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知病症,这个中医基本功不应被荒废

“望、闻、问、切的基本功一定要强化,没有这个基础,你就不会看病,你就不会去拿中医的理论来分析。”

“怎么看舌苔,怎么切脉......这些我从来没有荒废过......我们要有信心,中医能看好病。”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

四诊以“望”为首,因这是医者接触患者,对患者的初步观察。而“望面”更是这其中的第一步,除了看患者精气神以外,其实还有更多可从其中获得的信息。

“望面”之中,“望目”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此,颜老亦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他在一次诊治中这样说道:“望目也是很重要的,望目,一个是要看颜色,一个是要看纹理。巩膜纹理粗,是有瘀血的症状之一。其次巩膜和血脂、血粘度也有密切关系,血脂、血粘度高的人,其巩膜就不是很白......带黄不一定马上就联系到肝脏的问题,因为这种带黄的颜色与血脂高、血粘度高有关。巩膜上有瘀斑......据我个人的经验来讲,看到这样的巩膜,两面都有瘀斑就提示瘀血,瘀阻心脉。”

可见,望面望目,一个“望”字,其中门道却一点都不少。

 望面诊病 

前人常说:“有诸内,必形诸外”,“从外知内,见症知病”,“欲知其内,当观手外,诊察于外,斯知其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

面部的神气色泽,是经络脏腑所蕴藏的精华显于外的一个标志。“望面诊病”便是因此而来,体内脏腑有了病变,从外形反映出来。

此外,如经所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曰平人。”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人是自然界生物之一,时刻与自然界发生密切联系。自然界有天、人、地,据此,亦可将面部划分天、人、地,以断体内脏腑疾病的变化。

 眼睛是身体的“窗户” 

在“望面”之中,“望目”有其独特地位。

因为眼睛是脏腑气血所呈露于外的官窍,其与心、脑、五脏六腑、精神、气血有密切关系。正如经所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以目部诊断疾病,以瞳孔内侧主人体内侧脏腑,瞳孔外侧主人体外侧脏腑,此与经络学说亦甚为相符。人体十二经脉中有九条、奇经八脉中有三条,以目部作为起始与集散之处。

起至于人体内部脏腑的经脉,如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均起至于憧孔内侧——目内眦。

起至于人体外部脏腑的经脉,如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等,均起至于瞳孔外侧——目外眦。

以“色”知情

正常情况下,眼白珠色洁白而澄清,活泼而有光彩,如出现异色,即表示体内脏腑出现异象。根据眼白珠的颜色,可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及预后等。

 · 黄色主上,位于两侧锁骨中线以内,乳头连线以上的胸部;

 · 红色主中,位于两侧锁骨中线的内,乳头连线以下,脐水平线以上的胸腹部;

 · 黑色主下中,位于两侧锁骨中线以内,脐水平线以下的下腹部;

 · 青、蓝色主下两侧,位于两侧锁骨中线以外,脐水平线以下的两侧少腹部。

“丝丝”入扣

血丝,即是结膜与巩膜上的血脉丝络。正常情况下,该部血丝极细,色淡,量极少。异常情况下,该部血丝变粗,色浓且量多。

根据血丝出现的不同部位、颜色与形态,可判断相应部位的疾病变化。左眼血丝主左侧疾病,右眼血丝主右侧疾病。

以两眼瞳孔作为标准,各分内、外两侧,内侧主人体内侧,外侧主人体外侧。

又自上而下划分天、人、地三部。天部为瞳孔水平以上的眼白珠,人部为瞳孔水平部位的眼白珠,地部为瞳孔水平以下的眼白珠。

根据血丝出现的部位,联系身体的不同部位。

瞳孔内侧,天部主锁骨中线以内,乳头水平线以上胸部,人部主锁骨中线以内,乳头水平线以下胸腹部,地部主锁骨中线以内,脐水平线以下的下腹部。外侧之天、地、人部与内侧划分同法,唯位于该部之外侧而已。

判断疾病时,不能以单独几条血丝来决断,而是以血丝集中处作为标准,称之为“痧”

“痧”可以分为黄痧、青痧、紫痧三种,表示疾病性质及轻重之不同程度。

黄痧、紫痧属阳,病在气分;青痧属阴,病在血分。黄痧为轻,紫痧为重。

痧的形态有垂直状、螺旋形状、蜘蛛网状等,垂直状的垂直方向与疾病蔓延方向一致,螺旋形状表示有疼痛症状,蜘蛛网状则常见于哮喘病人。

“瘀点”定位

瘀血点,即是血丝末端的圆点,此点必须与血丝相连才有价值,否则,虽有点出现,但无诊断意义。

一般来讲,出现瘀血点,即表示有固定的疾病部位,或则有块物症结出现,同样可以从其颜色的深浅、形态变化,及其出现部位而判断内脏疾病。

关于其判断颜色与部位的方法,同上所述,但其诊断较为确实。

眼旁“青筋”

“青筋”是指人体面部所发现的静脉突起。

出现青筋表示阴部有疾病,在男子为遗精、阳萎;女子为闭经、月经不调,甚至子宫下垂;儿童为疳积、营养不良等症。

面部青筋主要是观察眉间与眉尾两处,以瞳孔水平,划分为天、人、地三部。

以细、粗决定病情轻、重,以量多、有分枝、交叉出现为病情较复杂,且变化多端,另青筋弯曲的方向与疾病演变的部位相关。

由此可见,望、闻、问、切,每每不能落下,每一项都有其值得深挖的学问,需要四诊合参,方能辨证论治。

(0)

相关推荐

  • 不瞒你说,这些病真能从眼白的颜色上看出来……

    图片设计: 番薯丫 | 责任编辑: 小阿 有许多读者留言咨询:「最近总觉得自己眼白发黄,都说肝不好的人容易黄眼睛,是不是我的肝出问题了?」还有读者询问:「为什么年纪大了,眼白也没那么白了,难道眼白也会 ...

  • 怎样通过望诊辨疾病?中医教你10招便知患何病

    ·眼睛可谓最引人注目的面部器官之一,也有着"心灵窗户"的别称.是否能从眼睛看出一个人的心灵也许因人而异,但从眼睛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却是有迹可寻. (1)望眼神:如果病人视物清晰可 ...

  • 道医望诊:问四肢手足,知病症!

    道医望诊:问四肢手足,知病症! 1.四肢懈怠无力,是脾精不能输布: 2.四肢清冷,肢困神疲,为脾阳虚证: 3.手背热与背上热的为外感热病: 4.手心热与少腹热的为内伤.手心热的可结合额部热,进行互勘: ...

  • 珍贵的舌诊辩证,看舌头知健康!中医望诊时...

    珍贵的舌诊辩证,看舌头知健康! 中医望诊时,望舌是最关键的一步.了解舌的区分,以及舌与脏腑的关系,在面诊时很重要. 舌色就是舌头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淡红.淡白.红.绛.紫.青几种.除淡红色为正常舌色外 ...

  • 看面部皮肤知健康,中医望诊精髓

    中医说"有诸内必形诸外",意思是说身体内部脏腑功能的状态,会在外部表现出来,最直接的就是出现在面部,因此,中医望诊通过观察面部的一些皮肤改变,能够知道体内的身体状态改变. 比如年轻 ...

  • 道医望诊:问四肢手足,知病症

    道医望诊:问四肢手足,知病症

  • 初学《伤寒论》必知秘诀 中医泰斗任应秋倾心讲述

    选自学苑出版社<任应秋医学讲座文集> <伤寒论>是中医学习辨证施治较有系统的书,是后汉张仲景的杰出著作.学习中医,必须要读<伤寒论>的重要意义,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了. ...

  • 【五味日知录】 中医的补气第一方

    艾国医 公众号 本期知识要点: 四肢沉重 + 乏力 + 胃口不好 + 容易胃胀 大道至简,小术玄繁 万分难得,十分简单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绢书 "五味日知录"每天一段干货 ○ 本文 ...

  • 【五味日知录】中医里阴阳相济的妙用

    本期知识要点: 肾阳虚 + 畏寒肢冷 + 肾阴虚 + 五心烦热 大道至简,小术玄繁 万分难得,十分简单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绢书 "五味日知录"每天一段干货 ○ 本文视频由五味中医编 ...

  • 中医大家任应秋: 舌苔到底说明什么问题

    点击加载图片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而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的几大基本因素.作为中医特色诊疗手段,我们通过"望舌"就能够对这6大要素进行一定的判断.具体如何望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