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当 | 棕绷床店 修绷子床咧

一辆自行车,车后系着一个装满棕绳和工具的大布袋,车主人喊着“修理绷子藤床”,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若有人顾及,喊师傅停下,谈好价钱,就可以开工了。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修理棕绷行业繁盛时的情景。如今,走街串巷,已难寻这种棕绷手艺人。

棕床最大的缺点是棕绳容易松,小伢喜欢在床上跳,有时用力过猛棕绳折断,时间一长,人睡的床就松松垮垮,窝下去,像睡在渔网里的一样,翻个身都难。为了这床好睡觉,必须请修棕床的师傅重新整修。

师傅每人都有一把砍刀,他把棕绷抬到空地上,取出砍刀横过去当榔头用,用粗铁钉伸进棕绷边框孔眼,把原来的圆木细棒用砍刀敲掉。如果棕绳断了则抽去换新棕绳,若棕绳没有断,则重新钉圆木细棒,把一根根松垮的棕绳重新绷紧,这样整旧如新,又可以舒服地睡觉了。

普通人家还是喜欢棕床,并专门定制或请人上门穿。穿棕棚得先由木工按4·5尺或4·2尺的标准制成床框,床框中间还得做一根弧形肚档,四个角做出角档,肚档是为了固定两档,角档是为了棕线穿得更均匀。然后在木框里边缘打小手指粗的斜眼,棕绳穿进木边框孔眼后即切断,再用圆木细棒钉进孔眼,以将棕绳绷紧。为了防止在穿棕绳过程中床框变形,必须在框的对角上挂一块大石头,确保棕绷牢固整齐均匀。

棕绷的制作工艺独特,用木头做成框架,在上面打“眼”,一张床要打110个眼,一个“眼”里穿上16到18根用棕丝加工成的棕线,棕线密密地串编成结实的床面。棕绷床的制作不光费力气还要有耐心,穿棕线的时候更是如此,一经一纬不可出错,有些甚至还要盘出个花样来,棕线露在外面做的好坏立马就能看出来。

制作棕绷床纯粹是一门手工活。每10根小棕绳合成一大股,然后将其穿到床架子四周凿好的圆孔里,再用与织布类似的方法进行编织,会用上钩针、长锉、拉钩、剪刀等简易工具。只不过,织布可以用织布机,而棕绷床上的绳子全是人工拉上去的。一张做好的棕绷床上面有一千多根棕绳,绳子的重量就有10斤。

一张棕绷床要编三层:最底下是一层经纬线,编好后每个方孔长宽在1至1.5厘米左右,中间一层是单向编织的条纹图案,最上面一层又是经纬线,这次编得更加细密,两股棕绳编成的小孔,大小缩至3毫米左右。每编一层,方殿发都会将棕绳打湿。绳子湿了会发胀,这样编织起来就可以拉得更紧,床也更有弹性。为了将棕绳固定,要在床架四周的圆孔里钉入杉木。床编好后防止棕网下垂,床下还需垫上一根半月形的木头支架。

整个棕绷床的制作过程,最难的并非是编织,而是做床架子。好的床架子,在没有上棕绳时,四边床沿是有5毫米的倾斜,而这细微的倾斜,是靠一根一根棕绳系上去后,师傅一点点用力将绳子拉直后,逐渐“掰”过来的,“最后床编好后,床沿和棕绷就完全是平的了”。

我1978年结婚时,就是在花楼街小江家院附近定制棕床。棕床讲究透气、舒适,有弹性,一张做工优良的棕绷床,透气性好,坚韧耐用,睡个40、50年不成问题。藤绷为藤皮穿制,也很有拉力和弹性,夏天睡藤绷很凉爽。

老武汉有个老字号叫黄云记,做棕床特有名,此店曾经在江汉路上有个门市部,就在现在扬子江饭店对面。黄云记棕床的创始人叫黄正茂,黄陂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来到汉口棉花街开设了一家棕床作坊,生产棕床出售。到了1917年,他的孙子黄云山继承祖业,雇工8人,继续维持棕床的生产。

1946年,黄云山在汉口济生堂正式挂出“黄云记棕床店”的招牌。作坊面积扩大到300多平方米,雇工增加到18人。所产的棕床,由于质量比别家要好,并且在棕床上打上了“包用15年”的大印,很快便在市场上赢得了声誉,“黄云记”招牌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黄氏传人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产方法。在选料上必用优质枫木,先放在水池中浸泡一年,然后再经日晒或火烤,使木料定型不再矫变后,再加工成框。这是第一步,框架形成了,三面刨光,四角严缝,能做到在15年内不翻不翘。

棕绳也有讲究,选用优质棕片制成,在编织棕棚时,先將棕绳用开水浸泡过,使之伸长变软,再用手工精心编织。这样,等棕绳一干,收缩变硬,棕棚自然就紧平而弹性好了。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棕床具有“四紧一匀”的特点,即底绳紧、面绳紧、斜绳紧、头紧和花格匀,深受用户欢迎。  这个棕床店解放后公私合营,后又改为武汉棕床厂。如今,好像没听到这个厂的名声了。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华昌街(今青岛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在松阳老街,遇见一对正在做棕板床的手艺人,感触颇多

    在松阳老街闲逛的时候,发现这样一家棕板床店,看到招牌的第一反应是有点熟悉.再仔细一看,果然所谓的棕板床就是老杭州人都睡过的棕绷床,大概是因为地域口音不同,叫法才有所出入吧. 在小店门口,挂着一些用棕线 ...

  • [黄石文坛]竺伟的随笔《修棕床记》

    修棕床记 我那张棕床用了近十年,早就中部凹下,很想修一修.一直苦于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工匠.那天早上上班,在路边买早点,恰好遇到两个修棕床的工匠.一高一矮,高廋矮壮.高的挎个工具包,矮的拧着一些成卷的棕绳 ...

  • 穿绷勿是穿帮

    沪语朗读:周恋云 穿绷勿是穿帮 作者 :周力 沪语改写:荣梅 朗读:周恋云 推荐:丁迪蒙 搿些年来,普通闲话对上海闲话个影响邪气大,年轻个一代上海人越来越勿愿意或者勿能够再用上海闲话交流,即使想讲上海 ...

  • 逝去的古镇百业(二)——宜陵古镇风情5

    [往期选读] 逝去的古镇百业(一)--宜陵古镇风情4 老运河往事--宜陵古镇风情3 宜陵老大会堂侧记--宜陵古镇风情2 记忆中的宜陵老街--宜陵古镇风情1 我的中学生活杂记--忆母校宜陵中学 家乡宜陵 ...

  • 糗事爆笑冷笑话,去女神家里修笔记本,我见没空椅子就坐她床上修

    糗事爆笑冷笑话,去女神家里修笔记本,我见没空椅子就坐她床上修

  • 『我醉乡土』走进沙窝大集一起看老行当之《修鞋》

    前序: 大家好,我们是博野乡音团队老行当拍摄组.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行当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我们拍摄的目的,就是希望留下一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今天是沙窝大集,听说集上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修鞋大姐,请大 ...

  • 父亲怒了,37岁博士儿子在家啃老,为供学费父母连床都买不起,纪录片

    父亲怒了,37岁博士儿子在家啃老,为供学费父母连床都买不起,纪录片

  • 老行当 | 修钢笔

    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这种新型书写工具正式诞生了.但钢笔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却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事. 20世纪60.70年代,钢笔普及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

  • 人、机、车合一,自从老司机给手机配了张床...

    文/大智 汽车手机底座很多,磁吸的.夹式的都不少,但智能化倒是很少见.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智能磁吸底座--QLYX . QLYX 能在感应手机附着后,自动打开在配套的 app 里提前设置过的各种软件 ...

  • 聞鍾記郵 | 上海老行当之修阳伞

    聞鍾記郵(3218)上海老行当之修阳伞 社会进步时代发展,让人们的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很多以前的生活成为一种回忆,更有许多过去的行当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的兴起,直接让很多行业消失.如今无论是城市 ...

  • 聞鍾記郵 | 上海老行当之修棕棚​

    聞鍾記郵(3225)上海老行当之修棕棚 老行当是指现在很难见到的行当,是对社会上正在消失的各行各业的总称.过去对于社会上不同的职业分工,比较统一的成为"行",也就有360行的说法. ...

  • 聞鍾記郵 | 上海老行当之修缸补甏

    聞鍾記郵(3685)上海老行当之修缸补甏 读这篇文章之前先认个字,"甏",认识吗?以前还真没见过这个字,这是从上海邮政的"上海老行当"邮资机宣传戳系列的第18枚 ...

  • 聞鍾記郵 | 上海老行当之修脚踏车

    聞鍾記郵(3688)上海老行当之修脚踏车 脚踏车是什么?估计会有人摇摇头,那要说自行车呢?大家就会会心的一笑,这个东东司空见惯了,也许会有的朋友讲,现在都骑电动车了,谁还骑自行车啊?但是回望十几年,是 ...