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一个女子的人生四季
01
持续热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不知看哭了多少人,作为一个已经失去母亲的女儿,同时也是一个母亲的我,更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人们被贾玲这句话击中内心,纷纷开始从往昔岁月中寻取母亲也曾是花季少女的样子,她们的曾经,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这样的——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她们在人生的春天时,曾是这样的青葱少女,像春天一样明艳亮丽,如罗敷一样青春逼人、灵动俏皮。
这是李白的《子夜吴歌》之《春歌》,也称《子夜四时歌》,此处子夜并非指子夜时分,而是一个晋朝女子的名字,是她原创了这个曲子,所以命名子夜调,后来发展成填词小诗被收进六朝乐府,因属吴音,遂称《子夜吴歌》,后来有了变体《子夜四时歌》,分春夏秋冬,咏四时风物,抒四时之情。大诗人李白按春夏秋冬分别写了四个女子形象,如今连起来看,也像一个女子的人生四季。
春歌女子形象出自汉乐府《陌上桑》中的采桑少女秦罗敷,这首长长的汉乐府诗在现代中学课本里出现过,里面描述的美少女秦罗敷,从发型到珠翠,从衣服的颜色到式样,都仔细描绘着采桑少女的美,李白则浓缩笔墨,电影镜头一般,短短一个定格特写就全部完美呈现:“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青条白日,采桑绿水,素手红妆,色彩对比如此鲜亮,丽日春景里光影摇曳,春天和少女都焕发着勃勃生机,美人的美,生命的美,美得一目了然,解释都显多余。收尾是动态镜头,明艳少女面对倾慕者的轻佻搭讪,活泼泼、自自然、又态度坚决地说:“蚕宝宝饿了我要回家去了,开豪车的你莫要再跟着我!”言下之意,有钱有势又怎样,在我心里,蚕宝宝都比你重要,你还啰嗦个什么劲儿呢。
此情此景,像不像电影中少女时期的李焕英,那么美丽大方又纯情:喜不喜欢一个人,跟他是不是厂长的公子,一点关系没有。
02
青葱少女欢快成长,走入人生夏季,就如那接天莲叶、别样热烈的荷花——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带月,归去越王家。
镜湖,若耶,都是浙江绍兴境内的地名,相传西施曾是若耶溪边浣纱女,因此若耶溪也称浣纱溪。
春天壮大以后是夏天,李白用了绝色美女西施的形象来写,他是在歌咏西施舍身取义的壮美之举,我连着春歌而来,或可想象,哪个待嫁女儿的此刻芳华,不是美若西子?也如这菡萏婷婷,三百里镜湖,呼啦啦都开出美艳荷花,是多么壮美,犹似怒放的青春。
“回舟不带月,归去越王家”,于西施而言,归去越王家,那是去奔赴救国使命,于一般民间女孩儿而言,出阁走入婚姻,嫁作人妇,从此告别了无拘无束的自己,结束了清丽自由的少女时代,同样也是奔赴未知的命运,又何尝没有几分壮烈,此后,她再也不是人家的娇儿女,明媚娇俏的秦罗敷、美艳聪慧的越西施,柔嫩的肩上将要担负起种种的生活重任。
03
嫁作人妇后,在生活的磨砺中,女孩慢慢成长为独当一面、操持里外的女子——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李白《子夜吴歌》组诗中最著名的一首,不仅美,还非常有气象,他是在为所有的长安征人妇发声。诗中女子的丈夫征军去了远方,秋天的夜里,孤月高悬,形单影只,夜色清冷,万户捣衣的声音,更像是敲打的寂寞。
这里的捣衣不是洗衣服,是把粗硬的麻布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打,把布料捣软了好缝制衣裳,是为赶制冬衣做的准备工作,精打细算的主妇们白天用来做其他细巧的活计,利用晚上的月光,做这样不需细瞧的粗活。
李白写的春天采桑、夏天采莲、秋天捣衣,都是彼时典型的女性劳作项目。这位妇人,边捣衣,边看着高悬的月亮,边思念着边疆的丈夫,多像我们现代唱的:“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古今同此一轮月,同此柔情千百年。
天各一方,可都安好?放不下的儿女情长,同时也有深明大义的家国情怀:“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从古到今,多少这样的女子,独自撑起了家庭重任,敬老,育儿,耕耘,劳作,只盼国家早日安定,实现万家团圆,她们朴实无华,善良勤恳,素洁可敬,都有母亲们的影子,令人感佩。
04
从生疏的新妇,到勤劳的主妇,在漫漫时光里,她们磨练成了飞针走线的巧妇——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李白是大唐浪漫主义诗人,如果穿越而来,一定也是非常了得的小说家,这首冬歌还是征人妇的角度,但是一起头就是个引人入胜的突发事件:驿使突然来说,明日一早要出发去丈夫戍边的地方,真是又意外又惊喜,可是时间这么仓促,怎么办呢,给远方的他带什么去才好?“一夜絮征袍”,妇人挑灯夜战,飞针走线,一层一层,为丈夫絮棉衣,“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这么寒冷的冬夜,这小小的银针都是拿一下就凉一下手指,又何况那冰一样的大剪刀啊。
一夜功夫,巧手的主妇就急急做好了冬袍,天亮交给驿使,还问“几日到临洮”,巴不得立即就能让丈夫穿上御寒,一个手脚麻利又情深意重的妇人形象呼之欲出。
到这里,一个女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她一定已是一个母亲,一夜絮征袍的功夫,一定也是日夜操劳出来的神功,她与抽刀拔剑的戍边勇士一样,已然成为生活的战士。或可想象,现代打工人的家庭,为了生存而奔波两地的夫妇,多少女子也是这样独自挑门立户,内外操持,扛起整个家。
05
看到穿针走线,缝衣向暖,往往会不由得联想到母亲的意象,就如孟郊这首家喻户晓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颗为母的心啊,怕你冷,怕你热,怕你渴,怕你饿,那一针一线的绵密,都是母亲无限的牵挂。
电影中贾玲回忆妈妈结婚前不会什么针线活,有了她这个跌打滚爬的顽皮孩子以后,为了给她缝补破衣服烂裤子,妈妈慢慢变成了缝补高手,一块补丁能缝出花来。这是女孩到母亲的成长史诗,也是千百年来母亲的温暖意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难以报答的恩情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
母亲两个字的确像具有巨大的能量场,有句话说“为母则刚”,不仅是刚,可能还成了百变金刚,女性从生育开始,哺乳,带娃,育儿……同时还要考虑自己在职场的持续发展、社会的接纳,还要兼顾双方父母的各种状况……真的就是百变金刚,也是一块任意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哪怕之前你一无所知的某项技能,只要是孩子用得上,多艰难也挺身拿下,因为你是妈妈。
古往今来的这些女子,在生活的淬炼下,都已是生活战场上一名坚韧顽强的勇士,从人女到人妻到人母,酸甜苦辣,雨雪风霜,她们都担着,照应家里老老小小,同时还牵顾着丈夫,可能,唯独忘了自己。
这样的结果,那么美又那么伤,感动之余我想说,女性角色背负了太多过度承担的东西,如今这个依然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需要真正体会女性的不易,不要再用所谓“传统美德”的标签去绑架现代女性,请给予诚恳的尊重,平实的关怀。
无论男性女性,首要的都是先成为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然后才是男人、是女人,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真正看到并认可对方的付出,“平权”的理想状态才有可能到来。
在这样的三月,惟愿天下女子,春有生气秋有收获,夏有壮怀冬有闲适,在人生四季里,季季都有花样笑颜,时时拥抱自己,面带笑容而美好的你,生活必会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