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当年为什么轻信阮玲玉死于“人言可畏”?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我想起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著名影星阮玲玉,因为她恰好是在那年的3月8日去世的,死因如你所知系自杀。
1935年3月8日凌晨两点,大明星阮玲玉在上海寓所服下大量安眠药自杀,当时与之同居的茶叶界大亨唐季珊发现此情后,担心消息传出去令自己名誉受损,所以没有把阮玲玉送邻近的大医院抢救,而是送到了偏远的日本福民医院;但该医院没有夜间急诊,于是又送去他一个朋友开的私人医院,然而这家医院也不愿收留;耽搁到上午11时再送往中西疗养院时,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延至下午6时38分,阮玲玉终究香消玉殒。
通常的说法是,阮玲玉是被不良媒体逼死的,理由是她那句非常著名的遗言“人言可畏”。据当年4月1日出版的《联华画报》披露,阮玲玉逝前给唐季珊留下的遗书中有“人言可畏”“我很对不起你,令你为我受罪”之语,因此舆论大多认为阮玲玉死于当时的“媒体暴力”,所以鲁迅还专门写了《论人言可畏》一文,来抨击“小报记者”们“毫无责任”的“为恶”。
《论人言可畏》最初发表于1935年5月20日出版的《太白》半月刊上,署名赵令仪,并于当年收入了《且介亭杂文二集》。但是关于阮玲玉自杀的真正原因,当时就有不同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人言可畏”一说其实相当可疑——不光是因为包含这句话的所谓阮玲玉遗书是唐季珊单方面提供给《联华画报》的。
左一唐季珊,左二阮玲玉
该“遗书”包括致阮玲玉的前夫张达民和现任同居者唐季珊的两封短札,前者的大意是,我阮玲玉没有对不起张达民的地方,我们离婚后我还每月给他一百元呢。但是外界不明,还以为我对他不住,真是人言可畏啊!后者则是直接写给唐季珊,说季珊不要悲哀,是我很对你不住,令你为我受罪,我死而有灵,将永永远远保护你云云。
然而同年4月26日,上海另一媒体《思明商学报》却登载了一篇题为“真相大白 唐季珊伪造遗书”的文章,称阮玲玉自杀前(3月7日晚)确实写了两封遗书,但绝不是唐季珊拿出来的那两封,它们是唐季珊指使梁赛珍(唐移情别恋者)的妹妹梁赛珊写的。文章还说,梁赛珊后为良心谴责,说出真情,并将真遗书交出。
真遗书的文字不甚流畅,且有涂改多处,其中有强烈表示自己看清了张达民和唐季珊的丑恶内容。现将其全文抄录如下。
其一。达民:我已被你迫死的,哪个人肯相信呢?你不想想我和你分离后,每月又津贴你一百元吗?你真无良心,人们一定以为我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我不过很悔悟不应该做你们两人的争夺品,但是太迟了!不必哭啊!我不会活了!也不用悔改,因为事情已到了这种地步。
其二。季珊:没有你迷恋“XXX”,没有你那晚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约不会这样做吧!我死之后,将来一定会有人说你是玩弄女性的恶魔,更加要说我是没有灵魂的女性,但那时,我不在人世了,你自己去受吧!过去的织云,今日的我,明日是谁,我想你自己知道了就是。我死了,我并不敢恨你,希望你好好待妈妈和小囡囡。还有联华欠我的人工二千零五十元,请作抚养她们的费用,还请你细心看顾她们,因为她们惟有你可以靠了!没有我,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了,我很快乐。
这第二封遗书中的“XXX”,就是指唐季珊的移情对象梁赛珍,“织云”则指唐结识阮玲玉前的另一个情人,“小囡囡”是阮玲玉的养女。
后人写过不少文章,论证当年唐季珊交给《联华画报》的“遗书”确实是他伪造的,而《思明商学报》的报道则真实可信。我不知道当年鲁迅先生看没看到过后面的报道,但凭常识判断,他看到的可能性很大,毕竟阮玲玉之死连当年的《纽约时报》都报道了,而那样的反转在当时不可能不引发轰动。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写那篇文章呢?查询得知,《思明商学报》的报道是4月26日见报的,鲁迅的文章是5月5日写就,当月20日发表的。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逝于1936年10月19日,1935年5月发表那篇《论人言可畏》时已经54岁。以先生那时候的丰富阅历看,我觉得他不应该那么轻易地就相信了阮玲玉是死于“人言可畏”即“小报记者”们的不良上。毕竟,阮玲玉出身贫寒,基本上没读过什么书,哪里写得出“人言可畏”这种雅词;何况,唐季珊的一面之词又有多大可信度呢。
而且说实话,这篇文章就文采和思想性而言,在鲁迅的诸多杂文中还真的不咋地,难怪他发表它时都没有使用自己最著名的笔名,而是用了一个“赵令仪”——此笔名在鲁迅一生的文章中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见诸1934年1月12日《申报》副刊《自由谈》的杂文《女人未必多说谎》,第二次就是这篇《论“人言可畏”》。
虽然用的不是“鲁迅”这一广为人知的笔名,但当年出版的《且介亭杂文二集》就收录了这篇《论“人言可畏”》,大家也就知道了那自然是先生的大作。这也说明,鲁迅先生自始至终就是认同阮玲玉之死确实是缘于“可畏”的“人言”。
会不会是因为,“人言可畏”一说比之阮玲玉跟她前后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在鲁迅先生看来更具“社会意义”?那么巧,又刚好发生在三八节这一天?不得而知。
就连阅历那么丰富、思想那么深刻、声望早已如日中天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也会出现明显违反生活常识和不那么讲“文德”的差池(假设先生当年是知道《思明商学报》所发报道的),又遑论其他人呢?
所以,尊重常识真的是太重要了。无能是谁,无论作文还是为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