛山区的“抗八联军”。1941年1月7日,中共东海地委成立了以第五支队二团团长孙端夫为指挥、第五旅十四团政委雨晴为副指挥的反顽指挥部。8日,向盘踞在昆嵛山的郑维屏、丛镜月等部发起进攻。8日4时许,第五支队二团一营包围了丁綍庭部,经过3小时巷战,丁部一个营除营长带领18人逃走外,其余被全歼。同时,第五支队二营、三营向王兴仁、丛镜月部发起进攻,未能奏效。9日,我军侦察得知,“抗八联军”各部都忙着筹办过春节,郑维屏等也从一线撤出。10日拂晓,我军出其不意发起总攻,“抗八联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碉堡里的守兵也不战而逃。中午时分,第五旅十四团和第五支队二团占领了昆嵛山大部山头。下午4时许,郑、丛等见大势已去,各带残部向西逃窜。在八路军山东纵队主力部队攻打昆嵛山的同时,牟平、文登县地方武装,在昆嵛山周围,积极展开攻势,阻击敌人逃窜,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作战。昆嵛山战斗,历时3昼夜,共击毙敌500余人,俘虏700余人,击溃2000余人,缴获机枪30余挺,步枪1500余支。昆嵛山的解放,使东海区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从而结束了东海区抗日军民长期受日伪军和国民党投降派两面夹击的局面。1941年2月,胶东军区第五支队司令员王彬、政委王文率第五支队一团东进昆嵛山区,与二团会合,巩固和扩大了昆嵛山抗日根据地。
昆嵛山区反投降斗争的胜利,直接推动了该地区的政权建设。1941年1月21日,牟平县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召开,按照“三三制”的原则成立了牟平县抗日民主政府。之后,各区公所也陆续成立。并对乡、村政权进行了改造。在这之前,文登县也先后建立健全了各级政权。随着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各界抗日救国群众团体也纷纷建立起来,会员迅猛增加。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和群众抗日救国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昆嵛山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1942年2月,为了有计划地和更有效地反击日伪军的“扫荡”,第五支队二团三营保护胶东区党委和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机关转移到昆嵛山区内。牟平、文(登)东、文(登)西等县均成立了县、区反“扫荡”委员会,组织军民进行反“扫荡”斗争。3月,日伪军出动1000余人,采取报复性进攻,“铁壁合围”昆嵛山区,焚烧民房,屠杀群众。4月,日伪军3000余人,多路“扫荡”昆嵛山区,妄图消灭胶东主力和胶东区党政领导机关。胶东主力部队首先伺机冲出敌人合围,胶东区党委和机关人员也在第五支队二团三营、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掩护下安全突围,日伪军合击昆嵛山根据地的阴谋彻底破产。从此,昆嵛山区成为稳固的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