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亲密关系的八大原则
2021年第26本书
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不在爱中沉沦,就在爱中涅槃。
有些观点很有趣,有些是鸡汤,可以了解一下。
你喜欢被人呼来喝去,任意使唤吗?你的伴侣也许会遵照你的规定行事,但心里却对你有着满满的怨恨。
原则一:你的幸福快乐是你个人的责任
大多数人花许多时间在脑海打转,思索究竟什么可以令我们感到快乐幸福。然而,其中一个最大的期望就是认为我们的伴侣,或者未来的伴侣有责任让我们快乐。不过,当我们认真审视这个信念后,你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
不妨扪心自问,你想要一个和你一模一样可怜的伴侣,认为他们的快乐是你的责任吗?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指望别人为你做同样的事呢?如果你在生命中感到不快乐,这表示其中有些事情你要好好检视,并且改变。只有你才能处理、转化与疗愈那些让你不舒服的感受。
原则二:你的需求是你个人的责任
我们以为我们的另一半甚至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要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我们的需求就像是童年时形成的一个无底洞,当时我们评断我们的父母,埋怨他们没有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来呵护我们。
其实说穿了,每当我们生气、争吵时,我们要表达的就是我们的伴侣没有照顾到我们的需求,我们为此感到愤恨难平,觉得他们怎么可以不满足我们的需求?在我们盛怒之下,我们凭借情绪勒索的手段,强迫他们满足我们的需求,基本上就是让他们为此感到内疚。
当我们变得需求无度,并且企图从旁人身上索取时,我们就会感到更为枯竭无力,进而成为“能量吸血鬼”。儿童对这类的人特别敏感,你留意一下,当索取的阿姨或叔叔来拜访时,不到几分钟,孩子们一定会一溜烟不见人影。
原则三:你的感觉是你个人的责任
通常,我们对这些陈述的第一个反应是难以置信。“才怪!”我们在心里尖叫。“事实哪是这样啊!上个星期他忘了我们的周年纪念日,这让我感到完全不被重视与被遗弃。”
让我们花点时间来仔细探讨这个想法。我们对于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与被遗弃”的反应,都只是我们的反应而已,也许某些人遇到相同的情况时,他们可能完全不介意。也许会有一点生气,不过却不会有完全不被重视或被遗弃的感觉。
其实,很有可能早在我们遇见我们的伴侣之前,这种感觉就已深植我们的内心,只是现在被引爆了。大多数人会压抑我们的感觉,也许我们被教导情绪是一种软弱的象征,或者至少它们会造成麻烦。然而,当我们很努力压抑这些感觉时,我们就成了一颗会移动的不定时炸弹,就像那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漂浮在海里的水雷,直到有人靠得太近就“轰”一声,小心!当我们年轻精力充沛时,我们可以持续隐藏这些纷乱的感觉,不过,随着我们年纪渐长,精力耗尽且失去耐性时,我们就会变得更为易怒与反复无常了。
当某件事或某个人按到你的钮,触发你压抑的负面情绪时,你要禁得起责怪与攻击或抽离的诱惑。认知这些是你自己的感觉,很可能早已存在于你内心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你甚至要谢谢这个人或这个状况,让你有机会触碰这个过往压抑或抽离的负面感觉。
现在,运用冰山模式开始对自己剖析,并且疗愈这个过往的感觉。
原则四:你生气的理由永远都不是你以为的那一个
当我们的伴侣表现出某种行为,那些行为让人很抓狂;或者当他们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激怒语气和我们说话时,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并认为这些情绪与当下发生的一切有关。就算一次又一次,当生活中有人也表现出同样的行为,我们的反应也是一模一样时,我们对此仍然坚信不疑。其实这是一个模式,一个循环,我们注定要不断重复,直到我们完全封闭自己,不让任何人靠近,或者我们认知我们的反应是关于什么,并且负起责任,开始从更深的层面做改变。
当我们生气时,其实只有很少的部分是与当下发生的事情有关,大部分都是关于很久以前的事件。
认真想想看,到底你的伴侣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抓狂,让你厌恶不已?让你进入这种感受,留意这些感受,这些感受在你体内感觉如何?花一些时间好好留意,就好像你是一部X光情绪扫描仪,可以看穿身体的情绪反应。现在想想,你是真的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感觉吗?什么时候你就有这种感觉了?到底你真正气的是谁呢?
坐下来,如果你想的话,拿起笔记本,写下上面那些问题的答案。你从中学到什么?除了生气之外,你想要如何回应呢?
每一次生气的核心都是一份误解。我们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在此进行疗愈与转化,而不是拿我们的伴侣和家人当借口。当我们开始着急上火,并且做出那些造成我们信念系统的早期选择时,我们只会让我们所爱的人现在为我们过往的错误付出代价。我们注定要重复我们的模式,直到我们有勇气,并且诚实地面对它们。
原则五:控制行不通
控制是行不通的,因为迟早我们都得回到那个一开始我们就逃避不想面对的情绪。
控制导致我们陷入抗争,如同权力斗争的关系。在争吵中,我们也许会利用愤怒,试图改变我们的伴侣和他们的行为。不过,这是一个铁定会失败的计谋。好吧!就算你也许没想过会失败,但是,这时我们面临一个简单的选择:你要爱还是控制?这是两种全然不同的能量,绝对无法共存,我们一定要从中做出选择。
控制的反面是信任。当我们控制他人时,基本上我们是在说:“我不信任自己可以处理接下来要冒出来的感觉。”所以,当我们控制时,这表示我们不信任自己和自己的能力,进而对自己及身边的人也失去信心。
爱与控制无法并存。还记得当你爱得天旋地转的时候吗?当时你几乎无法专注任何事情,连过马路、穿衣服都有困难,爱让你晕眩。要你不穿衣服一点困难都没有,这倒也是,因为当你坠入爱河时,控制就已不再是你的拿手项目了。
原则六:除了自己,你无法改变任何人
另一种我们控制的表现是企图改变我们的伴侣。只要他们再怎样或怎样,只要他们更爱、更体贴,我们说的是针对我们,那么我们就会快乐了。
正如我们之前提及的,控制他人是行不通的。真正个人的转变永远都是来自一种内在的冲击,而不是订下一堆外在的强制规则或要求。你喜欢被人呼来喝去,任意使唤吗?你的伴侣也许会遵照你的规定行事,但心里却对你有着满满的怨恨。
自助大师韦恩·戴亚(Wayne Dyer)博士曾说:“当你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后,你所看到的事情也会改变。”奇妙的是,当你改变后,通常你的伴侣也会改变。
原则七:所有的关系都处在最完美的平衡状态
每一段关系自有其平衡之道,而且在这种平衡状态下的更深一层里,总是有某种共谋的层面。当然,我们会有所坚持,例如成为一个独立型的伴侣,那么你的伴侣就得成为那个情绪化的依赖型伴侣。同样地,在婚姻破裂那一刻,人们也会互相争辩谁是“对的”一方。
在工作坊中,我们常听到人们说他们的伴侣有多么糟糕,所以他们要来工作坊找答案。然后,通常他们都会很惊讶于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希望这种情况发生?”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几乎都是:“我一点都不想要!”不过,这只是我们表意识心灵的想法,我们最微小的部分。假设你真的想要了解自己,那么你就要意识到,如果你和伴侣之间发生一些事情,其实就某个层面来看,这也是你的计划。
在蜜月期,两人之所以互相吸引,部分的原因是我们的碎片和他们的碎片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心碎的故事,关于童年时期有人出卖你,让你心痛,那么,他们也一定会有一个非常相似的故事。当然,关系一开始也许并不明显,不过,在往后的阶段就会渐渐浮上台面。
如果双方没有察觉这一点,那么,其中一位伴侣终究会做一些背叛的行为,而另一方则会感到完全被出卖。现在之所以发生这类的情况并不是在惩罚我们的过去,而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疗愈当初形成这个模式的心碎。没错,过程会很痛苦,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生命向前,迈向真正的幸福快乐,我们就一定要勇于面对,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
假设双方没有意识这一点,那么关系很容易就会分成所谓的好人与坏人两极化的局面。有些关系中的这种对立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关系就有如昙花一现。即便如此,我们也发现有些夫妻就算关系已呈两极化,但他们仍然相处了二十年或甚至更久,过着近乎活死人的生活,因为他们从不面对那些一直渴望被疗愈的底层伤口。
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这么数落伴侣,例如,“我才不可能像他气成这样呢!”“我才不可能像他这样呢!”这样一来,你们的关系就开始两极化了。我们在伴侣身上看到的一切就等于是看到自己,我们都拥有好与坏两种特质,这是在所难免。当我们双方认真地检视我们的关系后,我们就会明白,假设我们没有先下手为强的话,我们的伴侣或者任何人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
在你的关系中,你是“好的圣人”角色还是“坏的侵略”角色?如果你留意到这股动能,花一些时间改正自己,感觉自己回到中心点。当你改正自己,将自己带回中心时,不久你们的关系也会恢复平衡。
原则八:关系是双方100%的付出
这个原则通常是人们反应最强烈的一个。对多数处于责怪与补偿文化中的人而言,甚至会觉得他们在关系上50%的付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伸展,然而现在却说要100%的付出?他们不禁会问:“你一定是在说笑吧?”
当人们坚持他们的关系就是要一个50%对50%的公平交易后,他们就有理由责怪对方不配合。我们听过许多人抱怨他们的伴侣:他们性趣缺乏、抽离、具有攻击性等。不过,当我们深入探讨后,很快就真相大白。原来这些评断背后隐藏着那位抱怨者的个人问题:害怕性、害怕亲密,以及害怕自己内在隐藏的攻击性。
当我们攻击或责怪伴侣时,其实我们真正攻击的是自己。他们只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还记得吗?事实上,除非我们愿意为自己、为我们的伴侣及其行为负起更多的责任,不然我们就会一直卡在问题之中动弹不得。
当然,你的伴侣有他自己的问题。我们并不是觉得他像雪一样洁白无瑕,同时,你们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全都要怪罪于你。我们的意思是你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你有那份能力做出适当的反应,问问自己:“如果我的伴侣反映我的潜意识,那么,这些要传达什么信息给我呢?我要从中学习什么呢?为什么我想要这样呢?”
你是否留意到你或你的朋友往往都吸引一些类型相似的伴侣?你或他们在关系中是否都一直经历相同的问题?所以,不管你认为你的伴侣的行为有多可怕,你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你想这样呢?这其中是否有课题要让你学习呢?
事实上,我们会说,你在关系中100%的付出只是刚好达到及格的边缘!130%的付出会让你们迈向幸福之路。完全为自己、为你的世界,以及身边的人负责,你就会拥有真正的力量。你绝对不会再遇到一个比一段承诺的关系来得更好的修炼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